生活中不光有“病急乱投医”,还有“小病乱投医”。
当你拿到体检结果,看到“糜烂”、“结节”、“早搏”等可怕字眼,往往不由自主地往坏处想。
各科大牌专家为你解读6种名字吓人、实际上基本无害的疾病,给你吃颗定心丸。
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骨关节二科主任 温建民
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主任 邢小平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脾胃病科主任医师 陶琳
北京积水潭医院妇产科主任 孙丽芳
北京医院心内科副主任 刘德平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泌尿外科副主任医师 张国喜
作为一种正常生理变化,宫颈糜烂曾经是一个困扰了很多女性的一个疾病。
去做体检,几乎是十有八九会被诊断为宫颈糜烂。
不需要过分恐慌,更没必要将它与宫颈癌联系在一起,注意每年定期进行宫颈的防癌筛查即可。
很多女性一听到“糜烂”就忧心忡忡。其实,宫颈糜烂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糜烂,只是
慢性宫颈炎
的一种表现形式。
孙丽芳指出,
过去由于错误认识,它一度被当做一种病理现象,但如今,“宫颈糜烂”已不再出现在妇科教材中,取而代之的是“宫颈柱状上皮异位”。
从病因分析,
性生活过早、性伴侣过多、不洁的性生活环境、多次人工流产
等都会导致不同程度的宫颈糜烂。一般情况下,轻度糜烂完全不用治疗;中重度糜烂或影响正常性生活与生育的,可到正规医院进行物理治疗。
前列腺炎是泌尿外科的常见病,在泌尿外科男性患者50岁以下中占首位。1995年NIH制定了一种新的前列腺炎分类方法,I型:相当于传统分类方法中的急性细菌性前列腺炎,Ⅱ型:相当于传统分类方法中的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Ⅲ型:慢性前列腺炎/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Ⅳ型:无症状性前列腺炎。其中非细菌性前列腺炎远较细菌性前列腺炎多见。
因为是隐私部位,很多人觉得难以启齿,常会选择去一些“低调”的小诊所就诊。但事实上,大多数慢性前列腺炎不用专门治疗。
慢性前列腺炎患者中,只有不到10%由感染引起,大多数病因并不十分明确。慢性炎症在身体各部位都有,就像关节炎一样,没有严重症状,不必过分担心。如果听信非正规医生建议,过度使用抗生素或插管治疗,反会产生感染风险。
张国喜提示,如果没有明显
尿频、尿急、尿痛
等症状,可通过定期查体、避免久坐、多参加运动、杜绝辛辣饮食等方式缓解。
骨质增生是人体衰老的一种正常退化现象,到了一定年龄每个人在活动较多而且负重较大的关节如颈椎、膝关节、腰椎等都会有不同程度的骨质增生,这些增生一般不会引起症状,所以不能说一有这些部位的疼痛就拍片,发现有骨质增生就把它当成疼痛的原因,把它当成病,那就会产生很多很多的误诊误治,如果增生的骨刺刺激到了局部组织或神经产生症状的时候才叫骨质增生病,要结合病人的症状和体征规律特点来综合诊断。
温建民强调,骨质增生不一定是病,如果没有
疼痛、关节肿胀、行动功能障碍
(如不能伸直、弯曲肢体等)等临床症状,不需要治疗;反之,则应到医院诊治。
老年人要注意保养好关节和骨骼,避免骨质增生过快发展,建议不要过多负重,适度锻炼。
正常心跳是匀速、规律、速度适中的,但如果是心脏早搏,规律的心脏跳动中就会出现一个提早的心跳,然后是一段较长的间歇。心脏早搏是一种
最常见的心律失常
,病理和生理变化都会导致心脏早搏。
过早搏动可无症状,亦可有心悸或心跳暂停感。频发的过早搏动可致(因心排血量减少引起)乏力、头晕等症状,原有心脏病者可因此而诱发或加重心绞痛或心力衰竭。
刘德平指出,一般情况下,如果早搏是体检查出来的,没有明显不适症状,可不必治疗。
因为我们在情绪紧张、激烈运动、过度劳累、酗酒等外因刺激下也容易出现早搏,这时应注意戒掉不良生活习惯,调节情绪,平时少喝浓茶、浓咖啡等饮料。
若早搏症状明显,出现
心慌、气短、胸闷、胸痛
等症状,或患有其他心脏病伴随早搏症状,则不应掉以轻心,需及时就诊治疗。
甲状腺结节是指在甲状腺内的肿块,可随吞咽动作随甲状腺而上下移动,是临床常见的病症,可由多种病因引起。临床上有多种甲状腺疾病,如甲状腺退行性变、炎症、自身免疫以及新生物等都可以表现为结节。甲状腺结节可以单发,也可以多发,多发结节比单发结节的发病率高,但单发结节甲状腺癌的发生率较高。
体检中查出甲状腺结节的情况非常常见,不少人会担心自己是不是得了肿瘤。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调查显示,每5个人中就有近1人有甲状腺结节,其患病率已从原来的10.2%上升到18.6%。
邢小平指出,85%~95%的甲状腺结节都是良性的,既不需要用药,也不需要手术。
实际上,过去很多甲状腺癌患者都是带癌生存的。因此,甲状腺癌也被称为“不死的癌症”。
之所以现在甲状腺癌的检出率如此之高,与现代医学影像学进步有关。查出有甲状腺结节的患者,只需注意休息,避免疲劳,定期甲状腺超声查体,警惕变异增大即可。
慢性浅表性胃炎是胃黏膜呈慢性浅表性炎症的疾病,属
慢性胃炎
,为消化系统常见病。调查显示,慢性浅表性胃炎的检出率达80%~90%,即便是健康人群进行胃镜检查,都可能发现这种病。
陶琳表示,
有了这个病理诊断,并不意味着你身患严重胃病。只有出现
胃部疼痛、肿胀、消化不良、恶心
等症状才需就诊。
慢性浅表性胃炎只是一个病理诊断,很多人不会出现明显症状,只有到了显微镜下才能看出是否有黏膜表层的糜烂和水肿等变化。
建议平时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吃过于寒凉、辛辣的食物,不暴饮暴食,主食注意粗细搭配,烹调少油少盐,以缓解胃部炎症。
来源丨生命时报、人民日报
编辑 | 刘冰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