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博物馆头条
倾力打造博物馆行业第一新媒体集群,是“中博热搜榜”系列榜单首发平台。拥有博物馆头条(视频号)及“文博头条”“美术馆头条”“文博发展大会”“馆长圈”“中华文博共享平台”等专业发布矩阵,每日速递文博艺术行业前沿动态、权威数据、独家访谈等内容。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哔哩哔哩  ·  B站2024第四季度及全年财报来啦! ·  16 小时前  
哔哩哔哩  ·  一场热血沸腾的赛猪解说 ·  昨天  
哔哩哔哩  ·  13年后,这首上古顶流神曲又在B站杀疯了 ·  昨天  
哔哩哔哩  ·  74岁刘晓庆的精神状态,太超前了 ·  2 天前  
哔哩哔哩  ·  全世界百变小樱都在等的魔法教学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博物馆头条

「头条荐展」伍炳亮大师展在江门:美呈璀璨家具艺术

博物馆头条  · 公众号  ·  · 2024-07-21 09:58

正文


博物馆头条按: “澄古匠心——伍炳亮家具艺术展” 自2023年9月28日在北京中国国家博物馆揭幕以来 ,凭借深邃文化底蕴与精湛艺术造诣,重燃了公众对中国古典家具艺术热情。如今,这 股文化艺术热潮涌动至广东侨乡, 6月15日 ,该展落地 江门市博物馆(中国侨都华侨华人博物馆) ,再次掀起了一场关于传统与创新交融的艺术对话。












展览概况


此次展览共展出 百余件 由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伍炳亮精心设计制作的海南黄花梨、越南黄花梨和小叶紫檀等家具珍品,并呈现文人的书房、传统风格的中堂、卧房、清式宫廷场景、园林等系列美学空间。

从最初做好一件家具,到影响一个行业,再到为中国传统家具文化艺术出海提供助力,此次展览不仅是对伍炳亮大师家具创作历程的回顾,更是对时代变迁、文化艺术传承的一个见证。











空间的色彩
从 北 京 到 江 门,肃 穆 与 明 快 的 互 望

从庙堂之高,到江湖之远,“澄古匠心——伍炳亮家具艺术展”不是一次简单的复刻或平移,同一场展览,地点的改变赋予其不同的地域文化色彩,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专业策展团队的大力支持下,岭南文化特有的包容、自由与明快,被巧妙地融入到展示环节中,营造出较之中国国家博物馆更为豁达、疏朗的观展体验。


走进江门市中国侨都华侨华人博物馆的“澄古匠心——伍炳亮家具艺术展”,最直观的感受就是空间与光线的变化。如果说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展览是暗色调的,是向内的、收敛的、肃穆而厚重的,是透过展览看过去;那么中国侨都华侨华人博物馆的展览则是亮色调,是向外的、自由的、明快而充满活力的,是透过展览洞悉当下的生活。同样的展览主题、展览内容、单元划分,却因地域空间的变化,被赋予了两种不同的色彩风格,也践行了中国传统家具在构建美学空间中的丰富可能性。




在我看来,这次江门展览的空间陈设效果和游览动线相较国博有着自己的特点。例如在入口的地方,除了能看到几件重器,还能看到两个宫廷场景,现场观感更为通透。同时,参观者的游览通道也比国博的更宽敞,虽然整体格局相近,但是空间宽敞之后,整体感觉就不一样了。另外,这边展览的光线也更加明亮,黄花梨油梨老料的纹理和质感十分清晰漂亮。这样的设计效果我个人非常满意。

——中国工艺美术 大师伍炳亮



从北京到江门,对于伍炳亮而言,是一次返乡之旅,作为一位诞生于台山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在伍炳亮的家具创作中,总是或浓或淡地流露出岭南文人的风骨。大开大阖的气度、包容万象的胸襟、敢为天下先的胆量,让他在黄花梨家具的设计创新一路上走得更远,也让“伍氏风格”的家具在国内外藏家圈子里广受好评,并足以引领当下传统家具设计制作的潮流。


我设计制作的每一件家具艺术珍品,从收集来之不易稀缺的名贵材料,把握对经典题材的定位、对造型艺术的美学设计,都十分严谨。特别对一木难求、非常稀缺的超千年国宝级海南黄花梨油梨老料,从选料到开料、到配料全部由我亲自把关、监督,每一款家具艺术珍品都付出了自己的心血,是有灵魂和有生命力的作品。我将生命融入到家具艺术之中,终其一生,只为塑造心中最好的方圆。

—— 伍炳亮



由喜爱到痴迷到发烧,且发高烧,45年来高烧不退,正是这份赤诚与热爱,谱写出了伍炳亮大师璀璨的艺术人生,也点亮了传统家具行业的一盏明灯。



文明的轨迹
从 国 内 到 海 外,传 递 文 化 的 星 火


在千百年的岁月长河里,江门祖先浩浩荡荡出海远行,在艰辛求生的同时,不忘将中华文明的火种播撒到世界各地:他们捐款促成了哥伦比亚大学建立美国第一个汉学系,开启了美国汉学研究的先河;他们创办了世界上第一份中文日报《沙架免度新录》,让华夏文化在异国他乡落地生根。如今,这座山海之城已成为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530多万海内外华侨华人和港澳台侨胞分布在145个国家和地区,成为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因此,“澄古匠心——伍炳亮家具艺术展”在江门市中国侨都华侨华人博物馆的续展,不仅是一次空间的转换,更是一场关于文化传播的深刻旅程。



通过这次举办的展览,将我设计制作的一百余件套的海南黄花梨、越南黄花梨、小叶紫檀家具艺术珍品亮相江门市中国侨都华侨华人博物馆,为侨乡广大人民和来自国内外的参观者,提供更多机会了解我们中华民族传统家具的优秀文化与艺术,为提升江门工艺美术行业和古典家具行业高质量的发展,提供学习研究参考的机会,我也想借助本次展览的机会,让中华民族传统家具优秀的文化艺术走向世界。

——伍炳亮




曾于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的“澄古匠心——伍炳亮家具艺术展”因好评如潮,受馆方邀约一再延期,展期近九个多月,作为国博举办的首个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家具作品展,在文化层面产生了巨大影响。而本次江门的展览,截至9月15日,其视角由国内转向海外,于传播广度上无疑又是一次突破。


与西方家具相比,中国传统家具不仅拥有物质层面的实用功能,更蕴含着深邃的精神内涵。透过中国传统家具,我们不仅能感受到文化的延续和智慧的传承,还能体会到“以器载道,物我合一”的哲学理念,在天地人和谐共生中,彰显了东方独特的审美观和价值观。因此,本次展览不仅仅是一场传统家具文化艺术的大展,更是一次东方美学文化的新浪潮,一场宏大的时代交响,如一粒种籽奔腾入海,于世界各地生根发芽,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定将产生深远影响。



时间的星辰
从 1985 到 2024,命 运 交 织 的 理 想


人生中的每一次选择都是对命运的回应,也是对理想的坚守,当我们透过时间的星辰回望过去,才发现很多偶然的相遇,皆是共同理想引导下的必然。


1979年伍炳亮开始从事传统家具行业。1985年,他在行家肥佬洪的仓库里,遇见了一位用自己售出的黄花梨木材做官帽椅的木匠,令他萌生了从收黄花梨材料和老家具,转变为自己制作家具的念头。也正是这一年,王世襄先生的《明式家具珍赏》一书出版,在国内外引起了巨大轰动,古董家具行纷纷参照书中的实测图纸进行仿制,当代传统家具产业以此为理论基础,逐渐步入蓬勃发展的黄金期。当理想与现实交汇,在完美的时间契合下,伍炳亮做出了艺术人生中的一次重要选择——制作黄花梨家具。


与传统制作的家具匠人不同,伍炳亮不仅要传承优秀的明式家具器型和制作工艺,更在设计创新一途上不断精进,一如曾经创造了广式家具风格的前辈们,在他的家具作品上,从开始就蕴含了包容和变革的基因。经过十余载实践累积,在上世纪90年代,他提出了“型”、“艺”、“材”、“韵”的家具制作与价值标准,并经过30余年的不断丰富和时间检验,如今已成为中国红木家具行业通用的重要“行业标准”,对当代传统家具,尤其是高端传统家具的设计制作形成了极为深刻的影响。


在这套理论体系中,“型”是家具作品的形式与造型,是影响购藏的先决条件;“艺”是器物诞生过程中的制作技艺,是环环相扣的工艺流程;“材”是家具作品的用材与选材,是决定价值高低的物质基础;“韵”是家具作品的整体韵味,是能否上升为艺术品重要考量。只有四点标准全部达标的作品,才能称为无可挑剔的精品与艺术品。否则,再好的工艺水平,再名贵的木材,也只能是一件实用家具,谈不上有艺术性、欣赏性和收藏价值。同时,对于老家具的价值判断,他又在四点标准基础上补充提出了“名”和“年”两项标准,分别对收藏使用过它的主人身份和影响力,以及家具诞生年份和历史文化因素两个角度进行考量。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