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在华语流行乐坛传承百年的历史长河中,曾涌现出诸多的教父宗师、天王天后与实力唱将,共同缔造出歌坛的辉煌盛世。但我们往往忽略了一支重要的力量,那就是歌手们背后的唱片厂牌。
有识者会有“华语流行看台湾的共识”,台湾歌坛在整个华语音乐流行体系中,始终处于执牛耳的领军位置,是行业标杆与旗舰的存在。台湾歌坛的繁盛,本土唱片公司扮演的角色可谓居功至伟。
八九十年代华语乐坛的辉煌鼎盛时期,台湾大大小小的本土唱片公司林立,他们意义非凡,堪称推动华语流行音乐的最中坚力量。
唱片公司在商言商,首先考量商业利益。只有在掌握话语权的前提下,才有资格和能力拓宽流行音乐在商业以外的价值,比如流行音乐的艺术性、社会责任感、时代使命、以及流行的深度与广度等等。
香港的黄家驹曾经讲过“香港没有乐坛只有娱乐圈”,黄霑也曾经在正面印证过他的说法,“香港的每一张唱片都要听见铜钱的声音”。举个最简单的例子
罗大佑被推为“在流行乐坛投下改变流行乐史原子弹”的首张创作专辑《之乎者也》,假设当年想拿到香港的宝丽金唱片去发行,无异于痴人说梦。因为在香港,看不到商业前景,再大的社会责任感都是零,鬼都懒得搭理你,这就是现实!
正是因为香港的本土唱片厂牌少之又少,而居于垄断地位的国际唱片公司扼守利益,其他一概视而不见。他们并不像本土唱片公司一样,除了商业考量之外,还肩负着振兴华语音乐的责任,人家没这个义务。
香港歌坛商业占据主导地位,利益最大化、一切向钱看,功利性最为严重。一言以蔽之就是为了“薅羊毛”,直接导致千禧年之后,香港歌坛江河日下,甚至渐有灯枯油尽之感。
前面兜这么大圈子,就是为了阐明有责任心的本土唱片厂牌,对华语歌坛不言而喻的重要性。今天,我们就来记取一家华语歌坛上,最有影响力的本土音乐势力——滚石唱片。
台湾滚石唱片是经历八九十年代华语乐坛辉煌,也是迄今硕果仅存的一家本土唱片公司。
滚石曾经深切的影响着华语流行音乐的脉搏与走向,如果说还有哪家唱片公司能与之匹敌的话,非台湾飞碟莫属,但飞碟早在90年代初期就被国际唱片大鳄华纳收购,退出历史舞台。(飞碟唱片,董小姐会在下一篇文章中记取)
滚石从起步时仅有6人,发展到顶峰时横跨整个华语世界,分支遍布两岸三地大中华、以及东南亚地区,旗下签约歌手400余人,员工上千,再到千禧年之后的低潮,人员流失90%。滚石任然咬牙挺了过来,可谓见证了华语乐坛的兴衰起落,也熬成了本土唱片业界中的“活化石”。
罗大佑、李宗盛、齐豫、潘越云、张艾嘉、陈淑桦、张国荣、娃娃、小虫、陈升、伍佰、张震岳、任贤齐、张信哲、林忆莲、辛晓琪、徐怀钰、无印良品、梁静茹、刘若英、金城武、成龙、苏慧伦、周华健、赵传、张楚、窦唯、何勇、黄品源、莫文蔚、张洪量、五月天
这一串星光熠熠的名单,都深深的打上了滚石的烙印。除了商业上的成功,其终极的人文情怀,放眼整个华语歌坛,还没有哪家唱片公司能与之抗衡。对许多歌迷而言,滚石已经成了一种情怀。
滚石唱片的由来
上世纪60年代,美国打响越南战争,台湾则成了美军的大后方,随之而来的是西方文化的涌入,尤其是西洋音乐,对当时台湾年轻人的影响深远。
1976年,台湾段氏兄弟(段钟沂、段钟潭)出于对英国殿堂级摇滚乐队——滚石乐队的热爱,共同创办《滚石》杂志,以介绍西洋摇滚音乐为主。
70年代中叶,恰逢台湾掀起民歌运动。李双泽在淡江大学扔掉手中的可乐瓶,振臂高呼台湾年轻人要“写自己的歌,唱自己的歌”,台湾年轻族群开始向内寻找,民歌运动如火如荼的展开,这也是华语乐坛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件。
《滚石》杂志是台湾摇滚音乐的鼻祖,当时杂志的撰稿人是摇滚音乐的第一代写手,他们的文字启蒙了台湾第一代音乐工作者。
在民歌运动的带动下,《滚石》杂志开始介绍台湾本土民歌手。在一片人文情怀的氛围中,唱片公司嗅到商机,新格唱片首先推出金韵奖,遴选优秀歌者和创作人才,海山唱片随即打造民谣风,与之相抗衡,是为民歌运动中的两座重要山头。
在此背景下,段氏兄弟于1980年背负一身债务,凭着对音乐的满腔热爱与执着,创办“滚石有声出版社”,滚石的另外两位大股东吴楚楚和彭国华,两年之后另起炉灶创办飞碟唱片,开启了两家本土唱片公司相爱相杀,共同推动华语乐坛迈向巅峰的10年光景。这是后话,飞碟篇里会做详述。
草创初期与第一桶金
滚石发行的第一张唱片是吴楚楚、李丽芬和潘越云的一张合辑,叫做《三人展》。阿潘则以新人姿态,凭借在《三人展》中诗情画意的惊艳亮相,成为滚石首位签约歌手。这张专辑的意义在于,它宣示着滚石时代的来临。
吴楚楚和李丽芬均脱颖于民歌运动,李丽芬从海山唱片举办的“民谣风”展露头角,吴楚楚更是民歌名宿,李双泽扔可乐瓶的“淡江事件”中,吴楚楚就是上台表演的歌手之一。
值得记取的是,滚石在《三人展》的每张唱片中,都别出心裁的夹带了一份“听友回执卡”,类似于现在的调查问卷,在当年没有网络评论的年代,藉此收集歌迷回馈,滚石在小细节上就凸显出难得的人文品质,此后的成功也属必然。
接下来,滚石推出潘越云《天天天蓝》和张艾嘉《童年》,在商业和口碑上都取得双赢战绩,并且双双入选台湾百佳唱片,分列第4位和第20位。
真正奠定滚石地位的关键一役,则是1982年发行的罗大佑第一张创作专辑《之乎者也》。这张专辑在台湾百佳专辑排行榜上位列第一,成为乐坛“原子弹”般的存在。
他以现代文明对传统文化的冲击为题材,大胆开创批判写实作品之先河,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社会的责任感、深刻的洞察力和终极的人文关怀,迄今无人能出其右。
滚石唱片接手罗大佑的专辑之后,当时预估销量仅仅2000张,但滚石老板段钟沂对罗大佑讲,不管卖多少张,这就是我们要做的音乐。《之乎者也》最终销量14万张,不仅让滚石攫取到第一桶金,更奠定了滚石今后的人文基调。
声震华语的滚石三巨头
众所周知,滚石有大中小三位教父,罗大佑悲天悯人、李宗盛豁达沧桑、小虫精致缠绵。放眼整个华语歌坛,这个“教父战队”也是罕逢敌手,而他们又恰恰同时集结在滚石唱片,所有说滚石想不崛起都难上加难。
值得注意的是,在滚石阵营中,罗大佑区别于李宗盛和小虫。罗大佑始终以独立身份,与滚石唱片保持合作关系,简单理解就是卖艺不卖身,他与滚石相互影响,烙印太深,想抹都抹不掉,所以把他视为“滚石人”,而李宗盛和小虫都是在滚石体系中的“包身工”。
罗大佑在80年代上半叶,通过滚石发行《之乎者也》《未来的主人翁》《家》三张专辑,在歌坛上刮起黑色风暴,树立人文唱将的地位,成为实至名归的华语教父。
李宗盛在民歌时期曾经组过木吉他合唱团,1983年意外的接到帮民歌手郑怡(也是他的初恋),制作专辑的任务,李宗盛摸着石头过河,制作了他生平第一张唱片《小雨来的正是时候》。
而这首歌的创作者正是小虫,他写完《小雨来的正是时候》,通过李建复介绍,收入到李宗盛为郑怡制作的专辑中。过尽千帆,老李和小虫先后加入滚石唱片,在这里成长为华语乐坛最知名的“金牌制作人”。
滚石盛世与华语高潮
滚石的老对头——飞碟唱片,1982年成立到1992年结业,两家唱片公司十年缠斗。对于飞碟而言,这十年就是它的全部,而对滚石而言,这只是它的一段历程。
滚石与飞碟的相爱相杀,是华语乐坛难得一见的良性竞争。两家唱片公司在创作和制作上的比拼,可以说是在一定层面上延展了流行音乐的深度与广度。
当年飞碟的天后宫有蔡琴、苏芮、黄莺莺,滚石则有齐豫、潘越云和陈淑桦相抗衡。直到王杰的横空出世,打破了两家的平衡。王杰被滚石李宗盛拒绝之后,投入飞碟帐下,在李寿全的点拨之下,迅疾成为冉冉升起的巨星。
滚石只好动用齐豫的关系,把小哥齐秦招致麾下,由此形成了八九十年代交替之际,台湾歌坛王杰与齐秦双雄争霸的局面,背后则是滚石与飞碟的较量。
紧接着,台湾乐坛集结齐秦(滚石)、王杰(飞碟)、童安格(宝丽金)、周华健(滚石)等人,猛龙过江远征香港歌坛,青黄不接的香港歌坛迅速做出反应,炮制出“四大天王”抗衡台湾帮。
与此同时,滚石李宗盛打造出台湾第一张销量过百万的唱片《跟你说,听你说》为,华语乐坛真正意义上跨入唱片工业时代,滚石也迎来空前的繁盛时期。
陈淑桦由此树立了女性代言人的形象,李宗盛晋升为百万制作人,由此开启滚石唱片、台湾歌坛、乃至整个华语乐坛的巅峰模式。
90年代,滚石以台湾为大本营,开始四处出击,全线布局,作为本土唱片公司的旗舰战队,力抗五大国际唱片公司的入侵不落下风,并且取得丰硕成果。
坐镇滚石本部的李宗盛、小虫、陈升等人,相继打造出赵传、辛晓琪、张信哲、任贤齐、无印良品、徐怀钰、苏慧伦、刘若英、莫文蔚、梁静茹、五月天等实力唱将和优质偶像,还吸引到香港艺人成龙、Beyond、林忆莲、杜德伟等人的加盟,张国荣在90年代中叶复出时,也选择在此重新出发,滚石声誉日隆。
滚石在事业扩张的版图上,一方面收购台湾老牌劲旅(歌林为代表),一方面布局海外设立分公司,另一方面大力扶持子厂牌的发展。
滚石与罗大佑合作,在香港成立音乐工厂,代表作《皇后大道东》打破了偶像派和情歌占据市场主流的局面,为香港流行乐坛的添加了新的可能性,把流行音乐承载的社会责任和人文关怀传播到香港,是一次成功的弘道之举。
滚石另一个具有影响力的子厂牌魔岩文化,集结内地摇滚势力,推出黑豹、唐朝、张楚、何勇等人。1994年,魔岩三杰代表内地摇滚远征香港红馆,仅此一役足以彪炳歌坛,背后推手则是滚石。
整个90年代,是滚石最风光的时代,也是华语乐坛最鼎盛的时代。随着千禧年的到来,经典的年代也就一去不返。
滚石的一襟晚照与重新出发
迈入新世纪之后,整个华语乐坛一片凋敝、哀鸿遍野。盗版泛滥、互联网冲击、加之资本寒冬,市场规模严重缩水。本土唱片公司在国际唱片大鳄的联合绞杀下几乎全军覆没。
以“薅羊毛”为目的的外来势力并没有本土唱片公司身上的社会责任感,华语流行乐坛迈入快餐时代。这一现象的最直接反馈就是“现在的歌不像以前那么走心了,再也出不来脍炙人口的经典了”,也正是每个歌迷的心声。
在这种大环境下,硕果仅存的滚石唱片日子当然好过不到哪里去,大批的子厂牌宣告结业,人员严重流失,歌手们纷纷跳槽,滚石成了名副其实的“没落的贵族”。
滚石背负巨债,勉力支撑,众多国际唱片公司觊觎着华语乐坛上这位“最后的贵族”,想着将其收购。但掌舵滚石的段氏兄弟逐一拒绝,坚持着不让滚石倒台。面对媒体采访,他们也一再重申着滚石的坚持
滚石能够成为这个时代的一个符号,完全超出最初的预计。因为滚石在人们成长的时代,提供了值得纪念的歌曲给他们,成为了生命中很重要的记忆。现在滚石唱片不再有当年的规模,但滚石还会继续战斗下去!
这段宣言,很容易让人联想到黄霑《沧海一声笑》中的“豪情还剩了一襟晚照”。滚石,豪情尚在,但剩了一襟晚照。他们的坚持,就是华语流行音乐本土势力的一星火光和希望。每个人都不想它熄灭,盼望能重新闪耀重新出发。
2008年,在滚石老板段钟潭的撺掇下,罗大佑和李宗盛、周华健、张震岳四人,组成华语乐坛最重量级的传奇乐队“纵贯线",让4个老腊肉重新焕发青春的同时,把歌迷的情怀也重新燃烧了一把,毕竟这才是中国流行音乐的半壁江山、这样的乐坛盛事可遇不可求。
2010年,滚石为了庆祝成立30周年,举行了一场史无前例的演唱会,散落在各大唱片公司的80多位原滚石歌手,以“同学会”的形式,用歌声追忆滚石唱片的辉煌过去,集体怀念交付给滚石的青春岁月。
其间特别让人动容的一幕,是歌手赵传与滚石大家长段钟沂(董事长)的一段对话
赵传:我以为我会老死在滚石,结果…
老段:很抱歉没有让各位在滚石老去,让大伙离乡背井四方谋生,真的很抱歉没有照顾好大家!
此情此景,不免令人心生酸楚,今日的滚石,早已不复当年盛况,但它缔造出来的经典曾经触碰过无数听歌人的柔软心底,释放出来的人文关怀与责任感真真切切的影响过整个华语歌坛!
最后,真心期望这支诞生出人文荟萃、华美乐章的本土音乐势力,能够继续奋战、重新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