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神农投资
关注神农投资,关注阳光私募基金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不跪的世界  ·  为什么要投资一个亏损的产品? ·  昨天  
阿尔法工场研究院  ·  本田想控制日产遭拒,全球第三大车企合并告吹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神农投资

真正的高手,拼的是“试错力”

神农投资  · 公众号  · 投资  · 2019-10-09 14:26

正文


后台回复【 】,免费领取成长秘笈


前些天和朋友闲聊时,他说:
我想创业拍抖音,但我不敢。
因为今年经济形势不好,
创业需要谨慎。
不只是朋友,我发现,
很多人都喜欢说:
我想,但我不敢。
要知道,这世界上,
做任何事情都是有代价的。
想要成功,就必须要敢于试错。
有时候,试错确实是一种挑战,
但同时也是一个机会。



试错,本质上就是一场豪赌

电影《西虹市首富》里有这么一个情节:
沈腾扮演的穷屌丝王多鱼,
为了完成在一个月内花光十亿的考验。
他住最奢侈的大楼,吃最贵的大餐。
穿最奢华的衣服,享最奢侈的服务。


可即便这样,会计还是觉得,
这笔钱至少半年以后才能花完。
因为花光10亿的前提条件是:
不能黄赌毒、不能赠予和做慈善、
不能雇佣超过100个员工,以及不能留下任何资产。
所以,为了完成赌约,
他专门开了一家投资公司,
用于投资这个世界上还没有实现的梦想。
实际上, 是投资这个世界上不可能实现的梦想。
因为对别人来说,
最希望投资靠谱的项目,
最好稳赚不赔。
但对于他来说,
最希望投资离谱的项目,
最好稳赔不赚。
所以,他投资了一个“精神病”发明的“陆游器”, 据说可以让游泳脱离水的束缚。
听起来创意十足,
可马桶加铁皮的无厘头设计,
还是让人一眼就望而却步。


再比如,
他给手下投资的“冰山计划”项目。
即把北极的冰川水,
沿着西伯利亚海, 经过叶尼塞河,
引到干旱的阿拉善地区,
实现“南水北调”。
听起来好像还不错,
可给冰山加一个发动机的运输方式,
就知道项目的可实施性有多渺小。


正常情况下,
投资人绝对看不上这样的项目。
因为他们都是“错”的。
王多鱼自己也是抱着以失败告终的目的投资的。
可谁曾想,“陆游器”一投入市场,
就超10万人试用;
而因为冰川上的一窝北极熊,
“冰山计划”所有的损失,
被俄罗斯和可口可乐买了单。
每个想要赔钱的项目,
最后都事与愿违的赚了钱。
试错的项目,成功了。
王多余用500万换了一个亿。


很多时候就是这样,
大家总想复制成功,
只想为“正确”买单。
可殊不知,和试错交换的,
不一定就是代价,也有可能是超额回报。
可能有人说,这是电影,不现实。
但巧了,生活中,
还真有一个真实的例子。



曾经,马云找雷军给自己投资2000万,
被雷军拒绝了。
后来雷军在反思这件事时,
说了句非常深刻的话:
“有机会一定要试一试,
其实试错的成本并不高,
而错过的成本非常高!”
要知道,试错,
不是说在错误的道路上试来试去,
而是说在未知的道路上验证结果。
所以我们没必要对试错这个词胆战心惊。
但是,无论是王多鱼还是雷军,
他们本质上都不想“试错”。
所以,我们不得不承认一个现实:
这个时代,敢于试错,
是一种勇气,一种稀缺能力!




正确的试错,是成功的前提

因为试错是一种稀缺能力。
所以敢于试错的人,更容易成功,
而且因为人有的时候容易陷入经验陷阱。
所以试错,可以帮我们破旧立新,
在困局中找到突破口。



詹姆斯·戴森,
戴森公司创始人,英国首富,
成功就开始于敢于试错。
1978 年,31 岁的戴森偶然使用了一款名叫 Hoover 的吸尘器。
他发现这款吸尘器常常会因为脏物塞满了集尘袋, 堵住了气孔而失去吸力。
而这种需要不断更换集尘袋的吸尘器,
最早可追溯到 1908 年。
也就是说,
这70年间没人对吸尘器进行改进。
而当时的人们,
也早已经习惯了买吸尘器的同时,
不断地买集尘袋。
所以,吸尘器的设计一直没有更新。
针对这一使用痛点,戴森决心进行改变。
虽然对于家电的发明制造,
自己完全是个门外汉。
但戴森还是进行了长达 5 年的研发。
终于,在经历了 5127 次失败之后,
戴森研制出了无袋双螺旋吸尘器。
他给这款产品取名为「G-Force」。



这项发明,后来为他赢得了 1991 年的日本国际设计博览会奖,
还帮他打败了英国老牌有袋吸尘器Hoover,
具有划时代意义。
而且新产品成功在全球引领戴森风潮。
有日本媒体报道称:
以往人们总把吸尘器放在黑暗的角落,
而戴森的产品却被摆在了家中最显眼的位置。
试错,让戴森弯道超车,
并成功在传统吸尘器行业中,
杀出了一条路来。



但是,试错不等于闭眼前进。
阿里巴巴参谋长、阿里巴巴合伙人曾明曾说过这样一段话:
试错可以,但是背后有非常清晰的Vision(愿景)。
很多人试错后,整体还是散的,
他试了很多东西,也有很多沉淀和闪光点, 但是闪光点拼不到一起,
形成不了有突破力的尖刀打开局面。
就是因为你没有一个vision作为试错的前提。
试错是为了找到未来在今天的映射点,
这个点才能带你走向未来。
只有基于某个基础去测试,
你才有迭代的路线和方向。
如果没有这个作为前提,就是盲人摸象,
最后也摸不出一张整图出来。
所以,想要成功,
试错必须有目的性,
而不能想一出是一出。
否则,成功只会离你越来越远。




失败的试错,也是一种成长

共享单车热潮疯狂过后,
2018年4月3日凌晨,摩拜被美团收购。
同年12月23日凌晨,
胡玮炜在一封内部信中,
宣布辞去CEO职务。
今年6月开始,
胡玮炜渐次卸任摩拜企业法定代表人。
至此,胡玮炜的“阶段性使命”画下句点。
目前, 胡玮炜正带着新团队,
考察共享出行市场, 试图做电动车创业。

2018年4月,
饿了么被阿里以95亿美元收购。
张旭豪不再担任饿了么CEO,
转而担任阿里董事长张勇的新零售特别助理。
目前,张旭豪没有选择创业,
而是从事投资事业。
有媒体称:
也许张旭豪还在等一个新的机遇,
等一个自己重新出山的机会。

何小鹏,曾是UC联合创始人。
在UC被阿里收购后,
先后担任阿里移动事业群总裁、阿里游戏董事长、土豆总裁。
2017年8月,何小鹏从阿里离职,
后加入小鹏汽车,出任董事长一职。
在离职微博中,
何小鹏感谢了所有人、祝福UC,
表示“新轮回,终点亦是起点”,
他将“颠覆自己,享受出发。”

2015年4月,
58同城与赶集网宣布合并。
赶集网CEO杨浩涌和58同城CEO姚劲波, 将出任新公司的联合CEO。
但同年11月,
杨浩涌就辞去58赶集联席CEO职务。
3个月后,杨浩涌又辞去了58同城董事会联席董事长及董事。
此后,杨浩涌出任瓜子二手车的董事长及CEO。
投资人徐新评价杨浩涌,
“依然很敢打,依然很想要赢。”

2015年10月26日,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