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器械,关系到人们的生命健康,在庞大而稳定的市场需求下,全球医疗器械产业长期以来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但在高端领域,由于高风险和研发的高投入,这片市场蓝海始终被国外巨头垄断。近年来,苏州瞄准高端医疗器械产业,大力引育高端人才、支持高端产品,一批高成长性的创新型科技企业得到快速成长。
本集的《新苏州制造》,我们要介绍一种神奇的针线活,这针可不是扎在布料上绣花,而是实实在在地扎在人心上。
52岁的朱金芳是沛嘉医疗结构事业部缝制技师,她2012年加入沛嘉医疗,以前她是缝制服装的,现在缝制心脏瓣膜。
朱金芳说,怎样把瓣膜缝成“绣品” 是一门技术活,也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工作。
因为缝制一个完整的瓣膜,上下左右要走到1000多针
,而且衣服缝得不好可以拆,这个缝得不好就拆不了。
一针一线,在绣娘的巧手之下,可以绘制出精美的图案。但在沛嘉医疗,工人们要用比绣花还精细的针线活儿,来缝制可以救命的心脏瓣膜。
一个金属支架、三片人造瓣膜,最终就是通过这根细长的导管,植入人体心脏。而这也是当今医疗界针对心血管疾病最前沿的手术方法。
沛嘉医疗董事长兼CEO张一解释说,心脏本身的进化是非常完美的,它好比是4个同步的阀门,有两个阀门打开的时候,另外两个一定是闭合状态,这就是我们的心跳一张一弛、 一收一放。当人患有某些心脏疾病的时候,受疾病影响“阀门” 慢慢就开始堵塞。
外科的“开胸”手术就是医生把心脏剪开,手工缝一个瓣进去,这样对病人的伤害非常大。新的技术是通过导管,在病人大部分清醒的状态下都可以手术,也不需要进行开胸,从临床治疗手段来说是一个革命性的改变。
同时张一也承认,在他们做过的所有产品中,这个算是最困难的一个产品,主要是风险高,一旦做不好,病人马上会出现生命危险。当时最大的困难是国内没有这个行业的基础,包括有经验的背景工程师都得去其他领域寻找。
在公司的测试实验室里,沛嘉医疗性能测试实验负责人杨小飞表示,他们这里主要是做产品寿命疲劳验证,整个测试环境就是模拟人体使用情况,同时做了加速技术,这么做主要是验证产品的寿命。
产品需要测试4亿次,大概测试要4到6个月,以保证产品有差不多10年的使用寿命。
张一表示,挑战越大、越难做的产品,未来的机遇也越大,市场也是越大。现在这个领域国内外都刚刚开始,大家在同一个起跑线。
他们的目标不仅仅是国内领先,在这个行业领先,还要走出国门。
正因为风险高、难度大,最难攻关的三类医疗器械往往代表了高端和高门槛。沛嘉医疗只是苏州高端医疗器械产业的一个缩影,
目前,苏州的三类创新器械审查占全国10%,三类医疗器械注册占全国7.6%,医疗器械产业创新能力全国领先。
全市
800多家医疗器械生产企业
,已经形成了
上规模、高水平、门类全的产业体系
,推动产业链不断向高端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