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科普中国
公众科普,科学传播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科普中国

这个动作不用动、超简单,每天 10 分钟,就能改善体态、缓解压力!

科普中国  · 公众号  · 科学  · 2025-03-27 10:30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很多人常以“没时间”“没场地”为由,仿佛运动和健康是遥不可及的奢侈品。其实,运动可以很简单,甚至不需要你挪动一步!


今天,就给大家推荐一个 “零成本、零门槛、随时随地都能练”的动作——站桩。


图源:网络


一个简单却高效的静态运动


站桩,从字面上看,就是像木桩一样站立,保持一个姿势不动。


别小看这个“站着不动”的动作, 站桩是一种传统的静态练习, 通过保持特定的站立姿势,能够有效锻炼身体的平衡性和稳定性。这种练习有助于增强下肢力量,改善体态,缓解久坐带来的不适。


走路需要协调四肢、保持平衡,而站桩只需要一个动作:“站着不动”。只要你能站立,就能练习,而且比走路还节省场地。


站桩不需要复杂的技巧,也不需要专门的场地, 很适合以下这 5 类人群:


1. 久坐办公族 缓解肩颈僵硬,预防腰椎间盘突出


2. 中老年人: 提升平衡力,预防骨质疏松


3. 慢性病患者: 高血压、糖尿病、失眠的辅助调理


4. 孕期产后女性: 改善盆底肌功能(需医生指导)


5. 学生群体: 提高专注力,缓解考试焦虑


特别注意:严重心脑血管疾病、急性关节损伤、严重骨质疏松患者需咨询医生。


每天站 10 分钟,

身体会发生哪些变化?


1

矫正体态,缓解腰酸背痛


现代人久坐、低头看手机,容易弓腰驼背、骨盆前倾。站桩时要求“沉肩坠肘、含胸拔背”,就像有根绳子从头顶向上提拉脊柱,和现代流行的普拉提运动的精髓异曲同工。


这种姿势有助于“激活深层肌肉群”,挺拔脊柱。因此,不管是长期久坐的上班族,还是希望矫正体态的人群,都可以尝试站桩训练。


2

增强下肢力量,强化膝盖稳定性,防止跌倒


站桩的标准姿势: 膝盖微屈,重心下沉,大腿肌肉持续发力。


这种静力性训练能强化膝关节周围肌肉,提高平衡能力。 北京体育大学运动生理学副教授汪军通过实验发现站桩通过静力性收缩增强下肢肌肉群,改善平衡能力。


3

调节神经系统,缓解焦虑


站桩时要求专注呼吸、放松心神,这种状态能让大脑进入“α 波”频率,类似冥想状态,有助于缓解焦虑,提升情绪稳定性。


4 步掌握正确站桩法


虽然站桩看似简单,但如果姿势不正确,可能会对关节和肌肉造成额外负担,影响训练效果。 错误姿势可能伤膝伤腰!动作标准,事半功倍。


图源:网络

站桩的方法是:全身放松,双脚与肩同宽,膝盖微屈,双肩放松下沉, 重心放在脚掌中心,两手微微打开, 手臂像环抱大球状放在胸前。具体方法请看下面的介绍。



1

准备姿势


- 双脚平行站立,与肩同宽


- 膝盖微微弯曲(不超过脚尖)


- 想象臀部下方有个“高脚凳”,轻轻向后“坐”


2

调整上半身


- 收下颌,头顶像被绳子向上提


- 双肩放松下沉,手臂像环抱大球,肘下坠,掌心朝向身体


- 舌尖轻抵上颚,自然呼吸


3

核心要点


- 腹部微收,尾骨稍内卷(避免塌腰)


- 重心放在脚掌中心,脚趾不要抓地


- 保持“松而不懈,紧而不僵”的状态


4

收势动作


- 结束时先伸直膝盖,双手搓热敷在腰部


- 缓慢走动放松,避免突然停止


很多人练习站桩时,会遇到“开始容易,长期坚持难”的问题。其实,只要掌握一些小技巧,站桩可以轻松融入日常生活。例如,在工作间隙、等车或看电视时,可以利用几分钟站一会儿,而不是完全依赖专门的运动时间。


初学者建议: 每次 3~5 分钟开始,每天 2 次。 出现轻微颤抖、发热属正常现象,但膝盖疼痛需立即停止。


如果想更高效地提升训练效果,可以在站桩前做些简单的热身动作,如肩颈拉伸、深呼吸等,这样不仅能减少初学者的不适感,也能更快进入状态。坚持一段时间后,你会发现站桩变成了一种习惯,甚至成为放松身心的一种方式。


关于站桩的常见疑问


Q:站着不动也能算运动?

A:站桩属于“静力性训练”,看似静止实则全身肌肉处于工作状态。

Q:为什么有人站桩后更累?

A:可能是过度追求“低姿势”导致肌肉紧张。记住“少即是多”,初学者膝盖弯曲 5 度就足够。

Q:早晨站桩好还是晚上好?

A:早晨站桩有助于唤醒身体,提升一天的精力和专注力;晚上站桩则能帮助放松身心,缓解压力,促进睡眠。选择早晨还是晚上,可以根据个人的作息和需求来决定。

站桩是一种低门槛却高效的锻炼方式,适合不喜欢剧烈运动或时间有限的人。它不需要你大汗淋漓,也不要求天赋异禀,只要每天给自己 10 分钟安静站立的时间你就能感受到身体的变化。


*提示:鉴于个体差异显著,本文内容不可作为医学建议的替代品。若身体出现不适,请务必及时寻求专业医疗帮助。



策划制作

作者丨 赵倩 康复医学门诊专家康复师

审核丨纪刚 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骨科副主任医师

策划丨王梦如

责编丨王梦如

审校丨徐来 林林


相关推荐

1. 当妈妈说“我睡不好”,她可能在倾诉一个难以启齿的秘密

2 .男生肚子变大,到底有多危险?(保命必看)

3. 卖的比猪肉贵,但营养超乎想象!这个春天的“蔬菜之王”千万别错过!

4. 这种正在路边开花的植物,竟是纸币的原料!

5. 5 种被夸大的皮肤科“神药”,很多人还在乱用!快自查!


本文封面图片及文内图片来自版权图库

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原创图文转载请后台回复“转载”


点亮“在看”

一起涨知识!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