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风和日丽
公关和娱乐的混搭,做人要修炼公关,而做人也要享受娱乐。微博@一直风和日丽的风和君~ 合作邮箱 [email protected] ~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煮娱星球  ·  为了拿奖脸都不要了? ·  22 小时前  
华策影视  ·  《七夜雪》“风雪一程”预告发布 ... ·  昨天  
煮娱星球  ·  美神降临啊天!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风和日丽

如懿公关传(1):从青樱到如懿,改名是品牌重塑,退而求其次也是一种满足

风和日丽  · 公众号  · 娱乐  · 2017-05-26 22:14

正文

 

 

《如懿传》年底才开播,这漫漫长夜如何熬下去呢?只能把小说翻出来再多看几次。从今天开始,风风会根据小说内容做一系列的《如懿传》公关大法。等到年底大剧开播,到时候我们再结合画面和演员表现再推一个剧版解读系列。

 

故事一开始就说了“如懿品牌重塑和转型”的故事。

 

电视剧《甄嬛传》尾声的时候,咱们的女主“青樱”出场过,她是乌拉那拉氏宜修的亲侄女。当时要和三阿哥组CP,无奈端妃的这个傻儿子看中了“小后妈”瑛贵人。于是青樱后面找了四阿哥,也就是《如懿传》里的皇帝。


 

《如懿传》开头是从先帝去世开始的,宜修是废后,甄嬛是太后,太后在后宫的话语权是最大的。

 

青樱作为乌拉那拉氏如何突围?

 

这一阶段的重点就是太后甄嬛给青樱重新取了名:从“青樱”变“如懿”。

 

青樱是主动请太后改名的,她觉得:“樱花多粉色,而自己却是青樱,所以不合时宜。而且自己是乌拉那拉氏的女儿,更是爱新觉罗的儿媳,要和过去说再见,及时撇清关系。”

 

太后于是赐她“如懿”,意为美好安静。太后还提示了一句:


“这世间,一动不如一静,也只有静,才会好。”

 

太后甄嬛的这一金句其实也是在回顾自己当年刚入宫的样子:住在偏僻的碎玉轩,不争宠,装病避开热点和流量。当找不到方向和出路的时候,一动确实不如一静。


嫔妃的名字其实就是个人品牌形象,就像我们现在说的“人设”: 你要展现在众人面前的特质。

 

如懿的第一步革新就是:换名字,换LOGO,洗心革面。

 

这招“换名”和当年甄嬛回宫换名有点像,从莞常在到熹贵妃, 品牌重组,绽放事业第二春。

 

这时候如懿的品牌形象确实遇到了瓶颈:

 

家族品牌形象式微,这时候要懂得取舍,然后自我革新。

 

嫔妃斗争加剧,同级别高晞月开始得势,众人拜高踩低,自己市场份额缩小。

 

缺乏权威的背书,皇后爱莫能助,皇上刚登基工作太忙加班太多,而太后对自己的态度又是一个迷。

 

(董洁饰演的皇后在《如懿传》前期占据了后宫话语权,只不过她为人还不够狠,所以很快就领盒饭了)


(童瑶饰演的高晞月是一个狠角色,进入紫荆城前后简直判若两人,这是一个上了位就得变狠的女人)

 

如懿也是一个聪明的女人,她懂得主动出击,而且策略很有针对性。现阶段不需要最红,但需要“保底”,保住自己的一席之地就好。

 

于是她把救命稻草放到了太后身上。

 

看小说前面几章,如懿和太后的互动挺多:

 

先帝丧礼期间的美食互动,主动示好,但出现失误被太后批;

 

不气馁,不放弃,先去偷偷见乌拉那拉宜修,寻求真经,随后立马求太后甄嬛重新赐名。

 

太后对“如懿”的解读很精辟:


你还年轻,所以不懂这世间完美的美好太难得,所以能够如懿,便很不错。

 

如懿醍醐灌顶:有时候退而求其次便是满足。

 

而这次如懿抓住了一个痛点来翻身:

 

修复太后和皇上的微妙关系,借太后来抬高自己的后宫位置。


 

从《甄嬛传》中我们可以看到甄嬛和四阿哥的微妙关系,四阿哥其实是靠甄嬛推上皇位。而他生母是漠河行宫很丑的宫女,皇帝对四阿哥心存芥蒂,从小就放在圆明园养着。四阿哥从小心事很重,就像生长在一个离异家庭。而他也知道,虽然甄嬛对自己不错,可到底不是亲生的,而且甄嬛后期回宫,从名义上变成了自己的生母,其实也有一层利益捆绑。

 

而到了《如懿传》,四阿哥成为了皇帝,皇帝和太后也就有了博弈。

 

皇子长大了,会有自己的主见,更何况还不是亲生母子。

 

太后的第一块心病就是:移宫。

 

而且得名正言顺地由皇帝来提,得有仪式感。


 

毕竟太后才是后宫的大BOSS。

 

那如懿就抓住这个痛点,来为太后解除心病。

 

其实太后也期待有这么一个人来神助攻。


小说中太后也过:

 

“皇后有地位,有皇子公主,高晞月有恩宠有美貌,她们什么都不用向哀家求取,自然不会用心用力了。而如懿现在日子不好过,她才会想法设法去和皇帝提移宫的事情,并且会想方设法做好,不容有失。”

 

我们把时间轴往回推,如懿正式拜见太后之前,去了一趟景仁宫。

 

如懿的小心思是“连串”的。见姑母是死罪,但她还是去了。去完了,再和甄嬛负荆请罪,这是一种讨好,更是一种站队。

 

仿佛如懿展开了“自我重塑”的真人秀:与过去告别,迎接新生。

 

但过去的精华还是要汲取的,所以景仁宫姑母还得把最后一道后宫心经传授给自己。

 

如懿最开始的野心不大,她完全不想做皇后,只想做一个宠妃。

 

乌拉那拉宜修自然是要吐槽她的目光短浅。

 

“等你红颜迟暮,机心耗尽,你还能凭什么争宠?宠爱是面子,权势是里子,你要哪一个?”

 

宜修是做过皇后的人,自然懂得权势的重要性,这也是宜修的后宫哲学。

 

如懿则有点贪心,如果两者都能兼顾自然最好,否则还是里子最重要。

 

见完宜修后,甄嬛这么点评过这位前任皇后:

 

“青樱,你到底才十八岁。若是太贤惠了,也不像个真人儿。你那位罪妇姑母,就是贤惠太过了。”


(《如懿传》里的宜修是陈冲饰演的,目前片方还没有曝光陈冲的剧照,所以用《末代皇帝》的剧照来找找感觉,非常期待这段陈冲和周迅的对手戏。) 


宜修在《甄嬛传》里和皇帝的关系就是太“仪式感”了,完全没有普通夫妻的真性情,记得皇帝有一次贪吃美食,想多喝一碗汤的时候,皇后还要用“节制”来规劝皇帝,扫了兴致。

 

张爱玲就点评过这种四平八稳的女人,端正得过分,终究是不可爱的。

 

宜修输就输在完全抓不到皇帝的心,生活上太端着,毫无生趣。以为靠着权势,靠着后宫的业绩,就能稳住地位。

 

“要在后宫立足,恩宠,皇子,固然不可少。但是青樱,你要隐忍,更要狠心。斩草除根,不留后患。干净利落,不留把柄。你要爬得高,不是只要一点点。你高一点点,人人都会嫉妒你谋害你;可是当你比别人胜出更多,筹谋更远,那么除了屈服和景仰,她们会更畏惧,不敢再害你。”

 

“后宫之中,人人都想有所得,不愿有所失。可是青樱,你要明白,当一个人什么都可以舍弃之时,才是她真正无所畏惧之时。”

 

宜修告诉自己亲侄女:无欲则刚很重要。

 

我们仔细来分析宜修最后的忠告,她和如懿说的最后一句话是:“乌拉那拉氏已经出了一个弃妇,再不能出第二个弃妇了!”

 

宜修找如懿最后一次谈话,还是想保住家族荣耀。这种家族荣耀感是传宗接代的,《甄嬛传》里,太后和皇后都是乌拉那拉氏,即便皇后成为后宫堕胎高手,太后还是要庇护她。


宜修把自己的“得失心得”传授给如懿,就是要告诉她:以退为进,才是可持续发展。

 

比别人高一点点,很容易被他人赶超,而且容易招惹嫉妒。千万不要为了眼前利益而鸣鸣得意,后宫嫔妃里的大部分女人,稍微红了点,就要狂发通稿,然后拉拢权威声音为自己助阵。


可这种红就是接力赛,风水轮流转的红都是短线操作。

 

短平快的品牌路线不靠谱,泡沫去除后,都是浮云。


 

所以要深耕自己的地位,在嫔妃中,要慢慢树立自己的权威和敬畏感。

 

“高于一点点”和“胜出很多”其实就是一个量变引起质变的哲学解析。

 

如懿现阶段就是要沉得住气,要懂得忍。

 

若干年后,再看自己的这些付出,便会觉得很值得。

 

这里顺便想到了黄晓明,他演技不算精湛,我们都知道。但十多年来依然活跃在一线位置,其实靠的就是他的为人。有业内人士和我说过,黄晓明能吃亏,不计较,这便是他的本事。

 

在任何行业里,想走长线发展路线,前期一定是要懂得“隐忍”,即便之后在上升通道了,也不能飘起来。

 

隐忍是要贯穿全线的,宜修上面的话术很清楚:首先,你要做到非一般的强大,同时,你不能把这份“强大”看得太重,要有一种“舍得精神”,舍去,才能得到。

 

即便在《甄嬛传》里,宜修在甄嬛面前惨败,但宜修参悟到了太多,失败比成功的顿悟要多得多。

 

这也是如懿愿意铤而走险见姑母最后一面的原因。


 

毕竟如今自己要拉拢甄嬛,得去和甄嬛的昔日对手取经,市场调研的工作还是要做一下的。

 

如懿一直其实都能忍,但她不是被动的忍,她确实把忍当成一种进取的力量。

 

忍,可以磨炼自己的耐心和毅力,毕竟吃点小亏,说不定就能耕耘成大福。

 

如懿在开篇的故事里,也是忍中求进。

 

她在给自己找定位,这个定位需要在后宫刷一些些存在感,但不能太过。同时,得有高人提点,有后宫的权威背书。

 

而这个高人,她一直锁定的是太后。

 

要改名,找太后。

 

见完姑母,负荆请罪,也找太后。

 

而在之前先帝丧礼期间,如懿和甄嬛的过招也充满了惊险。

 

这就是如懿的“敢于试错”


 

比如丧礼期间给太后用膳的环节,这里面的美食与情感线故事太精妙了。

 

太后用膳的规矩是要喝一碗汤,如懿当时就递上了一碗火腿鲜笋汤。

 

只不过太后觉得:

 

“这汤鲜是鲜,笋片也做得嫩,只是鲜味都在前头了,后头的菜再好,总也觉得食之无味了。”

 

要知道服丧期间,太后胃口本来就很差,得伺候着太后多吃点主食,填饱肚子才是王道。

 

而且笋吃多了伤胃,太后这时候的状态其实不适合吃这汤。

 

随后如懿在粥里加了点嫩姜,被太后先赞后弹,姜能暖胃,确实也能暖太后的心。只不过这道手法,是从伺候皇帝那里沿用下来里的。

 

可这心刚暖,如懿又端了一碗“紫参雪鸡汤”,这是先帝最爱的一道汤,可是这个时候,不是让太后触景生情么?

 

太后心里不舒服了,把之前点赞过的“粥里加姜”吐槽了一番:皇帝喜欢这种口味没错,但别总拿着对着旁人的那一套来对付如今的人。

 

“哀家也是看在你们的心罢了。其实一食一饮,能有多大的讲究?无非是审时度势,别自作聪明罢了!”

 

如懿三番两次在美食上吃了亏,其实就是没有抓住太后的心。

 

先帝丧礼期间,太后肯定还是悲痛的,这种悲痛其实也来源于心路历程的回顾。

 

而从“粥里加姜”里,也能看出太后和皇帝的芥蒂,后妈不好当,尤其是后宫里的后妈。


如懿很聪明,她自信,但有分寸,遇到挫折不会退缩。她懂得铤而走险,在局面不好的情况下,她没有一味逃避。

 

伺候太后用膳,接二连三的“失误”,并没有让她丧气,她至少抓到了“痛点”:先打通皇帝和太后的第一道通关。

 

皇帝刚刚登基,对太后甄嬛还是颇有忌惮的,毕竟甄嬛朝中权势还很大,怕影响到自己的政绩。

 

但如懿只用一句话就点醒了皇帝:

 

“委屈了太后的住所,天下臣民会指责您。而把太后送进慈宁宫,是点醒天下人,皇上以天下养太后,请她颐养天年。”


 

而如懿帮太后解决了“移宫”问题,也就是争取到了一份后宫的支持。同时,也会让皇帝觉得大方得体。

 

在混沌初期,如懿不知道如何找准自我定位的时候,她大胆地做到了以下几点:

 

1,     敢于试错,试错可以警醒自己,同时找到出路;

2,     抓痛点,才能对症下药;

3,     找到权威背书,改名,重塑品牌,才能给自己增加一层屏障。


如懿,安静美好,也是告诉其他嫔妃,本宫的野心不大,只想寻求自己的小幸福。

 

《如懿传》吸引我的地方就是,这个人物一直在挫折中成长。她总会遭遇危机,然后去化解,化解之后又陷入另一种僵局,仿佛她的后宫生活就是不断地“灭火”。

 

可这也是我愿意看下去的原因之一,每个人都期待“如意”的生活,事事顺意,可真正的如意是不存在的,我宁可相信“安静美好”,退而求其次也不失为一种积极的心态。

 

 


新浪微博/美拍:@一直风和日丽的风和君!

新浪娱乐专栏/网易号/头条号/企鹅号:风和日丽

风风个人微信号(只撩粉不谈工作)fengherili2046


--按下去,扫射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