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东方国际集团
东方国际(集团)有限公司官方公众号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东方国际集团

追忆“小老虎”精神

东方国际集团  · 公众号  ·  · 2025-01-18 09:43

正文


追忆“小老虎”精神






“小老虎”雕塑的来由




习近平总书记说:“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 ”。追忆一代人的使命和奋斗经历,以史为鉴,以史为荣,是非常具有意义的。

漫步在杨浦区滨江大道,走进杨树浦路2086号,眼前一尊纺织女工的雕塑十分醒目,她是一代人追求的缩影,记载了上世纪六十年代至八十年代上海第九棉纺织厂纺织女工放飞青春,在经纬线上不负韶华,追求理想和荣耀的历史画卷!



这尊塑像落成于1984年3月。41年前,在杨树浦路2086号,上棉九厂党委、团委为了纪念“小老虎”活动二十周年,激励广大团员青年为建设新中国、为纺织事业发展刻苦钻研技术,为纺织产品赶超世界先进水平作贡献,举行了丰富多彩的系列活动,其中之一就有铸起一座纺织女工的塑像。这尊塑像展现的是一名青年纺织女工,身穿工作服(饭单),手舞飘带(布匹),面迎东方和煦的阳光,昂首挺胸、奋勇向前、奋发向上的画面,整个画面形似阿拉伯数字“9”,寓意“九棉”。


拼搏

为创行业最高水平




1964年,上棉九厂团员青年在劳动竞赛中发出一股猛劲,广大职工把这股猛劲喻为“虎劲”,“小老虎”由此得名。1965年,在团市委召开的“红旗突击手”表彰大会上,“小老虎”精神受到了市领导同志的赞扬与肯定。作为该厂传统,“小老虎”活动被一代代传承下来,涌现出以“张季珊、戴爱君、徐国萍、王丽华、钟荔、袁瑛”为代表的全国“三八”红旗手、新长征突击手、上海市劳动模范以及行业优秀操作能手。

作为“小老虎”活动20周年的缩影,塑像的落成激励了一批又一批团员青年“立足本职、勇创一流”的工作热情,抒发了纺织工人“心贴布、布贴心,多织布、织好布”的爱国情怀。


上棉九厂领导主持“小老虎”塑像落成仪式

在“小老虎”塑像落成仪式上,全国纺织工业部部长等部委领导、上海市纺织工业局领导,以及棉纺印公司的领导前来剪彩,并在塑像前与“小老虎”们合影留念。

上棉九厂“小老虎”活动始于一九六四年,从第一代“小老虎”张季珊提出“不为三五七,要为六亿五”,到一九八四年前后共诞生了五代“小老虎”,合计八百五十一人次。历代“小老虎”排头兵都以创行业生产最高水平为目标活跃于各生产岗位上。




张季珊第一代“小老虎”

创行业最高水平




第一代小老虎排头兵张季珊(左)年轻时的照片

第一代“小老虎”评选于一九六四年,代表人物是张季珊。张季珊是二织筒子车间的代训艺徒,共青团员,一九六四年进厂时才十九岁。张季珊出生在一个菜场营业员的家庭里,初中毕业以后决心参加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把青春献给建设祖国边疆的伟大事业中。她和弟弟同时报了名,弟弟被录取了,而她被分配到纺织厂来当艺徒。接到进厂通知单的那天,她以十分激动的心情,在一本崭新的日记簿上写下了走向生活新篇章的第一页:刻苦学习,积极劳动,做一个既有社会主义觉悟,又有文化技术的新工人,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自己的—切力量!半年过去了。张季珊以她的行动证明,她没有说空话。她切实地把献身于伟大革命事业的雄心壮志落实到她的全部行动中去了。她像蜜蜂采蜜那样,一点一滴地吸取别人的操作经验,只要发现谁有一技之长,不管这个人是师傅还是艺徒,是本班的还是别班的,她总得找上门去,“形影不离”地跟在这人的身边,学习着他的每一个操作动作。半年来,张季珊的产量不断上升,不仅在艺徒中是最拔尖的,还让许多老工人感到了压力。张季珊的成长受到组织的充分肯定,一九六四年十二月九日,她参加了团市委召开的“一二·九”纪念大会,并在大会上发言交流,受到与会者的热烈掌声。凭着一股虎虎生气,功夫不负有心人,张季珊的勤奋好学、刻苦钻研,使筒子日产量从二千二百只提高到三千三百只,成为全市冠军,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手,成为全厂当年排头兵。在她的带领下,全厂评出二百零三名“小老虎”。



“小老虎”精神

代代相传




第二代“小老虎”排头兵戴爱君在挡车

第二代“小老虎”评选于一九七三年,代表人物是一织布机挡车工戴爱君。她提出了“发扬当年‘小老虎’精神争当新一代‘小老虎’”的口号,苦练基本功,使绕结头每分钟达到四十九只,创行业当时最高纪录,荣获行业操作标兵称号,被评为上海市新长征突击手。在她的影响下,全厂涌现了一百八十七名“小老虎”。


第三代“小老虎”徐国萍在苦练座结头

第三代“小老虎”评选于一九七五年,一织布机挡车工徐国萍在全厂首创万米无疵布,同时创造了座结头每分钟五十只的最高纪录,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手、新长征突击手、上海市劳动模范。当时,全厂评出了二百八十三名“小老虎”。


第四代“小老虎”王丽华(图左)在带教徒弟

第四代“小老虎”评选于一九八零年,代表人物是二后纺斜筒挡车工王丽华、毛叶珍,在“小老虎”精神的鼓舞下,达到了筒子十只接头二十七秒半的一流水平,全厂涌现了七十一名“小老虎”。

第五代“小老虎”代表是市劳动模范、二织布机挡车工钟荔和市优秀新工人、二后纺斜筒挡车工袁瑛,她们分别以座结头每分钟五十七只和筒子十只接头二十八秒半,十只落筒六十一秒的成绩超行业一流水平,在她们的影响下,全厂涌现一百零七名“小老虎”。



“小老虎”活动

上海纺织史上的靓丽风景




“小老虎”活动的开展,激发了团员青年学政治、学技术、学文化的积极性,推动了共青团工作的全面开展,广大青年提高了当家做主的责任感,提高了政治素质和技术水平,提高了生产经济效益。轰轰烈烈地以争创一流技能为标志,以青年团员为主力军的“小老虎”活动,由出现“排头兵”发展到培育一批“小老虎”群。一九八四年涌现“小老虎”群52支队伍,影响面不断扩大,引起社会和媒体的关注。一九六五年十二月九日,《解放日报》发表了长篇报道“要有一份工人阶级的心思”,多家报刊先后发表了“发扬小老虎精神”“新高潮中的‘小老虎’群象”“争做‘小老虎’,心红技术精——国棉九厂党委组织员工和艺徒学习张季珊” “‘小老虎’张季珊又有所创造”等等新闻报道,成为上海纺织史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