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Clinic門诊新视野
心血管领域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健康界  ·  国家医保局发布「驾照式记分」新政 ... ·  3 天前  
第十一诊室  ·  当代年轻人不想恋爱的5个理由,你中了几个? ·  4 天前  
蒲公英Ouryao  ·  最新 FDA ... ·  4 天前  
丁香园  ·  10 ... ·  4 天前  
丁香园肿瘤时间  ·  邀大咖相聚,分析胃癌治疗的未来方向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Clinic門诊新视野

CMIT•AICC 2017 | 韩雅玲:冠心病抗栓治疗进展与展望

Clinic門诊新视野  · 公众号  · 医学  · 2017-09-25 21:55

正文

 CMIT 2017

        中国 北京


血栓是冠心病致死致残的罪魁祸首,猝死、心肌梗死、卒中及其他重要器官栓塞的平均发生率约为8~15%,但致死致残率却占40~50%。抗血栓治疗受个体因素影响较大,剂量不足易引发血栓事件,剂量过大易引发出血事件,不仅患者治疗费用增高,治疗效果也不尽人意。2017年9月23日在北京举行的第三届冠心病学科交叉暨介入治疗大会、心血管急重症医学大会(CMIT•AICC 2017)上,沈阳军区总医院韩雅玲院士对冠心病抗栓治疗进行了现状分析与进程展望。

一、冠心病治疗需获得中国人群的大数据


2009年American Heart Journal上全球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注册研究表明,中国人群与国外人群ACS临床表现存在差异。2013年中国多项研究表明,中国人群与国外人群药物基因组学特点存在差异。2014年PRASFIT-ACS研究显示新型抗栓药物剂量在亚太人群中可能显示“水土不服”。 2012年Plos One上对18063例患者开展的支架内血栓危险因素及抗栓治疗策略的研究结果无统计学意义,显示单中心大样本数据存在局限性。以上研究可看出,即使数据库病例数达上万例的大中心、单中心数据仍无法支撑具有统计学意义的临床结论,所以中国需要区域性或全国性的合作得到人群大数据,以获得具有足够统计学效力的结论,用于指导临床决策。


2011年,由广东省人民医院和沈阳军区总医院牵头,开展了涉及32个省市自治区107家医院的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课题,课题共入选2011年9月~2014年1月期间接受治疗的14032例患者,通过基因表型炎症因子类型、病史特点临床表现、冠状动脉病变特征PCI结果、血小板功能筛查建立风险评分模型,将患者分为高、中、低不同危险等级,进行抗血小板个体化治疗,进行数据收集。


OPT-CAD研究对中国冠心病患者长期抗血小板治疗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与GRACE风险评分相比, OPT-CAD风险评分更适合中国人群的数据收集


二、“中国式”抗栓药物及其方法的有效性


2013年韩雅玲院士发表在JAMA上的BRIGHT研究共入组2194例接受急性PCI治疗的AMI患者(患者PCI治疗后静脉滴注延长至平均234min),对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临床随访,观察国产比伐芦定的应用效果。研究显示,使用比伐芦定的患者临床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接受肝素或肝素+替罗非班治疗的患者。2016年中国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指南对比伐芦定进行ⅠA级推荐。2017年ESC STEMI指南中,比伐芦定的推荐等级由ⅠB降至Ⅱa A。


大禹研究对2013年~2014年期间应用替格瑞洛治疗的中国ACS患者进行了研究,发现1年后患者缺血事件发生率为4.3%,出血事件发生率为1.3%,证明替格瑞洛治疗对中国患者有效。一项中国ACS患者回顾性研究对6家医院1970例接受至少1剂替格瑞洛治疗的ACS患者进行研究,发现2年后患者死亡(1.5%)和卒中(0.2%)发生率明显低于PLATO研究中替格瑞洛组患者随访1年时的对应水平,同时2年后出血事件(2.3%)低于PLATO大出血(7.9%),显示替格瑞洛治疗对中国ACS患者安全有效。OPT-CKD研究对NSTE-ACS合并慢性肾病患者进行替格瑞洛vs氯吡格雷的药代动力学研究,发现相较氯吡格雷,替格瑞洛更能降低NSTE-ACS合并慢性肾病患者的血小板聚集率


三、临床需求驱动的抗栓策略创新


2009年韩雅玲院士发表在American Heart Journal上的研究显示,相对于双联抗血小板治疗,三联抗血小板治疗使介入术后血栓风险降低49%,有统计学差异。


CREATE研究(共涉及4个国家、59个中心、2077例患者)对涂层可降解DES术后缩短DAPT疗程的策略进行了研究,发现国产涂层可降解药物支架可降低晚期事件,有抗再狭窄与抗血栓的双重作用。I-LOVE-IT2研究利用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验证涂层可降解DES术后6个月DAPT的安全性。


 TOPIC研究对新型P2Y12受体抑制剂与氯吡格雷的转换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1年后P2Y12转换组患者终点事件发生率显著降低。


IAC-PCI研究对基因分型指导的个体化抗血小板治疗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接受个体化治疗患者的终点事件发生率显著降低。


OPT研究对接受血小板功能指导的个体化抗血小板治疗患者进行观察,对30天时HPR发生率及1年时终点事件发生率进行比较,发现个体化治疗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标准治疗组



总 结

中国冠心病抗血栓治疗应当创建完整的抗栓优化诊、防、治体系和示范平台,目前国家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中重大慢病防治专项,冠心病血栓时间预测与优化干预技术研究已经开展,着手于构建风险评分、建立评价标准、优化干预策略、创新管理模式等方面的探索。冠心病抗血栓治疗的相关研究责任重大且前景广阔,大有可为!




END

本文内容为《门诊》杂志原创内容 转载须经授权并请注明出处。

门诊新视野 微信号:ClinicMZ

《门诊》杂志官方微信

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