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今靖江
传播权威资讯,促进文明实践,服务民生社情。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国化学  ·  印尼首个纯碱项目落地!Pupuk ... ·  2 天前  
新闻在线  ·  警惕!春节剩菜,吃它比吃剩肉风险更大! ·  3 天前  
笛扬新闻  ·  今天起,柯桥人请步行1小时!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今靖江

这些靖江人,真会“玩”!

今靖江  · 公众号  ·  · 2025-02-05 12:00

正文


文创是一件充满无限想象的事情

一杯咖啡“花样整活”

能让消费者

在跨界融合中品味别样精彩

一把漆扇“烙”上靖江印记

于无声处传递着马洲风情

一个泥哨经过传承与创新

散发出属于这个时代的勃勃生机

……

创意无边界、情感能相通

让我们走近靖江这群“弄潮儿”

看看他们的“新玩法”



周红
泥哨绘出新名堂

提到彩绘泥哨,不得不提靖江泥哨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周红,她在沿袭传统工艺的基础上推陈出新,让这一靖江文创产品变得更加引人注目。

新年来临,周红推出了一组“立款12生肖”泥哨,以栩栩如生的形态让人一眼就爱上。立款的12生肖就像动画片里面走出来的卡通人物,色彩搭配明亮丰富,动作拟人可爱。“小龙人”的手中抱着月亮,寓意腾飞;“鼠小弟”的怀中揣着奶酪,看起来调皮可爱;“兔姐姐”穿着粉色裙子,手里拿着根胡萝卜……从构思到落地,周红整整花了三个多月时间,这批泥哨预计蛇年“三月三”庙会大量推出市场。

如何将泥哨与靖江特色结合起来,打造出属于靖江特有浪漫?周红想到了制作江豚、河豚等形象的泥哨。它们以蓝色调为主,象征着水,尤其是腮帮子鼓鼓囊囊的河豚,身上以淡黄色的小刺为点缀,俏皮灵动。香橼是靖江的市树,周红制作了香橼宝宝泥哨,它们的小脑袋塑造成香橼的形状,身上则以黄色为主。

2024年,各类泥哨销售已经破万元。新的一年里,周红将继续挖掘泥哨文化内涵,开发形式多样的泥哨文创产品,打响靖江泥哨知名度,提升市场价值。




程少华
行云流水玩石锁
上百斤的石头在手里上下飞舞,你敢信?不过,这可不是一般的石头,而是用于健身的石锁。市民程少华就是玩石锁的爱好者,10~100斤的石锁他都能轻松驾驭,看过的都会不由自主地为他点个赞。
每天下午,程少华都会和一群石锁爱好者相约在西郊公园,一番热身运动之后,他便从低重量的石锁开始练习,抛、举、接等各种动作如行云流水,让人目不暇接,引得围观者阵阵叫好。技艺精湛的程少华被大家称为“程校长”,因为近年来新加入的爱好者基本都是他手把手教出来的“徒弟”。
程少华说,他是一名自由职业者,2018年在短视频平台看到关于石锁的相关内容,觉得很有意思。经过几年练习,他觉得自己的身体协调能力更佳,变得更有活力,举起百斤重的石锁也不在话下。程少华每天在短视频账号发布大伙练习石锁的视频,“希望吸引更多人玩石锁,一起拥有快乐和健康!”程少华说。



陈棋
带着“小家”走四方
自驾房车露营不仅是一种旅行方式,更成为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泰州市旅游协会自驾房车露营分会会长陈棋作为一名房车爱好者,用自己喜爱的方式看尽大好河山,追逐着心中的“诗与远方”。
“2016年,当时工作出差频繁,在飞机上或者火车上办公很不方便,所以就想着买一辆房车,既不用赶时间,又可以有足够大的空间办公、休息。”陈棋买的第一辆房车是拖挂式房车,那一年,陈棋和几个房车车友开车去广西过年,他们一起吃饭、休息、游玩,仿佛有了一个“移动的家”,体验到了房车旅行的舒适和悠闲。
2019年,陈棋换了一辆自行式房车,不超过600公里的短途出差,他都会选择开房车,这让忙碌的商务旅途也有了舒适感。2024年,他经常和三四个房车车友结伴旅行露营,远离城市的喧嚣。他们一般周五下午出发,周日晚上返程,工作旅行两不耽误。旅途中,将房车随意地停靠在海边、沙滩、湖畔、草地、山坡、森林和田野,做一桌饭菜、品一壶清茶、听一首老歌、看一窗诗情画意的景色,无比惬意。目前,陈棋已经开着房车走过了西南、华南、华东、华中等地区。
如今,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购置房车用来旅行的家庭越来越多,靖江房车的数量已经超过了50辆。“我希望能建设更多的房车营地,完善相关的配套设施,充分利用靖江的自然资源和空闲绿地,打造多功能房车休闲露营地,为靖江的旅游产业带来新的增长点。”陈棋希望越来越多的房车爱好者加入到他们的行列,一起结伴同行,游历祖国大好河山。



赵柠
“漆”彩世界里迎新年

灵蛇献瑞、福满新春、喜乐年华、蛇年亨通、平安喜乐……伴随着一声声新年祝福,制好的新年漆扇很快被“抢夺”一空。这样的情况,在漆扇制作者赵柠的意料之中。

漆扇,最早是宫廷和贵族的珍贵收藏品,寻常人很难接触到。在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的漆扇体验处,赵柠看到了漆扇制作的全过程。素色的扇子浸入漂漆中,以点、甩、弹、划等手法,形成妙趣横生、自然天成的图案,每一把都独一无二。

赵柠对漆扇,可谓一见倾心。赵柠选取的扇面种类丰富,有苹果扇、团圆扇、飞仙扇,也有芭蕉扇、八瓣扇等。作为市场营销专业的毕业生,赵柠敏锐地发现,很多外地游客来靖游玩时,大多会带上一柄漆扇以作留念。跟随游客的脚步,这些漆扇被带到了远方。此后,她开始尝试制作带有靖江本土印记的特色漆扇。

为了让这把“新中式出片神器”更能突出地方特色,赵柠开始在扇面上“做文章”。在空白扇面题字,比如“靖江”“满江红”“岳来岳好”等字样。同时,她定制了不少和靖江有关的印章。扇子制好后,在扇面的留白处盖印,让游人看到扇子就能想到靖江。新春佳节,她也同步定制了新春元素的印章,让扇面更加喜庆。漆扇轻摇间,大美靖江的“流量”正悄悄转变为“留量”。



柳萌
靖江文创书签背后的“绘梦师”

在2024靖江咖啡音乐集市上,4个色彩斑斓、设计精巧的文创书签受到了大批游客和本地市民的追捧。靖江特色汤包、清雅的兰花、芬芳的香橼,葱翠的孤山、川流不息的长江大桥、绚烂的花海公园……各种靖江元素都被巧妙地融入其中,成为靖江这座城市的独特印记。这组文创书签的主创之一,是靖江市融媒体中心新媒体编辑柳萌。

柳萌是一名对网络潮流了如指掌的“5G冲浪选手”,总是能第一时间捕捉到网络上的最新元素,并能在新媒体运营中游刃有余。经她运营的稿件、视频,常常能得到各大平台的推流,获得较好的传播度。

2024年春节,《泥狗子贺新春》表情包在各大靖江微信群间流传,这组表情包极富靖江特色,饱含吉祥寓意,受到靖江本地网友欢迎。后来柳萌和团队成员又继续推出《加拿大一枝黄花》《靖江江豚迎国庆》《水灵灵的江豚》等表情包作品,这些也逐渐成为了靖江网友表达情感、传递祝福的“新宠”。

最近一年,随着长江靖江段的江豚频频登上热搜,柳萌也紧跟热点,推出了一系列名为《豚宝的AI漫游》的视频。视频中,软萌的童声搭配可爱的江豚卡通形象,生动讲述江豚与靖江的故事,一下子俘获了大批网友的心。在柳萌看来,创作不仅仅是为了追求个人的艺术梦想,更是为了发扬靖江的特色文化、宣传靖江的美景美食、倡导长江大保护等公益事业。



姚小贤
用音乐唱响对靖江的热爱

“在外闯荡很多年,内心喜欢音乐的这把火一直在燃烧着。”独立音乐人姚小贤在采访时告诉记者,大学毕业后他从事过很多职业,却从没放弃音乐,而他的音乐灵感无不来源于自己从小生活的家乡——靖江。

姚小贤是土生土长的靖江人,自幼学习音乐和美术,擅长从生活中捕捉细节激发创作灵感。他创作了《等太阳下山》《洗衣机里海浪声》《你我》《无聊的像一只大象在天上飞》《old days》等多首文艺摇滚歌曲,作品主要表现生活向上的美好。2022年,他还参与了靖江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三十周年纪念主题曲《风从江上来》说唱部分的演唱。

“家乡不仅是我生长的地方,也是我心灵深处的归宿,是我创作灵感的重要来源。”姚小贤坦言,靖江这座江边小城,是他音乐梦启航的地方。那些平凡生活中的美好不仅为他积累素材,更启迪了他的创作灵感。他希望所有的听众能在他的歌里找到归属感“。小时候,音乐仅仅是兴趣爱好,后来遇到了很多人生的伯乐,比如陈震、赵国栋、陈蕾等老师,为我的音乐梦想插上翅膀。”说起自己在音乐方面的天赋,姚小贤表示很感谢自己的父母和老师,是他们鼓励他走得更远。

春节之前,姚小贤在福建漳州从事文旅工作,但他没有停下脚步,依然继续创作着新的歌曲。他将新歌命名为《旅途》,歌曲中不仅能听到靖江长大孩子的开朗快乐,还能感受到坚韧不屈的精神和勇往直前的勇气。



曹通
年味“果子”来一盘

“果子”指的是各种水果、干果以及蜜饯。说起“果子”,“90后”小伙曹通做了不少。核桃、花生、柿饼、石榴……看上去十分美味,但真要吃进嘴里,必得沾上一嘴泥。因为这些“果子”都是泥做的。作为一名紫砂手工艺人,他每天的工作就是“捏泥”,把紫砂泥变成各种造型的物件。

创意与灵感往往来源于生活。过年前的一段时间,曹通便想着做一些与年味有关的物件来添添喜气,曹通把目光放到了果盘上。先做个花生,他用紫砂泥垒出一个大概的形状,再用工具进行雕刻与精修,在半成品上做减法。慢慢地,花生变得“凹凸有致”。整体形状打磨好后,将花生放在一旁,等它稍微干一点,再取黄色的段泥磨成浆,用毛笔一层层刷在花生上。有趣的是,曹通通过控制段泥的厚薄来改变花生的颜色。不同部位颜色深浅不一,更为逼真。创作完毕,可进入下一道程序——阴干。阴干需要花费一些时间,没关系,可以利用时间差,制作其他物品。等泥干透了再烧制。阴干时不能在太阳下暴晒,也不能被风吹,因此,曹通的加工房里几乎晒不到太阳。

“在民间习俗中,每一种‘果子’都有独特的寓意,比如花生,就有吉祥喜庆、长寿多福的美好寓意。从谐音来看,花生和柿子放在一起,也有好事发生之意。”曹通开玩笑,烧制而成的花生虽然不能吃,但可以把玩,作摆件、茶宠都不错。自制一个有颜值有内涵的果盘,可谓创意十足了。



徐汉林
抖空竹的八旬老人

在靖城街道正南社区,有一位擅长抖空竹的老人徐汉林,82岁的他将抖空竹作为自己的娱乐健身活动,每日乐在其中。

两根杆,一根线,形如腰鼓的陀螺如同长着翅膀的精灵,在丝线上自由翻飞,老人的身体也跟着这只“精灵”转动……徐汉林不仅可以完成左右“拉锯”的常规动作,“上下翻飞”等花样玩法也不在话下,每天早晨他都会到天水广场上玩上个把小时。抖空竹时,注意力要高度集中,尤其是做各种花样时,眼睛要始终盯着空竹旋转位置的变化,再由大脑做出正确的判断,才能准确无误地完成花样动作。

“俗话说,空竹抖一抖,精神更抖擞,抖空竹是一项传统文化,也对身心健康有益,经过这几年的锻炼,我的身体保持着良好状态。”徐汉林说,通过练习抖空竹,他最大的收获就是拥有了健康。

作为社区的抖空竹达人,徐汉林会应邀参加社区活动,为居民们介绍、展示空竹,如果有居民感兴趣向他请教,他也会耐心地教对方技巧,让越来越多的人爱上抖空竹。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