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青年文摘
青年文摘杂志社的官方公众号。小火慢炖暖心汤,挑三拣四好文章。来约,不让你失望~
51好读  ›  专栏  ›  青年文摘

人民的胜利

青年文摘  · 公众号  · 美文  · 2024-10-03 19:55

正文


夜读·开卷有益

75年前,毛泽东说过的一段话——


“这是值得庆祝的,因为这是人民的胜利,因为这是在中国这样一个大国的胜利。但是我们的事情还很多,比如走路,过去的工作只不过是像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


这第一步是怎么走出来的,新中国是怎样诞生的,至今对我们将如何继续往下走,依然有着指引性的重大意义。


“要端起历史望远镜回顾过去、总结历史规律,展望未来、把握历史前进大势。”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迎来75周年华诞之际,盛世中的我们回望开辟了这片天地的他们,品读《人民的胜利:新中国是这样诞生的》,恰逢其时。




《人民的胜利:新中国是这样诞生的(前言)

作者:丁晓平


很久了,我一直想为我的祖国写这样一部作品,告诉我的朋友尤其是比我更年轻的朋友们——我们的祖国多么伟大,不因她的美丽,也不因她的富饶,不因她的辽阔,也不因她的强盛,而因她走过的路多么不易!因为在我的身边,还有许许多多的朋友跟我一样,对祖国的历史,是那么熟悉,又是那么陌生。


在20世纪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上,除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取得胜利、建立新中国之外,再没有哪个事件在当时看起来是如此的不可能,但事后却成为中国历史的必然。毛泽东领导的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用“小米加步枪”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又打败了蒋介石,推翻了“三座大山”,成为中国历史上迄今为止最为引人注目的政治成就,塑造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包括我们自己的当代史。


1949年,在那个历史创造的现场,或者说在那个创造历史的现场,新中国的开国元勋们和中华民族众多有识之士,他们都有一个广泛的共识,用伟人毛泽东的话来说,那就是:“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


是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全世界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多么自信,多么豪迈,多么铿锵!这是一声压抑了一百多年的呐喊啊!那一刻,终于冲出了中国人的胸膛!


图 / 历史资料:1949年天安门广场欢庆的人群


没有人能够怀疑,1949年,是中国近现代史上最为关键、最具影响的年代。作为新中国历史的第一个年代,她是开创性的,她彻底结束了旧中国——那个比贫穷、落后、愚昧更驱使我们一代又一代的先辈们抛头颅洒热血的——饱受帝国主义列强侵略的屈辱的旧中国。我们可以看到,在1949年那个历史的现场,以毛泽东、周恩来等为代表的那一代中国共产党人是如此的自信,他们始终把个人的前途和命运与祖国的前途和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他们始终用自己整个的生命贡献给他们所从事的伟大事业,他们始终把他们集体获得的成就作为人民的胜利回报这片古老而年轻的土地,同时他们也自己塑造了自己。


说句实在话,他们多数在当时的中国,并非出身于上层社会、官僚贵族或政治精英阶层,有的甚至出身贫寒,与他们的对手相比,在政治、经济、社会地位上都黯然失色。是帝国主义的侵略、封建主义的腐朽、官僚资本主义的腐败带来的危机和压力,是民族的救亡图存和国家的奋发图强带来的危险和动力,把他们召唤在一起,把他们的才智凝聚在一起,从而促使他们把人民组织起来,把人民团结起来,排除万难,不怕牺牲,争取胜利。就任何公正的、正义的、良知的、可靠的人类标准而言,他们都算得上是中国历史上最具政治才能的一代,因为他们为中国人民创造了一个崭新的中国,让中国人民告别苦难和耻辱的同时放飞光荣和梦想。


没有天,就没有地;没有地,就没有家。家是最小的国,国是最大的家。今天,我之所以怀着敬仰、敬畏、敬重的心,重述共和国创立的这一段历史,重温这一段伟大不凡的年月,由表及里地去抚摸、呵护她的灵魂,是因为她,对热爱她的我和我们来说,有着一种强烈的吸引力,就像流淌在我心中的血液,既有历史的基因也有心理的基础——因为从最为现实的角度来说,我们至今仍然继承着1949年的历史遗产,享受着开国元勋那一代给我们创造的福利。


这就是我和我的祖国,就像孩子和他的母亲——为什么我的眼中总是饱含着泪水?为什么我的心中总是热血澎湃?



因此,本书的主题,自然而然地具有极强的政治色彩,且对绝大多数当代中国人来说,这种色彩是最鲜艳的红色——那是革命的颜色,那是我们血液的颜色,也是国旗的颜色!当然,对于那些对中国如今的样子或者我们如何达到今天这种样子颇为不满的批评家(他们为数不多但声音却很响亮)来说,这个主题肯定是他们历史虚无的对象,他们或者以完全忽略主流政治的方式来回避围绕着这段历史的论述,或者断章取义地充当事后诸葛亮,用马后炮的方式说三道四。对热衷搞历史虚无主义的那点把戏,我曾在《捡了故事,丢了历史——谈谈今天我们如何避免误读历史》的文章中给予了回答。


毫无疑问,本书所要回答的是:新中国到底是如何诞生的?为什么说新中国的诞生是人民的胜利?


我知道,要回答这个问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幸运的是,我能够看到众多的革命者给我们留下了十分精彩的回忆录,还有更多的前辈历史学家和作家们给我们提供了他们的研究成果。在我写作的道路上,他们都是一座座山峰。作为后来者,我必须做一个勤奋的攀登者,必须站到他们的肩膀上,才能眺望更远的远方。当然,仅仅用眼睛眺望还是不够的,还要做一个安静的思想者,做一个理性的捍卫者。更重要的是,我还希望,我脑海中已经燃起的这小小的思想的火花,能够点燃更多的人尤其是年轻的朋友们的思想之火炬。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归根结底,历史,不仅仅是历史,而是一种世界观、人生观,也是一种文化观和价值观。因此,什么是中国革命者的世界观?或者说,开国领袖毛泽东那一代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什么?这才是值得我们今天思考的问题。


图 / 历史资料:1949年天安门广场欢庆的人群


写作本书的过程中,我也始终在思考着这个问题。一个很偶然的机会,我遇见了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韩毓海先生。我在他的著作《五百年来谁著史——1500年以来的中国与世界》中找到了一个应该可以回答我自己的答案。他在书中写道:


“在毛泽东那里,正如在康德和马克思那里一样,‘世界’并不是需要我们去屈服、臣服、认同、膜拜的‘表象’,而是我们必须去努力改造和创造的‘对象’。而套用马克斯·韦伯的说法,什么是理性?所谓理性,并非是指‘欲望’‘感性’的节制或者对立面,我们所说的理性,乃是一种在时间中、在历史中才能展开的‘责任伦理’:即只有那些面对前人的牺牲感到深深的愧疚,而对后来者怀有巨大责任的人,才是置身于历史中的人,才是置身于真实世界中的人,正是这种愧疚、正是这种责任,要求、命令我们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地为后来者造福的事业之中去。因此,只有这样的人,才配称为理性的人,对历史负责的人,只有这样的工作,才配称为理性的事业。”


说得多好啊!


做一个理性的人,做一个对历史负责的人,多好啊!


开国元勋们已经用他们的人生信仰、革命实践和高尚的牺牲,证明他们是一个对历史负责的人了。而今天的我,则只需要做一个理性的人来写他们的历史,传承他们的红色基因,告慰他们纯粹的灵魂。我们不妨听一听毛泽东主席是怎么说的。他在1945年召开的党的七大上,就曾经这样告诫全党:


无数革命先烈为了人民的利益牺牲了他们的生命,使我们每个活着的人想起他们就心里难过,难道我们还有什么个人利益不能牺牲,还有什么错误不能抛弃吗?


成千成万的先烈,为着人民的利益,在我们的前头英勇地牺牲了,让我们高举起他们的旗帜,踏着他们的血迹前进吧!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3卷第2版,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97—1098页。)


——在这样的文字面前,我们的身体和灵魂都必须保持肃静,致敬!


——在这样的文字面前,我们内心想到的一定是责任、担当和使命。


看得见多远的过去,就能看得见多远的未来。


1949年,距离我们并不遥远。今天,当我们翻开这段历史,共和国的开国元勋和无数有名无名的英雄人物,以及普通的人民大众和士兵,他们清晰的富有质感的或已渐渐变得模糊的背影,神态安详又富有尊严的脸庞,以及他们穿越历史时空的眼神,如同天安门城楼上伟人毛泽东的画像一样,以他那张“大中华”脸孔,与我们保持着一种可亲可敬的距离。他在全天候地注视着我们,观察着他的祖国,恰似一种图腾或象征,显得如此的肃穆且充满着神秘的英雄气概。或许他和他们会想到,我们会来瞻仰他们,阅读他们,聆听他们的教诲。


新中国是如何诞生的?我在今天提出这个问题或许让人感到幼稚可笑,但我是多么希望我以我的方式和结构来叙述的共和国最初的这段历史,能够给读者朋友在阅读中带来不一样的快乐和思考。


有人说“一切真历史都是当代史”,更何况,本书所写的故事就是当代史,或者说就是我们自己的历史。尽管我的写作突破了传统的编年史的套路,但依然还是循着编年史的路径,用心地讲述了一些大历史中的小插曲,让我们既能看清历史长河的主流,也能看见河面上那一朵朵洁白又美丽的浪花……当然,任何个人都是没有资格为新中国诞生的这段历史涂光抹彩或者盖棺定论的,但英国广播公司(BBC)的一则报道,还是引起了我深深的思考。


2015年11月25日,英国财政大臣奥斯本向英国议会提交新的政府开支计划,在他陈述完毕后,反对党工党的影子财政大臣麦克唐奈突然从上衣口袋里拿出一本《毛主席语录》来教训他,场面令人惊讶。他说,让我来引述一下中国前国家领导人毛泽东主席的话,这在这个大厦里是不多见的。他的举动引起一片哗然,迫使议长伯科大声呼喊:“肃静!我想听听书里是怎么说的。”


接着,麦克唐奈打开手里的“红宝书”读了起来:“我们必须向一切内行的人们(不管什么人)学经济工作。拜他们做老师,恭恭敬敬地学,老老实实地学。不懂就是不懂,不要装懂。”


翻开《毛泽东选集》,我们很容易找到麦克唐奈先生朗读的这段话。它出自毛泽东的著作《论人民民主专政》,写作时间是1949年6月27日前后,发表在6月30日的《人民日报》上。这篇万字长文,毛泽东整整花了两天时间在北京香山双清别墅完成——一天思考、一天写作。在这里,请允许我摘录其中的两段文字,当然也包括英国人朗读的这一段:


党的二十八年是一个长时期,我们仅仅做了一件事,这就是取得了革命战争的基本胜利。这是值得庆祝的,因为这是人民的胜利,因为这是在中国这样一个大国的胜利。但是我们的事情还很多,比如走路,过去的工作只不过是像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残余的敌人尚待我们扫灭。严重的经济建设任务摆在我们面前。我们熟习的东西有些快要闲起来了,我们不熟习的东西正在强迫我们去做。这就是困难。帝国主义者算定我们办不好经济,他们站在一旁看,等待我们的失败。


我们必须克服困难,我们必须学会自己不懂的东西。我们必须向一切内行的人们(不管什么人)学经济工作。拜他们做老师,恭恭敬敬地学,老老实实地学。不懂就是不懂,不要装懂。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4卷第2版,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480—1481页。)


瞧!毛泽东主席说:“因为这是人民的胜利,因为这是在中国这样一个大国的胜利。”而为了“人民的胜利”,中国共产党人花了28年的时间,“仅仅做了一件事”,那就是赢得了“人民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


读到这里,朋友们或许已经明白我为什么立志要写这本《人民的胜利》了。如果本书中的故事确实说明了我和我的祖国某个更宏大的意义的话,那么要把握和理解这个意义的最可靠的方法,就是阅读这些故事本身了。



(可在当当、京东、天猫搜索,购买本书)


《人民的胜利:新中国是这样诞生的

作者:丁晓平

中国青年出版社 2024年8月出版


【作者简介】

丁晓平,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报告文学委员会委员。鲁迅文学奖、中国出版政府奖优秀出版人物奖获得者,全国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军事故事会》杂志创刊人,首部思想解读类融媒体片《追光》总撰稿。现任解放军出版社纪委书记、副总编辑,大校,编审。开创"文学历史学术跨界跨文体写作",出版诗集、散文集、文学评论集、长篇小说、报告文学、传记文学等50余部单行本,计1000余万字。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国家图书奖、文津图书奖、中国文艺评论啄木鸟奖、徐迟报告文学奖、解放军图书奖、全军文艺创作奖等。


【内容简介】

抗日战争胜利后,饱受侵略和压迫的中国迎来了选择新生道路的历史性时刻。中国人民要建立一个怎样的新中国?中国人民要怎样建立理想中的新中国?本书就从1946年6月的解放战争写起,一直写到1949年10月1日的开国大典,以《前夜》《翻身》《决战》《统战》《外交》《开国》6个篇章,从政治、经济、军事、统战、外交、文化等方面,立体全景式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紧紧团结、依靠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最终赢得中国革命的胜利——建立新中国的艰难曲折又波澜壮阔的历程,用权威的史料和严密的逻辑回答了新中国是如何诞生的,以及为什么说新中国的诞生是人民的胜利这一重大问题。

▽ 点击阅读热门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