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财新网
实时、原创、专业的财经新闻集散地。在信息爆炸的年代,你需要选择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首席商业评论  ·  全球CEO,迎来下岗潮 ·  昨天  
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  ·  天猫服饰12月流行风尚发布 | CBNData报告 ·  2 天前  
第一财经  ·  超4200只个股下跌 ·  3 天前  
首席商业评论  ·  奥乐齐,凭借9.9元杀疯了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财新网

舒立观察 | “抓新放旧”,中国经济方能谋远

财新网  · 公众号  · 财经  · 2017-02-20 11:50

正文


欲使中国经济聚势谋远,须增强GDP增长目标的弹性,同时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抓新放旧”才能提质增效

中国经济新旧动能转换依然道阻且长。日前发布的2017年1月万事达卡财新BBD中国新经济指数(NEI)为28.7,即新经济投入占整个经济投入的比重为28.7%,较前一月下降3.8个百分点,跌幅之大,为该指数发布近一年来所仅见。单月数据固然不必过度解读,但是,中国经济结构调整之艰难多变亦可由此强烈感知。欲使中国经济聚势谋远,须增强GDP增长目标的弹性,同时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抓新放旧”才能提质增效。


顾名思义,新经济系相对于传统经济而言。NEI定义的新经济具有三大特点:高人力资本投入、高科技投入、轻资产;可持续的较快增长;符合产业发展方向。它构建了高端劳动力投入、优质资本投入与科技创新投入三大类一级指标为基础的生产函数,覆盖了九个行业,即节能与环保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信息服务、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高技术服务与研发、生物医药、金融服务与法律服务及新能源汽车。自2016年3月2日首发至今,NEI整体趋势平稳,一直在30%上下波动。NEI未能持续增长,显系受旧经济刺激政策压制之果。


显然,惟有实现新旧动能转换,经济增长的质量方能提高。然而,新与旧确乎形成一对矛盾,须正确处理。稳增长靠旧经济,改善质量靠新经济。然而,在转型期,二者存在规模和速度的错配。从规模来看,新动能尚不能弥补旧动能的减弱;从增长速度来看,旧经济是经济增长的快变量,如制造业、基础设施和房地产波动较大,有可能从30%以上的增长骤然跌到零增长甚至负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便已现断崖式下跌,而新经济增长动能则是慢变量,“双创”、消费升级和现代服务业扩张等任务大多费时良多。倘若过于强调保增长,追求短期效果,就会有意无意依靠旧经济、旧动能。不过,新经济韧性较强,总体是上升的,发展前景好,它才是中国经济未来增长点所在。一味保增长,除了可能会挤压新经济的发展空间,还有可能刺激经济数据造假。


接下来,中国经济增长的数量指标不妨调低一点,优先发展可持续的、质量比较高的新经济。在经历高速增长阶段后,经济增速换挡、新旧动能转换是发达经济体曾迈过的“铁门槛”。经过30多年高速发展,中国经济的传统动能也在不断衰竭,经济增长放慢,是正常的、必然的。如果适度容忍旧经济的调整,经济增速可能前低后高,但增长质量必将逐步改善。


“抓新放旧”应是未来经济政策的主基调。未来经济政策的着力点在于:


第一,加快改革政策落地,释放新经济的活力和潜力。新经济的发展与中国改革的方向是一致的,但是,其所在领域,长期受到严格政府管制,或被国企垄断。中国新经济行业面临政策限制较多,应“简除烦苛,禁察非法”,尽快推出“新经济负面清单”,重点是放松对服务业的管制,特别是针对医疗、信息(包括征信、评级和其他改善市场透明度的业务)、通信和金融等行业的准入,改事先监管为事中、事后监管,在提高监管效率的同时,降低制度成本,真正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


第二,新经济、新动能的发展,需要制度创新。应该加大金融改革力度,引导金融机构扩大对轻资产企业的资金支持,尽快解决资金“脱实入虚”的问题。轻资产是新经济的一个基本特征,对轻资产企业融资是金融机构面临的重要挑战。加快教育体制改革不应是每年重复的宣言,必须切实落地;培养创新型人才,并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切实保护知识产权,为新经济创造良好体制环境。


第三,发展新经济,需要同时改造旧经济。旧经济在短期稳增长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要避免对旧经济过度加杠杆,防止“僵尸企业”过量消耗优质资源,吞噬新经济本可得到的资源。同时,新经济活动与非正规部门、民间投资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要促使国有企业从一般竞争性领域有序退出,让民营企业在新经济和新动能培育中发挥更大作用。


有专家建议,可以考虑提高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至5%-6%,5年筹措约10万亿元人民币的结构调整基金,推动保障房、城镇基础设施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带动产业升级和提升新经济有效需求,缓解去产能、去杠杆带来的增长压力。这一建议值得决策层重视。


对于中国经济,盲目乐观无益处,过度悲观不客观。目前,新经济上行的增量还不能完全抵消旧经济向下调整的减量,也难以独自承担稳增长的重任。但是,有旧经济托底,有新经济牵引,中国经济增速的波动仍然是可控的,关键是对新经济不宜“叶公好龙”,更不能让宝贵的“改革窗口”流逝。2017年是中国革故鼎新的关键之年,内外挑战俱在,亟须以改革执行力、以改革的确定性提早应对“去全球化”下可能飞来的“黑天鹅”。


(本文为2017年2月20日出版的《财新周刊》第7期社评)

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如需转载,请通过向本公众号后台申请并获得授权。欢迎转发朋友圈。


财新微信群扩大招募!与财小新零距离互动交流,找志同道合的朋友。长按二维码识别或添加caixinday为好友,快来和财小新成为朋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