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如果看过老爸老妈浪漫史的话估计会有印象,有一集TED在网上发现一个给教授打分的网站,虽然他的分数不错,但是当有一个中等评分出现在他眼前时,他就受到了极大的打击。通常我们都觉得这种打分不靠谱,只是学生发泄发泄情绪或者恶搞而已,不过最近一个研究发现,教师“颜值”的高低,与学生的学习效率有关联。也就是说,如果教师颜值高,那么学生学得就更好(其实只要经历过学生时代的我们,估计都有这种感觉,即使听不懂,老师长得好看起码能让自己不昏昏欲睡。。)。
研究者们邀请了一百多名在校大学生去听一段长度为20分钟的由男性或女性讲师授课的物理课程音频。当学生们听这段音频时,他们会被展示一张可能是非常吸引人的男/女照片,也可能是不吸引人的照片,然后被告知照片里的人就是这段音频的录制讲师。在这个20分钟的物理课过程中,学生们只能听,不能记笔记。而这些学生只以为这个小实验是测试不同教学方法的效果,而不知这个实验真正的目的。
听完音频之后,学生们需要完成一个关于这个物理课内容的选择题测试。结果发现那些被展示具有吸引力照片的学生,得到的成绩要略好于另一部分学生(多答对2道题。)
另外,我们都知道
光环效应
(是指当认知者对一个人的某种特征形成好或坏的印象后,他还倾向于据此推论该人其他方面的特征)。因此,那些听“高颜值老师”教学的学生,在各方面因素,比如教学能力,智慧等打分也相应较高。并且表示他们更能集中注意力去听讲也更愿意去学习教学内容。
研究者还发现,教师颜值,或者说吸引力对学生的影响与性别也无关,也就是说,不管老师与学生是同性还是异性,只要长得好看,学生都会更积极效率更好。这也从另一方面说明了老师外在所带来的影响并不是简单地因为学生对其产生“性”方面的想法。
当然,这种研究的缺陷很多,漏洞也很明显,比如学生的物理水平就无法统一,对美丑的界定也很难有统一标准。而且可能会引起偏见,也不现实,毕竟不可能因为这个简单的结论就认定老师需要长得好,或者学生学不好就代表老师丑。。。
不过,如果联系我们社交网络里经常出现的“某某高校男神/女神老师”的话题,结合底下各种“我也要去上课”“老师这样我考试肯定满分”等评论,这个有趣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的确有一些道理。回想一下自己学生时代学得好的科目和学的差的科目,对老师的喜恶的确占了不少的比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