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讲述了岁末年关时,人们可能会收到积分清零、可兑换商品并附带商城链接的提醒短信,提醒人们要小心诈骗。文章以赵先生为例,详细描述了诈骗过程,并分析了诈骗套路,同时提供了警方提示和提醒。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诈骗通过短信链接进行
骗子通过发送带有积分商城链接的短信,诱导受害者点击链接并参与积分兑换活动。
关键观点2: 诈骗分子制造时间紧迫的假象
骗子在短信中制造积分即将清零的紧张气氛,迫使受害者尽快行动。
关键观点3: 骗子设立钓鱼网站获取受害者信息
诈骗分子在短信中嵌入的链接是钓鱼网站,受害者点击后会被要求输入银行卡号、密码、验证码等个人信息。
关键观点4: 积分兑换实为诱骗消费者的手段
受害者下单后,骗子会通过虚假客服告知购物满一定数额可优先发货,实际上所换购的商品根本不会发货亦无法退款。
关键观点5: 警方提示及防范建议
警方提醒公众不要点击不明链接,确认兑换平台可信度,并谨慎对待积分兑换活动。
正文
岁末年关,
不少人可能会收到
“积分清零、可兑换商
品
并附带商城链接”
的提醒短信。
此时要千万警惕,
短信里可能暗藏危机。
小心清空的不是积分,
而是您的钱包!
近日,家住郑州市的赵先生收到一条短信,显示有35680积分即将到期。
他误以为是某通信公司发送的短信,便打开了短信中的链接,发现该“积分商城”内的商品都远低于市场价,并且积分还能抵扣不少费用。
心动之下,赵先生用积分+数百元在网页中换购了商品。随后,商品平台来电称由于购买人员太多,需排队陆续发货,但如购物满5000元则可提前发货。
信以为真的赵先生根据客服要求凑单至5000元,但事后想申请退款却发现平台并无退款入口,赵先生这才发觉自己被骗。
-
第一步
诈骗分子冒充通信公司“官方平台”,向消费者发送“积分即将清零”的虚假短信或邮件,制造时间紧迫的假象,诱导消费者点击链接,进行商品兑换。
-
第二步
诈骗分子在虚假通知中嵌入一个看似正规的钓鱼网站链接,一旦消费者点击进入,就会被要求输入银行卡号、密码、验证码等信息,以完成所谓的“积分兑换”。
-
第三步
等受害者下单成功后,诈骗分子再由“虚假客服”告知受害者,购物满一定数额可享“优先发货”。实际上受害者所换购的商品根本不会发货亦无法退款,而受害者的账户资金及个人银行账户信息可能已被盗取。
不明链接莫点击。这些链接可能是钓鱼网站,旨在诱使你提供个人信息或下载恶意软件。
确认兑换平台可信度。收到“积分兑换”类的短信时,可通过官方App确认积分情况或通过官方客服电话进行核实。
勿为积分而盲目消费。消费者遇到通过补差价、结合现金等形式购买商品或服务的积分兑换活动,要慎重消费,留心比对商品信息和实际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