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在法学考研竞争激烈的当下,除传统法学院系外,不少高校在法学院外新设院所招收法学专业硕士,为考生提供了更多选择。这些院所聚焦前沿领域,学科交叉性强。本期内容精心梳理其招录数据,希望能助力广大有升学需求的读者,在考研择校时拓宽思路,找到更契合自身发展的方向。
目录
一、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
二、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
三、武汉大学
四、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
五、北京理工大学国际组织创新学院
六、吉林大学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
七、黑龙江大学中俄学院
为了聚焦前沿领域、促进学科交叉、培养创新人才,越来越多的高校在传统院系外设立了研究院、研究所。这些单位的研究方向较为丰富,大多有着独立的招生名额。本期梳理了几所招收法学的硕士的国内高校研究所的招录数据,希望可以为有升学需求的读者提供帮助!
注:
1.表中年份为升学年份,如2024是指2024级,即在2024年9月正式入学。以上数据均为人工收集整理,如有疏漏,敬请谅解。若有报考意愿,请读者自行在官网搜索更多信息。
2.本文信息如有疏漏,欢迎读者朋友在评论区指正。
自1999年教育科学研究所成立后,中国人民大学的教育研究及人才培养和相关学科建设迅速发展。2000年8月,国务院学位办公室特批人民大学试办“教育法学”硕士点。教育法学毕业生可在国家机关从事教育行政管理、法规制定等工作;在高等院校从事教育法学研究和教学工作;在科研机构进行教育法学相关研究;也可在相关的事业单位,如教育咨询机构、教育培训机构等,从事与教育法律相关的工作。有志于在高校等单位提供法学服务的考生可以考虑报考。
根据中国人民大学招收硕士研究生
全国统考专业目录
(2024年、2025年),人大的教育学院在教育法学方向招生2名考生,考试科目为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或203日语、311教育学专业基础,没有法学相关内容。值得注意的是,人大教育法学隶属于教育学(代码:040100),
授予的是教育学学位而非法学学位
。
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国家“985”工程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基地以及中宣部国家高端智库建设培育单位,拥有国家级“2011计划”——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协同创新中心等重要平台。下设政治、经济、历史、文学、法律、社会、两岸关系等七个学科导向的研究所,此外还设立民进党研究中心、两岸青年研究中心等多个跨学科研究机构,是海内外学科最齐整的多学科综合研究台湾的机构。台湾研究院是大陆最早招收台湾研究硕、博士生的单位,是目前大陆最大的涉台人才培养基地,已经向各级各类涉台工作部门输送了大量的涉台专业人才,形成了多元化人才培养格局。
法学方面,其拥有一批在涉台法律领域颇有建树的学者,如季烨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两岸关系法律与政策、国际法理论与台湾对外关系等;薛永慧副教授,专职从事民事诉讼法学、涉台司法理论与实务教学和研究工作10余年。
从近年的研究生招生情况来看,
2024年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法学只有宪法学与行政法学专业
;2024年只招收推免生,一志愿拟录取名单中没有法学专业,2023年仅录取一名一志愿考生。此外,
该院在保研中,优秀营员人数较少,并且都为宪法学与行政法学专业。
建议对该专业有兴趣的推免生可以考虑报名。
武汉大学中国边界与海洋研究院是2007年4月在外交部建议、支持下成立的跨学科实体性研究机构。边海院以武汉大学国际法、世界历史、测绘遥感、水利水电、世界经济、环境法、公共管理等学科优势为依托,以“校部共建、资政服务、专兼结合、平台开放”为建设思路,现已成为国内涉边海问题实力雄厚、独具特色的知名智库。2011年,边海院被外交部、国家海洋局聘为海洋问题咨询机构,2013年被中央外办聘为咨询机构。
法学方面,边海院以边界与海洋相关法律问题为核心,专注于中外边界与海洋政策、海洋争端、陆地边界争端与边疆治理、国际河流管理与开发等领域。与一般法学研究相比,其研究更具针对性和专业性,紧密围绕国家在边界与海洋方面的重大需求。
中国边界与海洋研究院主要以国际法方向为主,兼收推免生与统考生。其中,
较多招生招生指标被分配于推免阶段。
2024年该院复试线较高为395,但是
进入复试6人,只淘汰1人
,相对而言比较友好,对国际法感兴趣的考生可以考虑报考。
武汉大学党内法规研究中心成立于2016年9月21日,系中共湖北省委办公厅与武汉大学共建的实体性科研机构。自筹建以来,中心集中法学、政治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公共管理学等优势学科的专家学者,积极开展党内法规研究,形成了一批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价值的标志性成果,在国内相关领域产生了较大学术影响。学术方面,党内法规研究中心创办了全国唯一一本党内法规专业学术期刊《党内法规研究》,为党内法规理论研究提供了专业的学术交流平台。
党内法规研究中心在法学方面以宪法学与行政法学为主要研究方向。
2024年进入复试5人,拟录取5人,复试没有淘汰考生,但是复试分数线较高,为385分。
有志于研究宪法学和行政法学的考生可以考虑。
武汉大学网络安全学院是由武大国家网络安全学院、法学院、计算机学院联合发起的新兴交叉学院,涉及法学、网络空间安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一级学科,打破了传统学科界限,促进多学科知识相融合,培养学生从多维度视角解决网络空间法律问题的能力。在法学方面,其聚焦于网络空间国际治理、数据合规、人工智能、平台监管、公共数据授权运营以及算法推荐等前沿学术问题,紧密围绕互联网和数字经济发展中的热点和难点法律问题开展研究。
2024年国家网络安全学院网络法学有7人进入法学,最终录取5人,最低分341。
从招录分数来看,该专业
非常有性价比
,推荐考生报考。
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以下简称研究院)是首批国家高端智库试点单位。在法学方面,其以“一国两制”与港澳基本法研究为核心,紧密围绕港澳治理与粤港澳合作发展中的法律问题展开研究,如港澳法律制度、粤港澳区域法律协同等,与一般法学专业相比,更具地域针对性和政策导向性。在法学人才培养上,注重培养学生对港澳法律制度和粤港澳合作法律问题的理解与解决能力,使学生既具备扎实的法学基础,又熟悉港澳地区的法律实践和粤港澳区域合作的法律需求,培养出的人才在粤港澳大湾区的法律实务、政策研究等领域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的法学专业的研究方向较为特殊,为法学(港澳基本法)。
该专业在2024年招收调剂,有2名报考方向为刑法学、1名报考方向为法律史的考生被录取,拟录取专业为法学(港澳基本法)。
中山大学所处地理位置优越,且学科评估排名较靠前,有志于在南方特别是珠三角地区发展的同学可以报考。但是
招生名额较少,且分数较高
,请大家酌情考虑。
北京理工大学国际组织创新学院立足理工院校特色,致力于培养具有全球胜任力的复合人才,参与科学、技术、工程领域全球治理。紧抓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战略机遇,对标国际组织和全球治理高端人才应具备的素质要求,重点在管理、法律、航空、航天、机械、电子、通讯、数字经济等方向布局,建设国际组织支持认证的全球治理人才培养高地、中央部委和北京市支持建设的智库科研基地、世界一流的国际组织和全球治理国际交流平台。
2024年法硕虽然录取分数线仅339,但是只招收1人,录取风险较大,建议考生谨慎报考。
根据党中央关于大力提升高等学校协同创新能力的指示精神,教育部、财政部制定了“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简称“2011计划”)实施方案。2012年7月11日,中国政法大学、吉林大学、武汉大学共同组建了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目的在于培养具有司法文明素养,适合司法实践需要的高级法律人才。其注重证据科学体系的搭建,以证据制度、诉讼权利、司法程序等内容为重点学习方向。
目前,吉林大学吉林大学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
只招收法律(法学)方向的考生,名额比较充足。
前几年相较于普通方向分数较低,但是最近几年已有比肩的趋势。
黑龙江大学中俄学院是黑龙江大学与俄罗斯新西伯利亚国立大学联合建立的新型学院,是国家首批十七所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学院之一,在全国首创“专业+俄语”人才培养模式。
法学方面,由于无法在官网获取具体的录取人数和分数线,仅从《黑龙江大学2024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章程》来看,该学院招收全日制法学硕士计划的名额为8人,考试科目为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或202俄语、704刑法和民法、804法理学和宪法学,考试科目和法学院一样。
值得注意的是,《黑龙江大学2024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第一轮调剂目录》显示,该学院有3个法学学硕调剂名额,如果有调剂需求的考生可留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