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汽车公社
原创是第一生产力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汽车最前线  ·  还得是降价!12.98万买荣放,13万买途观 ... ·  昨天  
汽车商业评论  ·  陈彬面前三条弯弯的河 ·  2 天前  
互联网品牌官  ·  14.88万的蔚来被喷,李斌高兴坏了! ·  3 天前  
互联网品牌官  ·  14.88万的蔚来被喷,李斌高兴坏了! ·  3 天前  
中国中车  ·  1032辆!中车“鲸典”客车批量交付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汽车公社

李峰的离去揭开北汽集团战略性失误

汽车公社  · 公众号  · 汽车  · 2017-12-14 08:31

正文

对于北汽集团管理者“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疑问应该在很多人的脑海回旋。


双12这个本该全民沉迷于网上购物的时间,突然曝出了北汽研究院院长李峰离开北汽,或投身造车新势力,担任蔚来资本合伙人的消息。年初刚刚调动的李峰在北汽的调任还未满一年,此时就曝出离职,显然不像会是一件依稀寻常的事。

 

自李峰接手北汽自主之后,在过去多次陷入“被离职”传闻。这里面就是其在品牌管理方式上与集团层面的背离,以及施展空间不足的解读空间。去年也曾听其已经辞呈递交,只是集团层面按住不表。而今年年初的一次人士调动基本上可以说是推其离开的最后一个助力。


北汽集团新技术研究院院长兼党委书记 李峰

北汽此前出走的核心人物中,从主导收购萨博部分资产的汪大总到搭建北汽研发体系的高卫民,再到完善前人未竞之事的邬学斌,在北汽的任期都不长。汪大总自创春晖资本以并购促进汽车业壮大,高为民投身汉能潜心研究太阳能造车,邬学斌则是转投IT与汽车的大融合。

 

北汽似乎天生与职业经理人八字不合,难以相处,李峰或只是一个典型的缩影。这些动荡的灵魂最后都是在离开北汽后得以潜心事业,即使是为北汽服务17年的李峰似乎也难逃此厄运,究竟其魔咒在哪里?

 

“背锅”

 

就在今年年初,北汽集团对旗下的多个业务板块的高层管理岗位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整,也正是在这次的调整中,时任北汽股份总裁的李峰被调任为北汽集团新技术研究院担任院长兼党委书记。

 

李峰刚坐镇北汽股份3年,此番免去总裁职务调至研究院做院长,实有明升暗降之疑。尚未到退休年纪的李峰一度被盛传是徐和谊最有力的接班人之一,非但好运未落到李峰头上,原有的北汽股份总裁身份也被剥离。



李峰在传统汽车企业中有营销、技术、制造、公司管理等方面的丰富经验,尤其以营销见长。李峰在此前效力过的北汽福田、奇瑞、北京现代都主抓过市场,并获得不错成绩,是汽车圈少见的营销悍将。

 

拥有20年汽车行业从业经验的李峰,除了短暂出走奇瑞,有17年是在北汽度过的。自2013年从北汽股份副总裁、北京现代常务副总到北汽股份总裁,其一直都有不错的表现,但是却在北汽自主品牌发展上折了腰。

 

北京汽车2015年年报显示,北汽集团自主板块的经营亏损达到33.41亿元。2016的半年报则显示,上半年亏损高达12.09亿元,比去年上半年的8.43亿元亏损面又扩大不少。而这个亏损数据,在相关研究公司发布的数据中要更为庞大。



如果仅仅单从结果导向来看,毫无疑问李峰是在为自主品牌的问题上“负责”。不过,为什么频繁的高层调动都无法改变北汽自主的局面,真的只是人的问题吗?

 

或许我们很容易发现,北汽旗下有绅宝、BJ品牌、威旺、幻速等品牌,这些同质化明显的品牌之间,以及品牌内部在市场竞争中存在互相内耗。在北汽旗下的自主品牌中车型价格很少有超过10万元区间的,10万元以内也大多集中在二线自主品牌的5万~10万区间。

 

但归根究底,为何会出现这样的局面呢?这恐怕要从北汽集团层面的集团化发展战略、“大北汽”格局来寻找答案。

 

战略性失误

 

集团化战略便于资源共享。在过去的多年里,集团深知自主品牌发展的重要性,在北汽集团有合资反哺自主的大前提,对于北汽自主的资源严重倾斜都是不在话下的,而彼此之间的高层轮岗也算是其一大特色。



但如此一来,碍于集团化与股份之间的运作关系,不管是在业务层面、组织管理层面还是人才调配层面,自主品牌所属的北汽股份二级平台的独立运作空间就会比较狭小,发挥的余地也会比较有限。

 

更是在集团化发展、“大北汽”的战略下,大多以大战略结果为导向,就像“十三五”规划的年销量要达到450~500万辆,跻身中国汽车行业第一阵营。这样很容易在血脉贲张中喊出刷新自主品牌新速度的口号,容易催生出以销量为导向的自主多品牌战略。


不断推出车型成家常便饭,6年,北汽自主推出车型超过15款。事实上,多品牌战略确实给了北汽自主发展迅猛的表象,2016年其销量同比增长了35%。但于自主品牌的发展壮大毫无进益,而大量精力、财力以及资源的浪费是必然的结果,财报也只是顺理成章显示出了一切的结果。



过去,北汽仅自主平台的生产平台林林总总多达7到8个,成本之高可想而知。如今,北汽将轿车平台整合到M平台、F平台和D平台共三个平台。包括昌河在内的各品牌间共享、共用这三个平台,以摊平成本。

 

我们可以看到,即使在多品牌共用平台,以求减少成本的现状下,北汽仍然坚定地在走多品牌战略。哪怕吉利、奇瑞等自主品牌过去都用血的教训告诉大家,在未做好基础的时候就寻求多品牌战略的销量增长是不可持续的举措,况且在狭小的二线自主品牌空间中,多品牌最大的难点在于差异化竞争,毫无疑问,当前北汽自主的症结正是碰壁在了差异化竞争上。



事实证明,北汽集团旗下的多个自主品牌到现在仍挣扎于边缘,现在仍然要面对靠其中一个品牌来突围的局面。至今,我们听起来仍然像是笑话的就是“500亿研发经费”的红旗。而如果按现今的发展轨迹,未来回忆北汽,自主品牌是否可能成为下一个笑话。

 

作为旁观者,我们倒乐见北汽集团层面对于战略根源的思考。今年11月份,北汽集团内部传来消息,北汽集团内部正讨论是否撤销威旺事业部,这或许是北汽在自主品牌战略上的严肃思考。

 

尽管徐和谊是一个爱才的管理者,在他的办公室门上挂着“聚贤”二字,但这也抵挡不了大方向的战略失误对人才带来的负面影响。


北汽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徐和谊

回顾过去几年,北汽集团的人事一直在调整,变动多是由自主品牌引起的,从2013年开始几乎每年都有变动。一切把品牌出师不利归结于人不行的结论,都很可能是一次“砍人才”的结果,李峰是,时任北汽股份副总裁的邬学斌也是。

 

如若在战略性方向上没有改变,恐怕很难有真正的改变。而对于北汽集团管理者“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疑问应该在很多人的脑海回旋。

 

在“十二五”规划期间,北汽集团的销量目标口径变化多次,可即使是最终调整的300万辆最终也没能实现,以248万辆的销量告终。而如今,北汽集团“十三五”规划的那个年销量要达到450~500万辆,跻身中国汽车行业第一阵营的目标也仿佛渐行渐远。【END】


速度 深度 态度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到其他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