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更及时的干货内容,请关注扑克投资家网站
文 | 扬韬
来源 | 扬韬略,ID:yangtaolue1968
编辑 | 扑克投资家,转载请注明出处
与其他成名投资家相比,傅海棠先生或许是个特例:虽然有了十亿身价,他仍然以农民自称,生活依然朴素,待人依旧热情。甚至于成名近10年后,他仍主要居住在山东的济宁市。与其他人更大的不同是,他不怕别人学去他的成功经验,反而愿意谈论自己的投资成功和失败的经历,除了出书,他也频频参加各类论坛,讲解自己投资实战的心得、对经济和社会现象的看法等。此种做法,是佛家倡导的法布施,也是我们今天经常说的“分享成功的故事”。分享的结果,就是让更多的人了解了他的思想,并可能对有缘人有所启迪和指导。
此前,我已经简要写过傅海棠的投资思想等内容,但在阅读他的书和讲课内容时,尤其是三月初与他一起去东北调研交流时,深入了解了他关于经济和投资的一些观点,感觉颇有新意、更有深度。他的观点,对于理解国家政策、理解社会现象、指导投资和决策是有价值的。所以,这几天我把他的经济学思想也简单写出来,供大家参考,并可以借此了解他投资思想形成的过程。
一、劳动创造财富
在一次论坛活动现场,有一位嘉宾认为中国的房地产市场有泡沫,所以经济可能硬着陆。傅海棠直接问道:你到马路边去找栋楼,拿头撞墙去,你看看能撞破头不能?看看房子是不是泡沫!
他的潜台词是:房地产根本不是泡沫,而是硬邦邦、实打实的物质财富。房子数量多了,是国家富强的标志。房屋价格的高低,应该用动态的眼光去看,而且中国房屋价格高不能简单定义为泡沫,因为它还有深层次的意义。
在他看来,2008年之后,中国的四万亿政策的直接后果,就是加快了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了城市改造,结果全国各地高楼大厦鳞次栉比,这都是珍贵的财富,根本不是泡沫!
由此,便可以看出傅海棠的财富观——劳动创造财富。
他认为,从本质来说,财富是劳动者创造的,被创造出来的财富应该更多地归属劳动者,因为这影响到他们再劳动的积极性。如果财富分配合理,是可以推动社会财富的不断创造的。
但是,财富不应该更多地奖励给懒惰者、退休者(比如欧洲),也不应该奖励给资本拥有者(获取高利息的有钱人),更不应该奖励给权力拥有者(比如印度)。
好的制度应该引导人们通过劳动和创新获取财富(在他的定义中,所谓创新,就是提高劳动效率)。所以,中国要发展,就应该制定政策,引导财富分配向劳动者倾斜,他们的利益应该得到法律的保护。
按照他的思路,一个国家、一个组织,财富的多寡其实可以用如下公式来表示:
财富=劳动效率×劳动人口×劳动时间
所谓劳动效率,是单位时间的产出,与劳动熟练程度相关。毫无疑问,受教育的程度越高,则劳动效率越高。劳动人口,是适龄劳动者的数量。劳动时间,是每个劳动者每年的工作时间。
根据上述公式,我们就可以理解如下的“傅氏逻辑”:
1、中国过去70年的繁荣,是全体人民勤奋劳动的必然结果,尤其最近40年的发展,是有效劳动日益积累越来越大的结果。劳动有效、劳动高效、劳动持久,创造了中国社会海量财富,其中既包括高楼大厦高铁公路,也包括文化产品精神食粮。
2、只要中国的劳动创富过程不停顿,中国完全可以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关键是要鼓励劳动、鼓励创新、保护知识产权、提高劳动时间等,要鼓励和促使人们积极劳动。
3、国家不只是应该放开二胎,更应该鼓励多生育。所有育龄妇女应该享受补贴。生孩子的家庭,国家应该包奶粉加奖励。这一切,都是为未来劳动人口做准备。
4、国家任何产能都不存在过剩的问题,看起来过剩的产能其实是生产能力的备份,对于全社会稳定高效安全快速的经济增长是有好处的。所以,国家不要限制产能,要输出产量。要在自己的国土生产输出到国外,而不应该在国外生产。
5、中国的外汇储备不要买国债,要买成实实在在的物资。地球上的资源才是真正的货币储备,应该把外汇换成矿石搬到中国来。
6、追求物质享受是好事,这会鼓励你想办法多赚钱,这就要要多劳动。
7、合法经营的富人,在致富过程中直接和间接创造的社会财富远大于他个人获得的财富。所以,适当的两极分化,反而有利于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有利于社会发展的就是好的。
傅海棠诸如此类的判断还有很多。他是根据劳动人口、劳动量等生产财富的能力来判定一国一地区的发展潜力的。在东北调研的时候,某天上午我们来到一个村庄,不一会儿周围来了很多大老爷们。傅先生随口就说了一句:看看,东北的闲人好多啊,这说明东北的潜力大啊。如果让这些闲人都有活干,经济怎么能不发展!
谈起时下最热门的房价问题,傅先生也有自己的独到见解:房价高,好啊,国家发了那么多钱,M2很高,很多人有意见,但是你想一想,很多农民、工人辛辛苦苦一辈子,就攒了那么几十万上百万。结果呢,买一套房子,首付,就给你全收回去了。没钱还债啊。怎么办?没办法,只好继续干活去。你看,就一套房子的事情,你前半生的积蓄花光了吧?花光了怎么办?继续干活呗!干活才有财富!你看看农村里的那些夫妇,六七十岁了还在地里干活,为什么?挣钱给孙子买房子。这个循环,是不是很好玩?
是好玩。想一想,如果中国的房价很便宜,你工作几年就能买得起房,买得起车,然后就悠哉游哉不干活而去到处玩,这个中国会变成什么样子?如此想来,高房价岂不是天生一个刺激你去劳动的好东西?
再进一步,他推导出结论:中国的房价不会崩盘。国家会努力维持高房价,因为这是一个变相鼓励人们继续劳动的手段。所以,2012年别人采访他的时候,他就斩钉截铁地说房价不会跌。尤其是北上广深这些核心城市,房子根本就不能用当地人的平均收入去比较,因为它们吸引了全国的有钱人,所以,这些城市的房价,应该以全国高收入人群的平均收入水平去衡量,才能说房价有无泡沫!
其实,我们看一下已经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东亚的几个国家和地区:日本、新加坡、韩国、香港、台湾,我们想一想,它们的社会里,是不是老年人很多在工作?餐厅、环卫、出租车等技术含量不太高的领域,经常能看看到七十多岁的人在工作。换一个角度,这不正是充分挖掘社会劳动的潜力带来的结构么?由此其实可以进一步推导出:中国大陆延迟退休政策,势在必行、不得不行。
也是由上述逻辑,他能解释日本的20年经济停滞,因为有效劳动力和劳动时间少了。也能解释美国的发展,因为劳动力数量的增长和质量的提升。也能解释非洲等国家以及中国一些地区的落后状况。
同理,他反对高福利的欧洲政策,认为一国的政策应该让人活下去、活得久但不应该让人变懒。
所以,傅海棠主张,中国要继续发展,就应该鼓励生育以增加劳动人口、加强教育以提高劳动效率、延迟退休以增加劳动时间、降低保障以挖掘劳动潜力、奖励劳动保护产权以提高劳动积极性。诚如是,中国大有希望!
车到山前必有路。中国这个大国,很多路似乎是摆在那里必须要走的。傅先生多次感慨,中国过去几十年的政策,碰巧了,还真对了,一直是对的。这说明共产党的经济学才是世界上最好的经济学。为什么?因为它能让人们劳动,创造财富,而且越来越爱创造财富。中国人创造财富的能力世界第一。这样的国家,有什么理由不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傅海棠的劳动创富论并不是新鲜的词儿。在经济学发展历史上,从早期的重农主义到后期的重商主义,再到晚期的类重工主义,都在探讨财富的来源问题。马克思则认为劳动并非是财富的唯一来源,因为你要看谁占有生产资料。而傅海棠的这一套理论,简单实用好理解,最重要的是,他这套东西,几乎可以完美解释中国最近四十年的经济政策,甚至可以预测未来的经济政策趋势。以此而指导投资,当然就是可行的。
有人会怀疑:一个投资家,考虑这种基础经济理论,有意义吗?当然有。在泰国考察橡胶的时候,他发现一个现象,当地人的收入比以前有显著提高了,泰国开始奖励生育人口了,更重要的是,他发现去年中国少进口的豆粕等饲料,竟然被东南亚诸国吸收了。他由此得出结论:中国过去三四十年的发展模式很好,中国富起来了,别的国家也开始学习和模仿了,世界人民都要过好日子了。由这个结论,他就开始逐渐改变对农产品的认识,比如玉米,就担心跌不下去,调研供求之后很快就从看空玉米转为看多玉米。
再比如,2015年底,他随团去调研铝厂,结果发现虽然企业不赚钱,但还是要开工生产。他认为这是好事情,说明财富在增加嘛。更进一步,他发现企业虽然亏损,但生产的数量在增加,而且企业没什么库存,说明下游承接力度很强,这意味着经济情况其实比预想的好。于是,随后他虽然没有主要做多铝,却开始在各种工业品上大举做多。经济学思想与投资思想的结合,本就应该天衣无缝。
二、货币促进生产
前文说到,在东北,他看到乡村里闲散的劳动力时感慨这里的发展潜力,意思时只要让闲人动起来,干活创造财富,就能实现社会经济的发展。但是,大家都有疑问:东北这里的人口在“孔雀东南飞”啊,优秀的人才在南下、本地的富人正在全方位迁移到海南和厦门,这里的经济怎么可能发展呢?
傅海棠的观点是:人们南下,无非是因为南方的工资待遇高。如果反其道而行之,让东北人的工资比深圳高,马上,全国人才就都往东北流动了——深圳月工资一万,你给东北的一万五、两万,人才流动立刻就会逆转。
这并不是玩笑话,而是基于他的货币促进生产的理论之上的。最近,河北的雄安新区成为中国热点,为什么大家会非常看好雄安?无非是因为它将凝聚全国资金,数万亿元资金将投向雄安,货币必将引领生产,众多人的收入状况将因此改变。钱多了,经济自然就好了。财富多了,人自然就来了。
在他看来,货币只不过是财富的表现形式,是一种符号而已。但货币却有天然的促进生产的能力。所以,国家应该适度印钞,以促进经济发展。
为什么印钞才能促进经济发展?因为懒惰是人的天性,储存也是人的天性。如果没有刺激性,人会天然地把钱存起来,储蓄会越来越多,消费积极性就会下降,结果会形成通缩,经济就无法持续发展了。但是,如果适当印钞,形成温和通胀,存钱的人如果不干活,则若干年后钱就不值钱了,就会逼迫你出去干活。
这个逻辑让人不舒服,但说的却是实情。他举例说,30多年前,在农村里如果是万元户,那非常了不起,很多人家里有了几万存款,就以为可以一辈子不干活,悠哉游哉地过日子了。结果十几年后,那点钱就成了零钱了。怎么样呢?曾经有十几万的农民,30年后还是得屁颠屁颠去干活。这就是通胀得威力。
话粗理不糙。傅海棠的上述观点,其实与凯恩斯的理论“不谋而合”——我为什么用这个词,因为凯恩斯是学者、理论家,而傅海棠出身农民,最高学历初中,所有的经济学观点都是自己实践中琢磨出来的,这尤显得难能可贵——在古典经济学看来,储蓄天然等于投资。而凯恩斯发现,储蓄和投资的天平并不平衡,储蓄经常会强于投资,由此导致社会经济萎靡不振。而政府的职能就是鼓励和促进投资,将过量的储蓄转化为有效投资——说白了,就是政府变相印钞鼓励劳动。
也正因为如此,他才认为通胀比通缩好。只要不是恶性通胀胡乱发钞,适度的通胀(10%以内)是有利于经济发展的——当然前提是工资上涨幅度要跟上通胀。在通胀的环境下,企业的生产积极性提高,扩大再生产欲望强,对货币的需求大,此时国家要做到的不是盲目收缩货币,而应该控制阀门让商品供给满足市场需求,价格自然就会下来。或者说,所谓的经济过热的时候,其实应该努力增加货币投放使生产规模上去以扩大供给,这就像扬汤止沸,而不是釜底抽薪。
在他的眼里,根本不存在什么经济泡沫一说,因为物质多总比物质少要好。物质多意味着财富多。即便物价指数很高了,他也不主张把存款利率提上去。因为存款利率高,意味着有钱人(存款多)的收益增加了,这不利于社会发展。高物价、低利率,看起来实际利率是负数,但这有利于刺激企业贷款,扩大再生产,同时逼迫有钱人去再投资而不是以钱生钱。
以这样的眼光看经济,就能发现2008年四万亿政策的绝妙之处:它使得全球性金融危机对中国的伤害降到了最低,制止了可能来临的严重经济衰退。国家通过大量货币投放和项目开工,实现了短时间内社会财富的巨大增加。2008年以来,中国的城市面貌大为改观、公路铁路发展迅速,都得益于当时的政策推动。
由此也能看出,中国的经济政策最起码比美国好。傅海棠认为,世界上就没有纯粹的市场经济,任何市场都是需要规划的,任何经济都有计划的成分在。完全竞争下的市场对经济损害非常大。类似中国当前的经济管理模式,有计划的市场、有调控的经济,运行有序、效率极高,应该是世界各国学习的榜样。反过来,中国不能简单学习或者模仿美国的政策,因为美国是过度消费、超前消费,物价上涨的时候加息,可以抑制消费增加存款。但中国不同,中国人是习惯存款、克制消费的,加息对于中国有百害而无一利。
这些理论,也成为他指导投资的一部分。比如,2016年初,他在285一带做多铁矿石,本来计划到330一带就出货,但2016年1月贷款数据达到了惊人的2.5万亿元,创下历史新高,他立即判断这是国家政策调整的信号,由此非但不卖出,反而继续加码,并在随后一年反复做多,才创下了一年60倍利润的神话。这种利润,于他而言绝非偶然,而是奠定在他长期一贯的劳动财富论、货币生产论的基础之上的。没有正确的理论指导,当然不可能有正确的投资操作策略。
三、成本决定价值 供求决定价格
傅海棠反对做技术分析,他认为只有研究透彻了基本面,才能在投资中赚钱。而商品交易的最大基本面是两个:价值和价格。
所谓商品的价值,他的观点非常简单:成本决定价值。对商品交易而言,什么叫有价值?低于生产成本就具备投资价值。
这个理论的基本逻辑是:生产和流通中的各种成本综合,就是商品的实际成本,它左右着人们的行为。如果价格高于成本,大家有积极性去生产,价格便会逐渐回归成本;如果价格低于成本,人们没有动力去组织生产销售,这会促使价格逐渐回到成本之上。
所以,商品投资,其实首先需要的是弄清楚成本。傅海棠去各地调研,会把一种商品的各个环节的成本精确计算出来。比如,玉米的成本。他会关注地租(承包他人土地的成本)、耕地和浇灌成本、种子价格与用量、农药和化肥的用量与价格、人力成本、收割晾晒成本、运输成本、入库成本、仓单注册和交割成本,商品水分质量与升贴水,等等。
这些成本的核算,是非常细致而微的事情,但却不能坐在办公室里想出来,需要到现场调研。但调研又是比较粗线条的事情,如何拿捏其中的关系,是需要有一点技巧的。傅海棠的做法就是尽量多跑,多跑几个地方,数据比较一下,才会更真实。
也正因为如此,2月底3月初的东北玉米调研,他先后跑了10多天,在上百个大小网点下车询问观察,前后行程2000多公里。最后得出的结论却只是:不能看空玉米了。于是,他把原来的玉米空单彻底平掉。
虽然空单平仓亏损数千万,但是,他却没有做多。为什么?他认为供求关系尚未逆转。而供求关系会左右价格走势。实际上只要价格低、发生了供不应求的情况,上涨是一定的;只要价格高,如果供大于求了,它下跌是一定的。这是不需要怀疑的,是100%会发生的事情。
供求关系是如何影响价格的?他认为,“农业看供给、工业看需求”。农产品主要看供给,因为消费端相对稳定,且缓慢增长,与人口增速和经济成长相关,但种植量和天气等因素会影响到产量,而产量变化直接影响到农产品价格。工业品不然,绝大多数工业品是要维持开工状态的,生产会保持相对稳定且逐渐增加,重点要看消费端的能力变化和替代品情况。
所以,如果出去调研,侧重点不同。比如,玉米、棉花、大豆的调研,他主要去田间地头及相关部门。而铝制品行业则主要去铝加工企业。橡胶连接农产品和工业品,则既去天胶产区,又要到轮胎生产企业。
与很多投资者不同的是,傅海棠的投资重点是做多。在他看来,做多的胜率远大于做空,且利润也大。比如,铁矿石从1000跌到300,在不考虑杠杆的情况下,做空的利润只有70%。但是,从300回到900,利润却是300%。而且,如果做多错了,价格从1000跌到300,同样的钱,却可以买进原来3倍多的数量。做空则不然,价格从300涨到1000,同样的钱只能买原来30%的货物。所以,无论从哪个角度衡量,都是做多更有利。
所以,他研究供求关系,重点是看供求有没有严重失衡。什么是严重失衡呢?他经常举例自己早年做大蒜的经历:由于严重供过于求,大蒜出现了连续性两年的下跌。那时候,大蒜生产成本是1.2元,但出库价格低到只有0.10元了!如此低价,谁还会去种蒜?这就是严重失衡了。所以,他才敢于在0.2元以下重仓去做多,结果全球甲流爆发大蒜消费突然暴增,三个月的时间,蒜价上涨50倍。此时做多,才会有超额利润(他当时在大蒜上的利润超过百倍)!
看看他精炼语言的分析概括:我们要把行情做大,首先要盯住哪一个商品价格不合理,什么是不合理的?就是亏得受不了。快亏钱的时候就要盯住它,等到亏得受不了了,关门的关门,跑路的跑路,跳楼的跳楼,喝老鼠药的喝老鼠药,那就快了。不赚钱的时候,看哪个行业亏得最惨,就要盯住哪个行业。只要盯住它,不愁找不到机会。不怕贼偷,就把贼惦记,你天天惦记着它,不愁偷不到手。
这种对于买卖点精确的把握,不止需要研究透彻经济,更要透彻人性,属于行为经济学的范畴。
相比当前的玉米行情,他认为由于价格连续下跌,农民种植意向大减,玉米消费却风生水起,所以,玉米价格将因此坚挺。但是,国储那里还有2亿多吨库存,要慢慢抛,会压制价格涨幅。而且,最重要的是,他没法找到那个最低迷的价格区间。如果今年种植面积大减,但价格还是没涨,明年继续调减种植面积,库存又严重不足了——在那样严峻的情况下,最好玉米的价格还是贴水的、低于生产成本的,才是做多的最好机会。
那样的机会,岂不是千载难逢?
四、投资确定性
投资的风险就是不确定性。任何投资都有风险,所以,确定性的投资机会几乎是没有的。但傅海棠的投资学,却恰恰要追寻确定性的投资机会。在一切都基本确定的情况下,他才会重仓出击、中线持有,一直到基本面逆转。
由此,我们也就知道了投资的重点在哪里:研究、搜寻,等待、发现那些低估的机会。如果价格被严重低估、供求又出现逆转,市场情绪持续低落,这样才会有便宜货可买。一旦入场,重仓杀进,耐心等待,才可以真正做中长线。
没有机会怎么办?等。等待也是投资。
所以,去东北调研玉米,他回来之后没有做多玉米。去青海甘肃调研铝,他回来也没有做多铝。当年大蒜价格那么低,他为了坚定做多信心,坚持一个人到处跑大蒜种植地,前后行程逾千公里,才投入那几十万(起点5万元)做多大蒜。找到一次确定性的机会,确实非常难。
好在,当前商品市场有几十个品种,只要有耐心,总会等来确定性极高的行情。在那一刻,动如脱兔。在此之前,静若处子。
优秀的、成功的投资家,无不出击确定性的机会。只有那些几乎可以完全确定的机会,他们才会重仓出击。如果确定性低一点,就承担一定风险,但那时候不可以重仓,只能尝试。确定性再低的,就是股票市场的投资经理们做组合投资,分散风险。几乎没有确定性的,就研究技术分析,那赚钱的,都是风险补偿来的。
傅海棠自己的观点是:如果长期看,确定性90%以上的,仓位可以50%左右(大家注意看这个数字)。确定性较高但仍需确认的,只能3成仓。如果短期看涨,三天内确定、100%要涨的,仓位可以达到80%。极个别情况下,他有过满仓经历。
现在回过头去看巴菲特股票投资的思路。在中国石油内在价值10元的时候,市场居然在以2元左右的价格交易,他认为这才是最确定的事情,所以才敢于在远低于内在价值的位置扫货。这样的机会,必须用心搜寻、耐心等待。没有这样的机会,切记不可胡乱投资。
很多人只知道巴菲特的买进,持有,很少有人去研究他的卖出。其实,卖出的重要性更甚于买进。当价格远远偏离了内在价值的时候,投资家会不顾一切卖掉持仓的品种。同样,很多人只注意到傅海棠做多商品时间会持续几个月甚至一年以上时间,却很少注意到他出货的技巧。
比如,2017年春节过后,傅海棠派人去华北走了一圈,后来自己去东北走了一趟,调研玉米产量和库存情况,结果发现比自己原来预期的最坏的情况差很多:玉米不是丰收而是减产且减产幅度超出预期。由此,他迅速做出决策,将玉米空单(他很少开空单)止损出局。这是他根据基本面做出的止损案例——既然进场以基本面为依据,出场当然也以基本面变化为依据。
2016年底,他曾在13000一带做多橡胶。由于进场的位置很低,离成本价相差无几,他一度有中长线持仓的想法。但到2017年2-3月,泰国抛储等消息导致橡胶价格下跌,他选择了止盈出局。这次止盈,一方面是以基本面为参照,另一方面,我估计也是考虑资金回撤幅度等因素的,是在价格从高位回落达到一定幅度之后的出局。
不设止损不进场。这是所有投资家的共同理念。只不过要看止损的位置设在何处。在他看来,最关键的是入场点要低,这样才不会轻易去止损。所谓“买不出利则卖不出利”(价值10元的东西,你5元去买,买的时候就有5元的利润了)。只有扎实的研究,提高确定性,降低买入价,才不会轻易止损。
傅海棠并非轻易不止损。相反,2015年几次三番做多棉花和铁矿石等,他就先后至少三次有过止损动作。这三次止损,几乎全部是以自己能承受的损失上限为准的。止损过后,8000多万资金亏损到只剩下1500万。但此时,他说自己反而更高兴,因为原来想买的东西更便宜了——他原来在400以上做多铁矿石,最后一次买进的开仓价才只有280多元。
持仓也并非死抱着不动。2011年底到2013年初,长达一年多的时间,他主要做多豆粕,期间有过加仓、也有过减仓,还曾做过波段,也曾将仓位降低到非常低的水平,偶尔还会加一点空仓。这些增减仓的过程,是市场投机高手常有的动作,没有若干年的市场浸淫是做不来的。但这并不妨碍他长时间看多、做多和持有多单,并由此一举获厚利。
在他看来,如果方向坚定,判断涨跌的概率超过7成,就可以设好止损去持仓。如果方向不坚定(概率不到7成),那就不要做。如果单子达到预设的止损位(注意,这里是预设的,是你入场之前要确定的),那就必须止损。如果单子做进去之后,发现自己判断错了,出现了新情况了,决定性地改变基本面了,那也要止损。
不熟悉的品种,不能做!不能因为看着别人赚钱而心痒就去入场。那不是投资,是赌命。
会卖才是师傅。傅海棠的另一个特点是达到预期的目标,则不管三七二十一先出场。最重要的是,一旦出场,他原则就不再参与这个品种。这一点,就不像很多散户了。散户们往往是在哪个品种上赚钱了,以后还会忍不住反复去做。结果就是赚的钱全部回去。而在他看来,每一次投资,都是一次新的开始,要有新的理由说服自己。
也正因为如此,他不做半路上车的买卖。多数情况下,他这个天然的多头,喜欢价格下跌。因为价格越跌他越可以买到便宜货。比如,2017年的国内玉米,他就一直在耐心等待,希望等到一个绝对低的坑谷价格可以一举杀进去。不大跌,则不进场。
五、万物遵循天道
在傅海棠的书里和他的演讲中,我们经常能听到他谈及“天道”。在他看来,万事万物都有其必然性,都能用天道平衡的理论去解释清楚。
那么,什么是天道呢?是宇宙的运行规律?是自然的运行法则?是人性的皈依?还是社会的真理?
都是,抑或又都不是。
在傅海棠看来,天道的根本在于平衡。这个平衡,有点像“帕累托最优”,是一种理想的状态。比如,供求会平衡、价格涨跌会平衡、心情好坏会平衡、社会发展速度会平衡。但大趋势上的平衡,并不意味着时时处处都平衡。不平衡的时候、严重失衡的时候,就是投资机会。
用天道的思想来看世界,则多年风调雨顺之后必有灾荒、大的灾荒之后必有丰收。价格暴涨之后必有暴跌、价格不合理大跌之后一定会反弹。供给过量之后一定会有供给不足的时候、需求过盛之后也必然有需求不振的时候。
当天道运行的时候,外力难以阻止,应该顺从这个天道规律。比如说,中国农业连年丰收后,2016年玉米产地突然出现一定灾情,由此造成玉米减产。而这种减产恰恰又伴随着国家收储政策的调整。天道运行,下一阶段必然是农民减少种植、疏于管理、产量下降,并进而形成恶性循环,最终导致产量严重供应不足。要在极端情况之后,才会出现种植的积极性恢复。而这意味着做多的年景可以持续一年以上。
又比如,他认为美国农业已经连续四年以上丰收,谷贱伤农,农民们赚不到钱,却还要维持高的种植,天道不可能一直这样下去,未来两年,美国出现天气异常的概率大大上升,美国农产品价格上涨的兆头即将涌现,其中尤以玉米为先导。即便目前种植量惊人的大豆,未来也可能出现减产,并使得大豆价格绝地逢生。
天道报应,丝毫不爽。既然天道运行依循其固有规律,那很多时候就不必焦心上火,看待社会基本面、看待经济基本面,就应该多一份平常心。所以,无论谁与傅海棠打交道,都能发现他的鲜明特点:他从不抱怨社会,从不埋怨政策,从不愤世嫉俗。他更多的是平静而冷静地对待发生的一切,并给出政策制定的可能解释。由此,他根据这种解释去做推测,去确定自己的投资方向。
更进一步,无论谁跟他打交道,都能发现他个人的为人处世的闪光点。他从不会抨击任何人,也从来不会贬低任何人。虽然他是基本分析派,对技术分析不认同,但他与技术派高手打交道仍一派和气,并且在人背后从不去论短长。相反,他为人很热情,做人坦坦荡荡,性格又直爽,有什么说什么。最难能可贵的,只要有机会,他就会介绍自己的投资方法、投资经验、投资理论,希望让更多人能有收获。也正是这些举措,让他赢得了比较高的评价。
所以,当我们做投资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一定会发现,投资归根结底就是做人。只有会做人的人,才会赚钱。
点击阅读原文,链接至扑克投资家(puoke.com)
获取更多、更及时的干货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