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精读
跟着我,选好书,读好书,用好书。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书单来了  ·  28岁正是拼的年纪! ·  3 天前  
蓝钻故事  ·  春晚收视出炉!排名第一节目太意外 ·  2 天前  
悦读文摘  ·  每天思考一段话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精读

我在心里把你拉黑了

精读  · 公众号  · 读书  · 2017-03-31 19:58

正文

【小王子荐读】


聊天工具上有“拉黑”的按钮,如果你对某个人已经厌烦,不想再与之交往,就可以开启这一功能。这可以说是一种自我保护机制。


但现实生活中的人,碰到不想接触的人,却没有这样一个按钮可以帮我们清空对方。此时,你该怎么做?


新媒体作者艾小羊建议,你可以在心里把对方拉黑。


荐读者:小王子,新媒体工作者。




我在心里把你拉黑了


本文已获授权转载,来源微信公众号清唱(ID:qingchangaixiaoyang)


作者:艾小羊 复杂人生的解局人,品质生活的上瘾者,专治各种不高兴。代表作:《我不过无比正确的生活》。公众号:清唱(ID:qingchangaixiaoyang),微博:有个艾小羊

看《奇葩大会》,自媒体大V徐老师痛诉自己被网络喷子伤害。康永哥问她为什么不拉黑。她说不想拉黑。

“如果可以拉黑却不拉黑,就是同意别人伤害你”。 “说话之道”鼻祖康永哥偶尔犀利一下,简直光芒万丈。

拉黑是人类文明史上最重要的发明。它起源于网络,大多数人都有在网上拉黑别人的经历。一些跟自己生活没有直接利益关系的人,指手划脚以为是你亲妈,一键拉黑世界清静。

我在微博上拉黑骂脏话的人,就有人说我肚量不大。

很多事情,根本上升不到肚量问题,如果你的肚量只是给别人留下了伤害你的通道,我宁愿你小肚鸡肠。


拉黑,是关闭恶意伤害的自我保护机制,是珍惜生命,为了高质高效地活着,它同时也是你的自由与权利。

在网络上的拉黑容易操作,难的是现实生活中的拉黑。在现实生活中,拉黑不是翻脸,而是心里有一个开关,默默拉黑以后,对于这个人说的一切,你将不再关注与在意。

一个微胖的女孩告诉我,她把坐在对面的女同事拉黑了。女同事有个特点,你越不爱听什么,她就越说什么。“你那么胖,就不要穿浅色了”,“你看谁谁谁都在减肥,你怎么还不减”。

女孩曾经严肃地对她说,“一,我胰岛素高,属于易胖体质,减肥很难,二,我不在意自己有点胖。”女同事立刻反驳:“没有减不下来的肥,只有不够的决心。你肯定也想瘦,就是对自己不狠。”

女孩心真累。

与其改变别人,不如改变自己。她在心里默默把这个女同事拉黑了。从此她说什么,她都主动屏蔽,假装没听见。

健康的人生,心里应该有一个小黑屋,关着那些我们别无选择地要跟他们发生交集,但又不想被他们无端伤害的人。


Hebe的小黑屋里甚至关过她妈妈。

她刚辞职创业,妈妈每天负能量爆炸。她的公司初创,的确面临很多困难,拿不出业绩来说服母亲。于是她做了两件事,一是从家里搬出来,自己租房子住,二是尽量减少回去看妈妈的次数,因为母女在一起,除了妈妈的抱怨,根本没别的可聊。

半年以后,Hebe的公司拿到第一笔投资,觉得可以把妈妈从小黑屋里放出来了。“才500万?这么少,我看报纸上别人公司都是几千万的投资。”

“看来,我妈还得在小黑屋里多呆一阵子。”

Hebe跟我说的时候,我觉得她肯定能成事儿。因为这姑娘太聪明了。她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也知道爱自己,更重要的是,她明白人与人之间,哪怕是亲人,某些方面的理解也是奢侈的。 试图去说服对方,往往只会造成误解与伤害,距离是解决问题的唯一办 法。

没人愿意去拉黑别人,如果跟谁都相处得好,也显得自己能力强。但实际情况是,有些人,你花费时间跟他沟通,只会换来更深的误解。他们的思维体系是封闭的,只认可自己的判断,对待一切都很悲观。甚至有些人,就是习惯让你不舒服,你不舒服了,他才能舒服。

我刚去广告公司的时候,一个同期就是这样的人。她觉得进小公司是混日子,所以每当我努力工作的时候,她就冷嘲热讽。

我跟朋友抱怨这个同事。朋友不客气地说: “因为你太把她当回事了,她才伤得了你。她放屁,你追着闻……”

损友一席话,惊醒梦中人。


每个人都有“斯德哥尔摩综合征”的基因。别人越伤害你,越瞧不上你,你越在乎他的看法,越想征服他,以为能冶他的病,最后自己成了病人。

我选择在心里默默拉黑那个女同事,她说什么我都一笑而过。每当发现自己陷入“她为什么这样做”的思考时,立刻对自己喊Cut。

对于无端伤害你的人,拉黑是最有效的打击。 生气、沟通、还击,都说明你介意他,你的介意会鼓励他的伤害。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