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们应该清楚的是,极地游分三个跨度,极圈、极圈以内和极点,彼此的价格甚至差好几倍,而极光旅游产品根据设计安排的专业程度,看到极光的几率也有很大不同。
《中国极地游热点报告》显示,近两年大热的极地游,消费者呈现出新特征,46%的南极游客是80后,这一年龄段游客在北极游中更高达70%。与此同时,女性游客在南极游中占比58%,北极游中占比64%,均高于女性在整体旅行用户的平均占比。
2017年5月,国际南极旅游组织行业协会(以下简称IAATO)发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至2017年南极季到访南极的全球游客达44367人次。其中,中国前往南极的游客大约有5300人次,占全部南极游客的12%,使中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南极旅游第二大客源国。另一端的北极也不甘示弱,据了解,前往北极的中国游客数量也在日益增长,其中芬兰、冰岛最受欢迎,每年到达北极点的邮轮上,有一半左右的游客都来自中国。据悉,芬兰2017年共接待名中国游客44.2万,中国游客共花费26亿元,相比2016年增长46%。位于北极圈内的芬兰小镇罗瓦涅米,因极光而被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所熟知,成为看北极光的标志地。
极地游价格不菲,费用从几万元到十几万元不等,部分高端邮轮价格甚至在30万以上。现在,南极是中国出境游中单价最高的目的地,游客平均花费达16.41万元人民币。虽然价格昂贵,但为了探索拥有新奇神秘的体验,中国游客比过去更愿意花钱买“经历和体验”。
随着消费水平的提升和观念的更新,参与极地游的游客群体从相对专业化、高端化开始向年轻化、个性化转变。过去人们认为去南、北极更多的是探险,而随着交通、安全等旅游条件的改善,人们的欲望提升,加上周围有去过的人印象不错,口碑相传结合相关宣传与营销,促使中国游客去南、北极旅游人数越来越多。
北京天行健国际旅行社拉美途总经理隋逸女士对品橙旅游介绍,在公司的南极产品中,有延长线的产品销售最好,比如,南极探险结束后,客人可以再选择搭配去南美的其他国家游览,约占所有销售产品的一半以上。她认为,旅游产品的生命周期具备“出现-发展-混战-洗牌-淘汰-可持续发展”的特点,目前中国极地游市场处于一个从“发展”到“混战”的阶段,但是不会很快“洗牌”,因为中国出境游人数每年都在增长,而每年极地的承载量很有限,所以现在仍有大批的客人想去而没有去过极地,所以极地游产品的生命力周期还很长。
同时,在销售极地游产品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向不同类型的客人推荐不同极地产品,真正让客人一生一次的南极游不留遗憾。目前在销售极地游产品时,最大的困难是极地游的专业从业者并不多,游客得到的产品信息不全面,业者应该充分了解极地目的地的特点,不要盲目地以价格导向引导客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