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会专家就分层机制的程序设计提出建议。他们认为,分层方法、处理策略应引入更多评估维度,才能使这套机制既能惩戒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也能同时保护无辜者的合法权益。
如何进行更准确的分层?张韬略教授认为,以商标注册为例,在现实层面,判断注册者主观上是否有恶意的方法十分复杂;同时,恶意的权利人也可能反复更换代理机构,因此,制度设计应主要以行为作为主要判断标准,纳入恶意与否、恶意投诉历史记录等情况综合考量。
如果一个有过恶意投诉记录的人某一次真的遭遇侵权行为,如何保证他的合法权益也受到保护?“从机制设计角度来讲,某种程度上要把这个过程做得复杂,”北京大学市场与网络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主任助理陈永伟认为,阿里巴巴的大数据优势应该与机制设计的智慧结合起来,使得区分机制更加精确合理。他还建议,在知识产权相关法律法规外,程序法领域已对恶意诉讼的处理和追责有过更为详实的研究,这将对处理平台上的恶意投诉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数据显示,2016年阿里巴巴全平台知识产权投诉商品量2千万以上,其中申诉成立率高达49%,涉及卖家数约20多万,总成交影响5亿以上。这也就意味着,至少20多万卖家都差点被“冤枉”。
更可怕的是,有1531个投诉方发起的投诉占到投诉总量的0.59%,却占据申诉成立总量的80%,这说明大量申诉成功案例高度集中在极少部分投诉方身上。而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正是“知识产权流氓”的恶意投诉。
阿里巴巴正在通过多层面的法律手段治理恶意投诉行为。2月7日,阿里巴巴对杭州网卫科技有限公司发布封杀令,在全平台停止受理其代理发起的任何知产投诉,并公开呼吁知识产权权利人与该公司终止合作。大数据显示,杭州网卫科技有限公司曾以销售假货为由投诉过数以千计的卖家,而遭到投诉的卖家许多都可以举证证明自己没有售假。此次封杀令是阿里巴巴第一次封禁依靠恶意投诉骚扰、勒索平台卖家的投诉方。2月14日,阿里巴巴在北京起诉杭州网卫科技有限公司进行不正当竞争,现已被正式立案。
编辑|范越
来源|电商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