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每个阅读者创造舞台
』
5月8日晚在中心书城听了
杨彬老师
关于《活的明白》之决策篇的分享,当之无愧的生涯“段子侠”,全程语言流畅,思路清晰,幽默机智,现场段子和包袱齐飞,笑声不断。
面对听众的许多提问,她能
快速地针
对问题抽丝剥茧,直指核心点,给出一针见血的回答,让人非常佩服。无论是爱情问题,婚姻家庭问题,职业发展问题,买房还是不买房,留在深圳还是回到老家等常见问题,她都有着与众不同的见解,让提问者心服口服,让旁听者掌声不断。
最让人感慨的还是她的金句,每一句都值得深思。
在面对听众提问关于异地恋两地选择时,她说,在感情里不要太理性,如果爱,请深爱。在爱情里遇到决策难题时,先考虑谁爱谁更多,再考虑如何让价值最大化。
在谈到职场要不要离开现在的工作时,她的三原则更是简单有效,要么狠,要么忍,要么滚。
谈到遇到奇葩,是忍气吞声,还是正面回击?她说,第一,看概率,这个奇葩是对每个人都这样,还是只是对你一个人如此,如果对每个人都这样,那就忽略不计;如果只是对你这样,你要学习与狼共舞,强大自己,然后让狼乖乖听你的。第二,看资源,是什么样的勇气或者好处让你一直忍受?痛苦背后必有获益。
有人问到关于探索我是谁的问题,杨老师分享了
《与神对话》
这本书,其中有一句话印象很深刻,你的“我”一直都在,为什么还要寻找?我们要学习与自己在一起。杨老师也分享了自己的想法,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多面的角色,比如工作伙伴,父母,子女,朋友等,我们承担好每个角色该承担的任务即可。当然,要保持内在的善良,既善待别人,也不为难自己。
接着,老师分享了为什么很多人做决策时很纠结、痛苦,原因有如下四点:
-
对自我认知不清晰
-
对环境认知不清晰
-
缺乏有效的决策方法
-
对决策的认知存在误区
所以,在做出恰当的决策前,需要首先解决认知问题,我们需要澄清四点。
-
决策需要做出行动,不去行动的人永远活在恐惧中。
老师和现场听众玩了个游戏,让每个人猜自己一分钟可以鼓掌几次,大家说200次,100次,80次。老师幽默地问,你不去鼓一下掌怎么知道呢?
-
决策意味着取舍。
比如,你决定今晚来听课还是回家看电视剧,这都是要取舍的,我们不能什么都想要。
-
世界上没有完美的决策。
老师说自己在做咨询的过程中发现,很多人不是不知道答案,而是不愿意接受那个答案。无论选择哪一个都不会很差,我们需要的是让那个选择合理化的理由。
-
做决策意味着冒险,有可能失败,我们要能承受,不后悔这个选择。
最后,杨彬老师也分享了决策四步法。
一.认清决策权
。你有没有权利决定这个事,如果没有,就适应。
二.时间问题。
这个决策当下紧急吗?如果是几年之后的事情,你为什么要为难自己呢?如果是很重要又紧急的,那么要解决好当下需求。比如,如果你买房子是刚需,为什么要纠结房价涨不涨?
三.目标。
你知道接下来的目标是什么吗?决策一定要和目标挂钩。目标分为三种,当下目标,阶段性目标和未来目标。
四,观点
。你的重要他人对这个决策有什么看法,比如说你的父母,伴侣,朋友。因为一旦我们做出这个决策,未来可能也会影响他们的生活。比如,有人问要留在深圳活出个人样还是回老家过一份平常的幸福小日子。老师建议,你如果留在深圳,接下来你要结婚,生孩子,买房子,家人会有什么想法。在一系列问题之后,提问者坚定了回去的想法。
有听众赞扬老师活得自信,活得明白,老师分享说,
自信洒脱来源于对自我的清晰认知,知道自己的优势和劣势,然后接纳自己,和自己不较真。
欣赏老师这份自信,幽默与乐观。
活动结束时,主持人的结束语也很棒——“
学知识要做加法;学智慧要做减法;生涯之学即行动之学、应变之学。”
愿我们即能仰望星空,又能脚踏实地。
主题:
《活得明白》——不会决策,再努力又有何用
地点:
深圳中心书城南区多功能厅
时间:
2018年5月8日19:30-21:00
嘉宾:
杨彬
摄影:
文莉
主持:
廖庆华
文案:
艾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