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水木君
清华人的视角,剖析人间万象,我是水木君。关注免费领取14天VIP读书俱乐部会员。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红杉汇  ·  Zero Hour | ... ·  6 小时前  
点拾投资  ·  企业家精神,是对中国股市长期乐观的根源 ·  19 小时前  
我是腾腾爸  ·  寻找好企业,太难了!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水木君

人生之尺(深度好文)

水木君  · 公众号  ·  · 2020-12-11 21:33

正文


文/洞见Uki

来源/洞见 (ID:DJ00123987)



前段时间看到一篇文章,作者的父亲是一名木匠。


他有三把尺子,一把直尺,一把方尺,一把卷尺。


直尺用来拉直线,方尺用来量直角的两边长,卷尺则纯粹是为了携带方便。


借着这三把尺子,父亲完成了无数精细的木工活。


听过一句话说:“人生需有尺,做人需有度。”


每个人这一生,又何尝不需要三把尺子?




第一把尺: 比较


前段时间,在一次部门聚餐中,大家聊到了“情商”这个话题。


好几位同事,纷纷夸赞了自己心目中情商高的人。


有位同事很有意思,他接着大家的话茬,把他认为的公司里情商低的人都说了一遍。


还头头是道地分析,别人情商低的地方在哪里。


他的一场发言,让所有人都沉默不语。


因为相处时间长了,每个人都了解他的行事风格。


日常生活中,他一开口就否定别人的想法,很喜欢对别人评头论足,常常令身边的人陷入尴尬。


他在毫不留情地剖析别人时,却忽略了自己情商也不高的事实。


俗话说:“眼是一把尺,量人先量己。”


很多时候,我们能够轻易地评判别人,却看不到自己的缺点。


因此,人生在世,每个人都需要有一把“比较”的尺子。



古语有言:“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与优秀的人比较,学习他们的长处;与差劲的人比较,反省自己的缺点。


只有认清现实,才能做到既不低估别人,也不高估自己。


只有不断向他人学习,才能做到日日精进。



第二把尺: 底线


古人云:“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


“可为”与“不可为”之间,便是一个人的底线。


疫情期间,北京一所小区为方便居民取快递,设立了专门的存放地点。


没想到,此举引来了小偷,几个月下来,小区内发生了多起快递被偷事件。


为了追回损失,物业报警,民警介入调查。


民警通过调取监控,锁定了偷盗者,最后成功将他抓捕。


没想到,偷盗者竟是一位38岁的海归博士。


更令人不解的是,这位博士的生活条件并不差。


在外企公司担任高管的他,年薪高达40万,比多数人条件都好。


这个新闻被曝光后,网友纷纷觉得不可思议。


明明不差钱,可是在看到那么多快递堆放在一起时,还是动了偷盗的念头。


他承认自己贪小便宜,连续作案17次,偷走了21件物品。


抱着侥幸心理的博士,终究没能逃脱法律的制裁。


被民警抓捕后,他的大好前程也没了。



易中天曾说:“一个人,没了底线,就什么都敢干;一个社会,没了底线,就什么都会发生。”


行走世间,总要有自己的底线,知道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


因为大千世界,难免会有各色各样的诱惑。


心中有尺的人,能够不为利益所动,不被诱惑所驱。


没有底线的人,时常控制不住自己,最终却得用更大的代价来偿还。


张泉灵曾说:“挣有数的钱,过有底线的生活,做有分寸的事。”


时时警醒自己,方能少走弯路。



第三把尺: 分寸


不知道你有没有这种感觉,生活中和一些人相处,会感到身心舒畅。


可是也总有一些人,一旦靠近了,便觉得窒息。


归根结底,不过是因为每个人的分寸感不同。


在网上看过这样一个故事,啼笑皆非。


有位朋友春节回家,遇到了一个不太熟的远房亲戚。


对方得知她做自媒体,就问她收入如何。


朋友觉得,总共也没见过几次面,一开口就赤裸裸问薪水,心里有点不高兴。


于是,她婉转地避开了这个问题,给亲戚说了下行业的薪资情况是怎样的。


要是换作其他人,也就自觉不再追问了。


没想到,亲戚很执着,非要她说一下她的具体收入。


朋友并不想回答,于是含糊地说:“不大稳定。”


亲戚居然说:“那你告诉我一下,你这几个月收入如何呗?”


远房亲戚见面,竟然演变成了一场薪水大拷问,朋友感到很无语。


生活中,像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很多人喜欢站在自己的角度考虑问题,总觉得熟不拘礼。


殊不知,与人交往中,有一把尺子,叫做分寸。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微妙而脆弱。


不管对待陌生人、熟人、还是亲朋好友,都要拿捏好分寸。


交浅言深、把话说满、把事做绝,都是因为内心缺乏分寸感。


有句话说得好:“话不可说尽,要把握分寸;事不可做绝,要留有余地。”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