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硕士博士读书会
河流的哀伤,是文明的隐喻。一切改变,从阅读河殇文化开始。
目录
51好读  ›  专栏  ›  硕士博士读书会

这个匈牙利男人拯救了欧洲万千少妇,自己倒被当成精神病给活活打死

硕士博士读书会  · 公众号  · 历史  · 2017-05-22 20:58

正文

与我们同行的人,比我们要到达的地方更重要。


据《西方文明史》记载,

18世纪的欧洲,还是个,

人人一年只洗两次澡、

大街上粪便满地走的时代。

当时的人非但不以洁净为美,

还觉得身体不能随便清洗,

否则会亵渎神明沾染晦气。

在这种大环境下,可想而知,

医院就像人间地狱。

脏乱差的欧洲

可偏偏有一个人,

在发现医生保持清洁,

关系到病人的生死存亡时,

他第一个站出来高声呼吁,

不断地用数据和实践自证。

结果呢,反倒被视为精神病!

早早葬送了自己的职业生涯。

他就是伊格纳兹-塞麦尔维斯,

至今,在维也纳广场上,

还为他竖立着一个纪念雕像。

在他直挺的身躯旁,

环绕着怀抱孩子的母亲。

一百多年前,他的发现,

拯救了成千上万的产妇,

得到的,却是无尽的迫害。

1818年7月1日,

伊格纳兹出生于匈牙利布达,

一个地处多瑙河畔的美丽城市。

他是家中第五个孩子,

父亲生意兴旺,家境殷实,

伊格纳兹从小就没吃过苦。

高中毕业,他进入大学读法律,

随着视野开阔、思想成熟,

不愿随随便便就混一辈子。

偶然一次接触到医学,

救死扶伤,消除别人的痛苦,

他觉得这才是自己想要的。

在维亚纳大学,

苦读4年拿到医学博士后,

他被导师推荐到维也纳总医院,

成了一名产科的医生。

当时的产科是什么情景呢?

简直可以用惨绝人寰来形容,

生产死亡率高达20%~30%,

高烧、打冷战、剧痛和嚎啕,

一进产科的大小病房,

就跟到了遭受炮弹轰炸的战场,

痛苦和挣扎此起彼伏。

许多产妇生完孩子就死了,

留下丈夫和刚出生的婴儿。

这都源于一种可怕的病,

那就是产褥热

死于产褥热的产妇

即便是维也纳总院,

因产褥热而死的妇女也不计其数。

很多妇女当时宁肯去小诊所,

甚至在家生完孩子,才去医院。

伊格纳兹刚到医院没多久,

他负责的200多名产妇中,

就有40人因产褥热死去。

每次丈夫带着妻子来医院,

都情绪激烈地央求道:

"无论如何,救救我妻子,

孩子不能生下来就没母亲啊!"

每次看到产妇死去,

丈夫怀抱孩子痛哭流涕,

伊格纳兹都会深深自责。

这跟他学医的理想产生了冲突,

"我明明是为了救人而来的,

为什么却死了那么多人?"

听到初生婴儿的啼哭,

他对身边的助手说:

"我们必须为生命负责啊!"

但助手也无可奈何。

不得不说的是,

当时医疗极其吓人。

如果患者发炎了,

医生认为是血液过多造成肿胀,

解决办法?那就是放血!

如果患者发高烧了,

医生也认为是血液过多造成的。

解决办法?继续放血!

如果呼吸困难,就说是通风问题。

照这种治法,没病也给治死了。

至于产妇为何患上产褥热,

医生在对尸体病理解剖后,

发现产妇体内充满难闻的白色液体,

在提出了各种假设后,

医生给出的结论极为荒诞:

"要么是医院的磁场有问题。"

"要么是产妇的心态有问题。"

"反正不是我们医术有问题。"

维也纳总医院

伊格纳兹完全不能接受,

在目睹一次次死亡之后,

他决定用自己的方法,

来解决这个致命的难题。

当时医院产科分为两科目:

第一科负责培训医学院学生,

第二科负责培训助产士。

一个特别的现象令他很不解:

为什么第一科的死亡率,

是第二科的好几倍?

仅仅在1846年这一年,

前者有451名产妇死亡,

相对后者却只有90名。

通风、饮食、情绪监控,

伊格纳兹把所有环节保持一致,

两个病房的死亡率还是不变。

无奈之下,他请了4个月的假,

跑到另一所医院去进行观察。

当他回到维也纳医院时,

一个同事意外去世了。

他这才想起来,同事死之前,

曾对死于产褥热的妇女进行尸检,

不慎划破了自己的手指,

而同事的死亡症状,

与产褥热一模一样。

再往深一步想,

一切都迎刃而解了。

第一科的医生和实习生们,

常常在解剖完尸体后,

就来到产科查房,也经常用,

触摸过尸体的手为产妇体检,

而第二科的助产士,

则从未参与过尸体解剖。

伊格纳兹断定,问题在尸体里,

那里面一定有致命的东西,

染上了医生的双手和器械。

为了验证自己的推论,

他要求第一科医生解剖之后,

全部用漂白水洗手,

并多次提高漂白水浓度,

将器械、绷带一一消毒。

很快,产褥热的病死率,

从18.27%降低到0.19%!

在无数次验证后,

终于,1850年医生公会上,

伊格纳兹当众报告自己的发现:

"让产妇大量死去的不是别人,

正是我们这群不爱干净的医生,

是医生受污染的双手和器械,

把灾难带给了那些产妇!"

此言一出,会场大乱,

医生们站出来大叫反对,

斥责他是什么都不懂的叛徒,

"我们是来救人的,

怎么可能是我们传染疾病?"

"你这种人也配当医生?

赶紧从维也纳滚出去!"

当时没人相信他,

他这一惊人的发现,

挑战的是整个医学界权威,

当时细菌还未被发现,

医学理论基础还是体液论,

谁都不知道卫生多么重要。

顽固派无法接受他的说法,

他的上司处处和他作对,

医院拒绝与他续约。

好不容易申请到无薪教师职位,

他却不能解剖尸体,自证理论。

周围的同事将他孤立起来,

就算有人想伸手支援,

也会怕被连累而躲远。

无奈之下,他只好回乡。

在故乡的小医院,

他成为了产科的主任,

要求所有的医生、护士,

严格执行消毒双手与器械的要求。

在这项规定推出后不久,

医院产褥热发生率急剧下降,

平均死亡率仅为0.85%,与此同时,

维也纳总院产科产妇的死亡率,

直线上升,高达15%!

伊格纳兹不知拯救了多少产妇。

随后,他连续撰稿,发表论文,

1861年,他用德文出版了,

《产褥热的病原、症状和预防》,

书中详细描述了他的理论与实验,

回应了攻击他的言论。

虽然这本书,

被后人们称为:

"科学史上最有说服力、

最具革命性的作品之一。"

依然无法改变伊格纳兹的处境。

由于遭到反对者的强压,

医学期刊都不敢发表他的作品。

没有一个人敢出来援声他,

没有任何人敢站在他这一边。

因为那些人心里非常清楚,

只要和他站在一起,要面对的,

是整个医学界权威的全面驱逐。

伊格纳兹像个孤独的斗士,

怀着悲愤之情,言辞越发激烈,

四处与人论战,一次次言论升级:

"你们这些老顽固太可怕了!

那都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啊!

看看维也纳医院的高死亡率,

那是明摆着赤裸裸的事实!

你们全都是谋杀者!"

在孤立和重压下,

伊格纳兹情绪越发不稳定,

尤其听说维也纳总医院里,

依旧有那么多产妇不断死去,

他感到无比心痛、自责,

不知该如何拯救她们。

他也为以前的自己而愧疚:

"不知道当初接触尸体的我,

到底杀死了多少年轻的生命…"

在孤独、愤懑和无奈中,

他被认为患上精神疾病,

竟然被强迫送进精神病院。

半个月后,他试图逃跑,

却遭到了守卫残忍的殴打。

受伤的他不幸感染细菌,

很快就死于败血症,

年仅47岁。

没有人关心他的死,

依然是由于那个原因,

直到伊格纳兹死去,

也没有人敢站出来声援,

尽管有人阅读了他的理论,

也看到了消毒器械后,

死亡率一直下降的事实,

但无人敢跟整个医学界作对。

造物弄人,在他去世两年后,

巴斯德发展出微生物学基础理论。

伊格纳兹认为尸体中的"致命物",

终于被人在显微镜下看到。

李斯特的论文与理论,

随后确定了消毒的重要性。

外科手术的术前消毒步骤,

这才在全世界推广开来。

伊格纳兹得到了正名,

当初被视为医学叛徒的人,

被人们称为"母亲的救星"。

后来,人们为他建纪念馆,

竖纪念碑,连布达佩斯,

最著名的医科大学,

都用他的名字来命名。

但这显然太晚了一点,

一个年轻的、追求真理的医生,

已经痛苦地离开了人世。

直到他死前,他还惦记着:

"回首往事,我只能期待有一天,

终将消灭这种产褥感染,

并用这样的欢乐,

来驱散我身上的哀伤!"

伊格纳兹只是个平凡医生,

却在发现了医学上的谬误后,

为修正这一错误奋斗一生,

奔走呼号,不惜搭上自己的性命。

如果没有他的强行规定,

故乡医院还有更多产妇死去,

即使在被整个学界驱逐、迫害,

他也没有停止追求真理的脚步。

他是一个悲情的英雄,

也让我们看到了人类的荒谬!

其实在文明行进之中,

这样的恐怖的事又何止一次?

当一个蛮力、高高在上,

以正确自居的集体不顾事实,

为了维护自己的地位和利益,

粗鲁地将世间黑白颠倒时,

试图揭示真理、说真话的人,

反倒会被摁倒在地!

有时,不是真理被遮蔽,

而是权威的根基太牢固。

似乎在权威眼中,错误无法正视,

正视就是否定自己。

维也纳大学

与此同时,

旁观者、自顾者们,

都只好选择敬而远之。

有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有人选择明哲保身,

有人为谄媚而背弃。

这样的困局,一定不止一次,

可也许,如果有更多人声援,

更多人选择正视错误,

敢于发出更多质疑的声音,

伊格纳兹就不会那么早死去,

权威就变得不那么不可撼动。

就像著名的"鸡蛋与高墙",

高墙再坚硬,也是冰冷的石头,

鸡蛋再脆弱,也是温暖的生命。

那些怀揣温热心灵的人,

如果手挽手站在一起,

也许能一起孵化鸡蛋,

让它冲破冰冷的高墙。

来源:一日一度

李晓明律师在北京

✟ 一个基督徒律师的思考与见闻 ✟ 

新浪微博:@李晓明律师在北京

敬畏耶和华是智慧的开端,

认识至圣者便是聪明。(箴言9:10

长按上方二维码,与✟李晓明律师

为您点播《加油耶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