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意中做错事的时候,不少人随着时间流逝,会选择和解。
不仅是受害人与做错事的人和解,犯错的人也与自己和解。
但今天这部片却告诉我们,不是所有错误都能被忘记,也不是所有的结都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解开。
作者:头条君
来源:电影头条(movieiii)
经作者授权发布
每次我写R级片,总有一票人说这是祖国的花朵插在牛粪上了。
我不管,我还是要写R级。
而且,要给你们推荐最好、最深刻的R级片。
就像今天这部——
《海边的曼彻斯特》
Manchester by the Sea
烂番茄新鲜度96%。
Metascore96分。
豆瓣8.6,好于91%剧情片。
IMDb8.2。
尺度分级IMDb有标示,是R级,我不瞎说。
在这里,需要澄清一下,R级不是只指露到什么份上、船戏多不多,暴力、脏话过多等也可能被定为R级。
《海边的曼彻斯特》是一部生活流电影,气质肃穆,床戏寥寥。想撸一把的童鞋,可以退下了。
卡西·阿弗莱克饰演的男主李·钱德勒,在酒吧被姑娘搭讪。
然后,按美国片的套路,他们应该约一发吧。
可是没有。李没啥热情,他俩尴尬了一下下,各自恢复冷漠脸。
一个对性没兴趣的成年人,怎么释放自己?在李的身上,答案是暴力。
同一酒吧,他跟人干了一架。
而他的侄子,不到18岁的帕特里克,正是性趣浓厚的年纪,浓厚到是个渣直男。
同时交俩女友。
随时准备来一发。
如果以帕特里克为主角,这片就是一部荷尔蒙直喷嗓子眼的青春片。
但它不是,李是绝对的主角。
帕特里克像是一个年轻版的李,精力旺盛,生活糟不糟糕,家人在不在,不会完全影响到他的热情。
王小波不也说了么,年轻人最美好的,在于他们的远大前程。
李也不是没有过时刻亢奋的时光。
喜欢孩子。
哄完孩子,澡还没洗,他就想和老婆嘿咻。
和一堆朋友玩到深夜。
而人生这玩意,生生把李从帕特里克变成了性冷淡的暴力丧逼男。
他不止对性没兴趣,甚至对生活、对未来也没兴趣。
他很丧,于是片子很丧。为什么如此、怎么面对人生之丧,就是全片所要讲的。我常说某些电影对生活只是蹭蹭一点也不深入,而这部电影,绝壁是R级的深入。
电影没有吼着我要怎么怎么深刻。
导演的白描式镜头,冷静到近乎冷漠,但你在不动声色与声色微动中,可以看到一个男人与一种生活深处的苍凉。我们与镜头一起,从浅、从表层进入,抵向人与生活的幽深处。
我甚至想动用一个有点恶心的句式,来推荐这部电影:看完如果感受不到李的痛苦,你一定不是人。
再说一下,生活流电影一般不惧剧透,这片也是。怕剧透的童鞋,请慎重继续阅读。
李是个杂工,在波士顿干活。
脾气很臭。
生活很…低调。
这是开场。
一天,他接到一电话,哥哥不行了。
主线特别简单,即李给哥哥料理后事。
他的回忆,叙事的闪回,让我们知道了李为什么离开家乡。
意外事故造成孩子死亡。
意外是他造成的。他和妻子离了婚,他无法原谅自己,他离开了故乡。
所以,李的返乡不是一次简单的返乡。
他得面对过去,面对过去的人,面对过去的痛苦。
就像他不接受女人搭讪一样,现在的他,对谁都是一副冷漠脸。他将自己封闭,将自己与世界隔离。
哥哥要求他当帕特里克的监护人,而帕特里克的朋友都在“海边的曼彻斯特”。侄子不想离开,他不想留下。
和前妻的一场戏,发生于将近2小时时。情绪克制了好久的他们,终于崩了一回。
他。
她。
不怕你们笑话,我在此哭成狗,直至片子结束。
这冲击力让我觉得,当年斯皮尔伯格说看张艺谋的《归来》哭了一个小时,可能不只是宣传套路,或许是真戳中泪腺了呢。
之前推丹麦电影《总有一天》时(我看了那么多限制级电影,但却不敢看它……),不少人这样回复:
我理解这种感受。
但我想说,不要因为所谓致郁,就拒绝观看《海边的曼彻斯特》。
虐童那些是现实世界中的极致黑暗,而《海边的曼彻斯特》是日常化的,讲一个人如何面对失去,如何承受失去的痛苦。
帮侄子搞定发动机的麻烦后,李露出了少见的微笑。
只是,这微笑并不意味着他与过去和解。
最终,他还是选择离开。
为什么?
因为他过不了那道坎。
和解是电影喜欢的套路式结局,这片没用。
卡西·阿弗莱克,“蝙蝠侠”本·阿弗莱克的弟弟,他的表演低调内敛,在抓马横行的好莱坞世界,绝对是股清流。2017奥斯卡还未颁奖,但我心目中的影帝已定,就是他。
美国电影不只有好莱坞擅长造梦,也有独立电影打破幻觉。
沉入梦想与幻觉,固然是娱乐的道德。而当我们谈论电影时,我们谈论的就该全是娱乐?
在娱乐的意义上,《海边的曼彻斯特》不只儿童不宜,成人也不宜。
无法与过去和解的李,得继续活下去。
明天,太阳会照常升起。感谢这部电影,用一个人的痛,警醒了自己身处的日常。
尽管你可能看上去一无所有,但没有失去,其实就是拥有全部的幸福。
想看的,A站(AcFun弹幕视频网)、b站(哔哩哔哩弹幕视频网)有在线。
▼看更多精彩内容
↓点击阅读原文,看更多前女友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