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
在魔都的吃货,都是
很幸福
,并且多少是有点
骄傲
的。
有什么好吃的从外国要进入中国大陆市场,这第一家店,往往是开在上海的。远的不说,近的就有
大排长龙的Lady M
啦,
美国最早的连锁汉堡店White Castle
(这两家阿花都去探过,戳蓝色字可以看)等等。那些享誉全球的
名厨
进军中国的第一站,你猜怎么着,也常常是上海,Joël Robuchon、Jean-Georges Vongerichte(等我局攒够经费也许会去),掰掰手指还能数出一大堆。
这种“
先人一步
”的优势或者说传统,可不是现在才有的。今天,局座就要带着大家伙来扒一扒开
美食界的“上海第一家”
们,追寻那些如今让我们熟悉并且念念不忘的美食,到底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融入这座城市的血脉的,以及
它们现在都还好吗
?
以下是好久没有出场的目录君——
目 录
上海第一家
北京烤鸭
上海第一家
清真牛羊肉火锅店
上海第一家
24小时便利店
上海第一家
做栗子蛋糕的西点房
上海第一家
德式西餐厅
上海第一家
川菜馆
上海第一家
潮汕砂锅粥店
最后,还有一个
彩蛋
嘘,知道答案的胖友们也不要剧透,拉到下面看看你猜的对不对。
本篇进度条着实感人
,可对照目录先
寻你最感兴趣的部分下拉进行阅读,当然传统姿势
先转后看再评论点广告
,局座最是欢迎了。
说起北京烤鸭,很多人脑海中的第一反应要数“全聚德”了吧。但全聚德开到上海,不过是这十来年的
事,更不要提近年来的新贵、米其林加身的大董了。在京城烤鸭名店进上海之前,上海人就不吃烤鸭了
吗?当然不是,
上海人对烤鸭,别提爱得有多深了
。1928年,上海未来的第一家北京烤鸭店的诞生了。
之所以说是“未来的”,原因是燕云楼起初是粤菜馆来的,原名“味雅”,创办人叫王定源。多年经营
之后,生意并不见好。随着彼时京菜在上海滩兴起,1936年,王定源看准趋势,决定以京式风格重新装修,
并花了重金聘请了北京与天津的名厨掌勺,引进了北京烤鸭等名菜,
“燕云楼”在上海一炮打响
,以至
于有了“北有全聚德,南有燕云楼”的名号。
时移世易,如今的燕云楼没有全国连锁的全聚德那么风光,但也远不至于到“萧条”的地步。局座在某个工作日的中
午跑过去,
燕云楼客堂满座
,慕名前来的食客依旧络绎不绝。
燕云楼在云南南路上的总店很醒目,一共分为六楼,一、二楼是供散客吃饭的大堂,其余楼上的都是包厢。大堂
里就餐的基本都是已经花白了头的阿姨爷叔,和少数在附近工作的年轻人。
还好地方大,还有剩余的位置,局座选了个靠窗的桌子,便迫不及待地翻看菜单准备点餐。
Ξ
局座点单
北京烤鸭(半只)79元
韭黄炒半鸭丝(小) 18元
秘制半鸭汤(小)10元
菊花蟹斗 38元
糟溜黄鱼片 58元
北京烤鸭
半只烤鸭79块的价格,比起全聚德和大董来说,是
非常亲民
了。烤鸭上来的速度还挺快的,
下单后十分
钟就上菜了
。数了下半只大概被分成了25片左右,和老北京鸭肉和鸭皮完全分离的形式不同,燕云楼的
烤鸭是去骨
带皮连肉
的,虽然吃不到“片皮鸭”了,但这可能也是他家特色吧。
烤鸭皮一点都不油,皮与肉之间的脂肪层已经完全被逼出,所以显得烤鸭皮薄如蝉翼,
口感上
是爽脆的
。局座个人并不喜欢“片皮鸭”鸭皮那种一咬一口油的感觉,这样连皮带肉的吃,反而觉得清
爽了不少。
吃片皮鸭肯定少不了面皮和黄瓜京葱啦。每张面皮都呈
半透明
的状态,举起来居然能把随行Y探员的大脸
遮住(Y探员:喂喂,明明是我脸小啊)。
黄瓜和京葱丝的摆盘乱糟糟的,但是还算讲究,
黄瓜丝去了黄瓜皮
——局座吃过多少家片皮鸭的黄瓜丝
,都是带着又苦又老的黄瓜皮,影响口感啊。
Y探员抢先局座一步,“局座局座,看我给你表演!”
局座很想装作不认识她……说回烤鸭,柔韧的面皮包着黄瓜的爽脆、京葱的刺激、鸭皮的脆香、鸭肉的嫩香再配上酱汁
,绝对满足。
秘制半鸭汤
除了每桌必有的片皮烤鸭外,这个小锅烤鸭汤在台面上也是随处可见。而且小份的价格只要10块钱,图
上这一锅就算小份了,足够两个人吃。
本以为价格那么便宜的鸭汤里应该都是白菜吧,往里捞了捞发现里面有
一整只鸭腿
还有
两大块鸭胸肉
,
分量十足,应该是刚才的烤鸭片完剩下的鸭肉。虽然鸭肉量大,但是懂吃的人都明白,这锅鸭汤的
精华
可都在汤里
啊。鸭汤一点都不油腻,可能油脂被白菜都吸收掉了,汤里融进了烤鸭的香味,喝多了也不会口干,就一个字:鲜!
然而,吃完回局里和在北京待过一段时间的B探员说起10块钱的鸭汤的时候,她撇嘴一笑说:“
呵,在北京吃片皮鸭,鸭汤都是免费送的,这里还收10块?”
好吧……
韭黄炒半鸭丝
为了解决片皮鸭剩下的鸭肉,燕云楼也是费尽了心思,这道韭黄炒鸭肉丝的量也是炒鸡大,同行摄影师
包子没参与点餐,便让她猜下这盘菜的价格,“在这大饭店,少说也得四五十吧”,听到这盘菜只要18
块的她,下巴都快掉了下来。没错,燕云楼的
性价比着实惊人
,而且这还是小份,难怪总能吸引那么多
阿姨爷叔来光顾了。
韭黄丝虽然颜色偏青,但很嫩,鸭肉丝增加了肉鲜味,吃一口就能发出“哐哧哐哧”的声音,清爽脆韧
,本来不想吃米饭的局座和同行探员不约而同的都想来碗热乎乎的白米饭当盖浇饭配着吃。
菊花蟹斗
秋天就该吃蟹啦,于是局座就点了店内人气菜之一的蟹斗,等了好一会才上桌。38元一个不便宜,但蟹
斗个头不小,里面的蟹粉还挺足,能明显的看到蟹黄和蟹腿肉。吃下来,味道就没有烤鸭处理的那么好
了,
腥味较重
,虽然加点醋会掩盖掉些许腥味,但蟹肉的清甜口味也被掩盖了。感觉在什么餐厅都该点
它家擅长的菜,蟹什么的嘛,还是去专门吃螃蟹的店点吧。
糟溜黄鱼片
这道菜是服务员的推荐,上来看起来粗糙得很,一共也没几块鱼,吃上去味道尚可。黄鱼片又大又厚,
刀工稍显粗糙,幸好吃上去没有鱼刺,可以大口享用。鱼片
肉质细腻
,表面没有多余的面粉,鱼肉轻柔
地拂过舌头,就滑了下去。微带酸的调味也不会抢了鱼片的风头。嘛,做菜功夫还是在的,要是再细致
一点,稍微注重点摆盘就好了。
总体来说,燕云楼随便吃吃还是OK的,环境不错,菜价实惠,味道尚可,就是不如那些知名烤鸭店那么
精致,倒是
颇有几分北方馆子的粗豪
,馋烤鸭的时候,来过个嘴瘾不错。
云南南路真可谓是藏龙卧虎,刚说好第一家北京烤鸭的燕云楼,你看,不足百余米的脚程,在路口
颇有
伊斯兰风情
的巨大建筑就是上海第一家吃清真牛羊肉的火锅店---洪长兴。BTW,洪长兴和燕云楼目前同属于
杏
花楼集团
,你在上海吃到的老字号,十有八九是隶属于杏花楼的……
说回洪长兴,这家来头可不是一点点大,由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马连良的二伯父马春桥在光绪十七年
(1891年)始创,原为“马家班伙房”(感觉就是个自家食堂的意思)。因为马家是回族人,所以做的
也是清真食品,之后马家返京,将此店送给好友洪三巴,其后取名为“洪长兴”,从北京请来一批名厨
,开始重点经营涮牛羊肉锅,这才有了上海第一家涮羊肉火锅了。
探店的这天,刚走到店门口就被排着长龙的队伍给吸引过去,原来是洪长兴外带点心铺,被围观的是他
家的
招牌牛肉煎包
。
两面金黄,看着就很馋人。虽然玻璃窗口的菜单上还有许多种点心,如牛肉锅贴、牛肉烧麦等等,但是
晚上似乎只卖牛肉煎包了,忙碌的阿姨说是因为来不及做。一锅牛肉煎包就30个,不多不少,来购买的
人少则两三个,多则十几个地拎回家,每次刚出炉的牛肉煎包不出几分钟就卖光了。
在局座前后排队的几乎都是阿姨爷叔,有个白衣大叔很有劲,说起老上海美食也是滔滔不绝,一会儿讲
起哪里哪里的辣肉面好吃,一会儿又说哪里的馄饨味道不如从前,旁边的阿姨也跟着附和,看来吃货永
远是不分年纪的啊。大概局座老了以后,也是这幅“德性”吧哈哈。
在谈笑声中,漫长的等待也变得有意思起来,不知不觉一锅新的牛肉煎包就出锅了,赶紧买了两个外带
到店内去吃。
走进堂内,是有点复古的装修风格,有点Art Deco的意思。夜间营业刚才开始,所以人会稍显的比较冷
清,但吃到六七点钟的时候,店里便人声鼎沸了。
Ξ
局座点单
传统木炭锅(小) 25元
热气肥羊肉 42元
牛舌 52元
牛肉春卷 12元
自制酸奶 10元
牛肉煎包(外带)7元(3.5元一个)
牛肉煎包
好不容易买到刚出锅,一定要趁热吃,于是在火锅上来前,局座和同行的探员就一人夯了一个下去。煎
包的缺点是外皮的
面粉偏厚
,汤汁也少,优点是个头大,顶饱,肉馅是纯正的牛肉,没有乱七八糟的白
菜作为辅料,总体来说还是挺好吃的。
传统木炭锅
店内有火锅和点菜两种选择,局座当然是冲着火锅来的啦。紫铜锅一上来,心情立马就有点嗨了。清汤
锅里有大葱、生姜和枣子,在水烧开前,服务员在锅炉上加了个像烟囱似的物体,服务员说这叫“把火
”,它的作用是能让火烧的更旺,使水开的更快。
蘸火锅的是洪长兴自制的调料,不像一般涮羊肉店是麻酱,这里主要是
花生酱和酱油
,搅匀尝了一口,
比平时吃的花生酱要咸些,香还是很香的。
自制酸奶
在等水开前,买了一杯他家的自制酸奶,前不久我局刚测评完
网红酸奶
(戳👈蓝色字可以直达),局座觉得洪长兴家
的分分钟能秒了网红啊。酸奶是冻状样子,用勺子轻轻挖开,立马露出漂亮的裂纹,入口如豆腐般滑嫩
,不会像其他家的酸奶过酸,甜味轻而淡雅,就这小小的一杯,吃下去就很满足。
热气肥羊肉
42元一份的热气羊肉大概半斤不到一点的样子,每片肉都是被切的很均匀的长条,从外观上看肥花不多
整体偏瘦
,鲜红的颜色很是夺人眼球。羊肉也可以论斤卖,100块1斤,胃口大的可以一斤一斤点。
等到锅内水开,终于可以涮羊肉啦。
夹起一片肉轻轻放到开水中,只需10秒左右就能看的羊肉从生的鲜红变熟的粉白,肥花适中的羊肉既有
脂肪自带的独特香气又带有软嫩的口感,一点膻味都没有,但保留了最纯正的羊肉味,果然,秋天能吃
到肉才是最幸福的啊。
牛舌
尝完涮肉再来试试牛舌,一份大概25片的样子,量还是挺多的。这里的牛舌都被切得很薄,表面纹理也
十分漂亮。同为杏花楼旗下的饭店,感觉洪长兴的摆盘倒是比燕云楼讲究一点。
牛舌同样不出10秒就可以吃了,因为很薄所以涮的时间要比热气羊肉更短些,白中透粉为最好,局座第
一片失手烫久了,但口感依旧感人,嚼在嘴里的弹性十足,一尝便知是相当
新鲜的货色
。
牛肉春卷
最后这道牛肉春卷就一般般了,包在春卷里的基本是白菜,一口、两口下去找不到牛肉,还以为是不是
店家上错菜了,来了个素春卷。好不容易才发现一个条状物以为是牛肉,定睛一看确是香菇,差不多
整
个吃完就1根牛肉丝
……
被牛肉春卷搞得士气大减,心中不服,余光瞥到旁边一桌的爷叔吃羊肉串那是津津有味,遂加单。
+
局座加单
羊肉串被串在铁棒上,拿在手上特别有分量,每粒肉都很饱满,撒着孜然和芝麻格外诱人。马上扯下一
块肉嚼到嘴里,外皮的焦脆、嫩里的柔嫩,唇齿留香,真是满满幸福感。这里的羊肉串是局座活了30多
年吃到过最好吃的,之一,真是甩什么耶里X丽30条街啊,要不是之前的热气羊肉,酸奶,牛肉煎包给塞满
肚子,局座肯定要再点个十串八串才满足啊。
羊排
羊排的点击率也颇高,味道果然不负所望,鲜嫩多汁,每咬一口就会流出汁水,一点膻味都没有,最里
面的肉还能见到微生的粉色,火候把控到位,这个羊排局座是要给双百分的。
吃罢,一不小心又给自己加了膘,如果你来洪长兴,记住局座给你们的六字箴言:纯点肉,没错的。
这家店厉害了,不仅仅是上海第一家,也是全国第一家的24小时便利店。
图片来自网络
和局座穿越到1968年,这年,星火日夜开张,在西藏路新闸路路口,原本是茶叶店的商铺被更名为“星
火日夜食品商店”。当时有个顺口溜叫“太阳三尺高,门板都关牢,太阳一落山,东西买不到”,商店
的营业时间普遍很短,你上班它开门,你下班它关门(就跟今天的银行似的),在这种大环境下,经理
王裕熙就开了这个在夜间也能为民服务的星火商店。
图片来自网络
那到底是什么,吸引人当时的上海人通宵达旦地去抢购?不是填饱你半夜空虚寂寞冷的关东煮,也不是
半夜应急要用的生活用品,而是手上即将过期的票证。
现在的90后可能无法想象一个没有票证就无法生存的计划经济年代,但对半夜排队大概不陌生(想想
iPhone、椰子鞋、HM合作款就懂了)。那时候物资匮乏,日用品供货紧张,如果手头即将过期的票子还
没用掉,即使是三更半夜,也是要爬起来赶到星火日夜去买的,当时上海仅此一家,别无分号。
如今的星火日夜商店,已经搬迁至西藏北路北京路路口,招牌也重新整修过,但不变得还是门口那些人
头涌动的人们,和24小时的营业时间。不过它也算有发展,目前在南京东路近江西路开了一家分店。
和现在的全家、罗森这种便利店不同,星火商店主要还是以售卖食物为主。其中要数门口摆放的各类糕
点和零食最为畅销。
要想看清货架上的所有商品,必须要穿过阿姨爷叔的人形肉墙才可以,即使局座身材魁梧也勉勉强强才
能挤进去。
阿姨爷叔太热情,局座只能绕到营业员背后才能看清他们到底在买啥。大家争相购买的多以
进口饼干巧
克力
为主,营业员的卖力叫卖,再加上实惠的价格让走过路过的人都不想错过。
局座不是第一次来了星火日夜,每次来总能看到不一样的食品在热销。前一阵是某知名巧克力三大块只
卖10元,这次最畅销的要数这个国外的盒装饼干了,几乎人手一份,两大盒才15元。
不禁有点纳闷这里的东西怎么那么便宜,有的零食是接近食品保质期最后几个月低价售卖这局座能理解
,还有一些刚生产不久的,为何售价也那么低呢?
带着疑惑问了营业员阿姨才知道,原来星火东西卖的那么便宜主要有三大原因:
1.
星火是国营老字号,不是私营,所以价格向着老百姓
2.
他们有自己的特殊购货渠道
3.
主张薄利多销
好吧,怪不得生意一直如此火爆了。
除了店门口的各种进口零食,店内还有卖各式葡萄酒、干货、腊肠火腿,比较像是迷你版的第一食品商
店了。
在店内正中的一块区域,局座还找到小时候吃的这种圆形小饼干,这么大一包只要10元,价格感人,看
看日期还是新鲜的,立马左右手各抱一包。
回头一看,Y探员像发现新大陆一样,只听见一会指着这个说:“诶!这不是小时候吃的那个……”,一
会又说:“哇塞,这个怎么那么便宜……”,回过神,购物篮已经满满当当,局座只能在旁默默感叹女
人的购物欲真是一开始就刹不了车啊。
夜晚8时许,局座又路过星火,“星火日夜24h食品商店”的招牌亮了起来,怀旧的气氛比白天更浓郁了
一些。门口的人群依旧不减,店内工作人员说到10点半值夜班的阿姨会把两扇大门关了,留一扇小门方
便有需要的人们进店挑选购买。
来星火日夜的年轻人不多,但局座真心推荐你们有机会来这儿逛逛,肯定能淘到点好吃的。还有那些外
地的朋友们回老家想带点伴手礼回去的,别去什么第一食品商店了,这里可实惠多了。
上海滩鼎鼎大名的凯司令创建于1928年,到现在已经有80多年的历史。之所以取名为凯司令,则是因为
纪念北伐战争胜利。当年,旧上海时髦的商界名流,也像今天的小青年一样喜欢吃西餐买蛋糕,Fashion
得不得了,因此上海滩的西餐西点业也就在那段时间风起云涌,诞生了不少名店,凯司令就是其中之一
。
当年一般人家的小年轻,若能在凯司令二层的卡座坐坐,或是买上个蛋糕,也算是相当“扎台型”的了。
如今的凯司令总店在南京西路的醒目位置,一楼是面包房,人气还是挺旺的。最让人垂涎的就是冰柜里
的各式蛋糕。
从
哈斗、软牛俐、拿破仑
到各种式样的生日大蛋糕,品种丰富,应有尽有,如果不是心中早已经有目标
,你会在他们跟前驻足挑选很久,因为每一种看起来都很好吃啊。不过局座今天不是来外卖的,而是要
学当年的小年轻,上楼吃蛋糕。
凯司令的大楼除了二楼包给了另一家港式餐厅,三楼是他们家的西餐厅。如果你在楼下买了蛋糕想坐下
来小歇一下,可以上三楼找一个靠窗的位置,点一杯咖啡静心享受。在这用餐的大多同样是上了年纪的
阿姨爷叔。
Ξ
局座点单
一楼外带
原味栗子蛋糕 11元
巧克力哈斗 9元
掼奶油 11元
奶油栗子蛋糕
原味栗子蛋糕
都说是上海第一家卖栗子蛋糕的西点房了,那栗子蛋糕肯定是凯司令家的“台柱子”啊,平时只在一楼
消费的局座,这次来到三楼翻了菜单才看到原来三楼也有卖栗子蛋糕,和一楼11元的原味栗子蛋糕不同
,三楼的价格翻了翻要25元,味道是奶油的,那必须要点一个来尝尝了。
从外观上来说两者就大不相同,价格更高的奶油栗子蛋糕放在餐碟中,还有小星星形状的糖片和巧克力
作为点缀,虽然不怎么洋气,但也算有摆盘了。而装在纸盒里的原味栗子蛋糕就显得朴素不少。
挖开蛋糕时能明显感觉到,奶油栗子蛋糕表层的奶油比原味的质地硬一些,应该是打奶油的时间不同所
导致的,口味上奶油味的奶味更重,而原味细软清淡。
内里的栗子馅也各有特色,奶油味的颜色稍浅,连栗子里都是加了牛奶的,味道更甜。而原味的则是纯
栗子馅,还能吃出些许栗子颗粒感,在口中咀嚼越吃越香。
要局座在两者中挑一个的话,局座更偏爱一楼11元的原味栗子蛋糕吧,比起奶油味的更喜欢原味纯正质
朴的味道。当然,喜欢甜口和重奶油的也可以尝试三楼的奶油味栗子蛋糕。
哈斗
凯司令的哈斗,也算是
食鉴局的老朋友
(对,哈斗我们也测过,戳👈蓝字直达)了,一直很热销,晚上6点下班你再过来,很可能就卖光了。个头
挺大的,表层是巧克力酱,中间是硬酥皮,里面包裹着奶油,口感丰富,最关键是不会很甜。
掼奶油
看到掼奶油三个字,幸福感已经要Up了。掼奶油也就是鲜奶杯,与普通鲜奶油还是有区别的,做法上是
把鲜奶油打稀,添了蔗糖用机械的方式混入,使其膨胀从而做成的乳制品,口味上更加香滑,但是对于
局座来说是偏甜了些,适合喜欢吃奶油的童鞋们,当然热量肯定是不低了。
美式咖啡
如果蛋糕吃腻了,那配上一杯纯美式就完美了。要局座说,与其去那些一排队就是几个小时,一份甜品
动辄上百的网红甜品店,不如来这里吃个下午茶,人少清静,物美价廉,靠窗的位子也不难找,看看南
京西路的风景也是不错。
凯司令西餐厅也是张爱玲最爱来的西餐厅,就是不知道这里的正餐味道如何,改天晚上一定要来尝试一
下。
关于德大西餐店的历史,局座也是花了一些功夫查阅的。结合各方介绍,总的可以归为一下几点。
1.
其实德大的创始人是德国人,创始年代是1887年(为上海地方杂志采用)或1897年(现为德大采用)
。创始时间的争议主要围绕着是否要算中国人接手的时间算起。
2.
原先的德大不是西餐馆,是德国人开的牛肉店,一楼专卖新鲜牛肉,之后又在二楼开设西餐部。但由
于之后当时中德交战,政策不允许敌侨在上海经营任何产业(也有说法是德国人要回去服兵役),后由中国人陈安生接手。
3.
德大前后三次变迁,原地址在塘沽路175-177号,1946年搬迁在四川中路,直到本世纪初,才最终迁至
南京西路,后又在云南南路上开设分店,也就是如今我们能吃到的德大餐厅。
家中老爷子听到局座要去德大吃饭,情不自禁地侃起来:“我年轻的时候(大概20多岁),每个礼拜要
去德大好几次咧,一楼么切切咖飞,切好到两楼切饭,每次就点三样东西,
蛋炒饭,炸猪排,罗宋汤
,
店里的一个男服务员一直不刮胡子,我们和他很熟了,都叫他阿胡子,也不知道他现在还在不在了…….
”
没想到老爷子以前还挺fashion啊,毕竟以前他的同龄人都在穿中山装的时候,全校就他一人穿牛仔喇叭
裤,在学校还引起关注,但也引起了爷爷的注意,当兵的爷爷第二天就把他的喇叭牛仔裤给撕掉了……
这事在我们家,每年年夜饭都要拿出来当笑话讲。
“以前四川中路那里的德大人老多的,去晚了位置啊么了……”老爷子补充道。
带着家里“老克勒”的回忆,来到了南京西路这家德大西餐社,一进门是甜点区,花样虽然比不上凯司
令多了,但也是各有特色。正值午饭点,局座早已经饥肠辘辘,便快步向二楼走去。
进入大堂内,一眼望去,几乎找不到空桌,和各种新式的西餐厅比,这里的装修就很有年代感了,没有
华丽的吊灯,奢华的装饰。但怎么讲呢,还蛮有情调的,红色榉木板,幽暗的灯光透露出满满上海老情
怀。伴着年代感的装修,用餐的人群也几乎是上了年纪的人们。
好不容易找到一个位置,点些什么局座心中早已有了个大概。
Ξ
局座点单
德大色拉 15元
罗宋汤 15元
炸猪排 25元
蒜香面包 10元
巧克力熔岩蛋糕 35元
原本想尝一下老爷子口中心心念念的德大蛋炒饭,被服务员告知已经不做了,有些遗憾。德大的价格,
感觉
还停留在十年前的水平
,这点还是要肯定的。
德大色拉
土豆色拉秉承了西餐“盘子很大,分量很少”的特点,但摆盘还是用过心的。土豆煮的很酥,半泥半块
状和火腿青豆拌着色拉搅拌在一起,和家里姆妈做的味道有的一拼。
罗宋汤
罗宋汤也是必点菜,依旧能吃出家里的味道,牛肉、卷心菜、胡萝卜一样都不少,番茄汤是用生番茄煮
熟后加了番茄酱慢煮熬制的,特别浓郁,微酸中又带着甜,这滋味估计和老爷子年轻那时的老味道一毛
一样。
炸猪排
不晓得“罗宋汤和炸猪排”这个最佳拍档的吃法是不是出自于德大,在上海,喝罗宋汤就要搭配炸猪排
才能过瘾的。猪排块头不小,比“鲜得来”大方多了(当然两者做法不同,戳蓝色字可以看
排骨年糕测评
)所谓圆满正
是如此吧。
蒜香面包
蒜香面包也是必点,最佳吃法是蘸着罗宋汤,让它吸着汤汁再吃,而且可以软化面包不会觉得太硬难嚼
,味道也是一级棒。
巧克力熔岩蛋糕
熔岩巧克力配有迷你酸奶和水果,刚挖一勺巧克力,巧克力酱便渗出来,熔岩是有了,但味道一般。
局座在此用餐期间,发现了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不少头发花白、穿戴整洁的老人,独自一人来这吃西
餐,这在其他西餐厅是不多见的。或许他们年轻的时候也是德大的常客,已经习惯了这里的老味道,也
许他们都有着自己的一段故事吧……瞬间脑补了很多画面,一度很想凑上去聊聊天,但看着他们用并不
利索的手慢悠悠地吃着饭的样子,就不忍心去打扰了。希望他们可以在这个美好的中午,好好享受。
在座爱吃川菜的各位,应该没有几位晓得上海滩川菜的“老祖宗”就是这家开在南昌路雁荡路路口,名
叫“洁而精”的饭店吧。起初局座听闻这个店名,还以为是哪家洁厕灵的牌子呢(老板表打我)。
这家饭点历史也不算短了,开业于1927年,诞生之初,打出的旗帜并不是川菜,而是云南菜。云贵川的
地理位置相近,口味基本都以辣为主,当年的顾客也不太分得清。那时,北伐军开进上海,队伍里的云
南、贵州、四川籍贯的人不少,生意还算过得去。之后,这批吃客走了,加之经营不善,几乎要倒闭。
后来换了人接手,着手改革,将店名改为“洁而精川菜茶室”,转营川帮菜肴以及扬帮点心,聘请一流
大厨,生意逐渐好转。上世纪50年代,公私合营后,再次改名,就是如今的“洁而精川菜馆”了。
现在雁荡路的这家是之前搬过来重修装修过了的。与川菜给人的红红火火不同,店内蓝色的格调倒和店
名相得益彰,干净而整洁。来这吃饭的基本都是老年人,即使工作日,店内生意也十分火爆,一楼和二
楼几乎座无虚席。
Ξ
局座点单
洁而精凤爪 38元
生爆鳝背 78元
极品毛血旺 58元
青豆泥圆子 30元
洁而精凤爪
虽说是川菜馆,但是菜单仍然保留了部分本帮菜还有扬州小吃,第一次来局座也有点摸不着头脑,就点
了一些推荐菜尝尝味道。
凤爪与港式茶餐厅吃过的味道不同,这里的凤爪甜辣开胃,倒像是一道打头阵的冷菜作风,凤爪酥软,
筷子夹起来还会晃动,里面的香菇也很入味。
生爆鳝背
这道明显是江浙一带的菜式,78元一份的鳝背量不多,也许是食材和复杂的加工使得这道菜便宜不了吧
。到底是招牌,味道还是不错的,鳝背表皮被油炸的香脆,里面的肉质很厚,外脆里嫩,大厨火候掌握
的恰到好处,过油后又加了糖和醋爆炒,调味满分。
极品毛血旺
既然是川菜馆那就少不了毛血旺了,对于局座这个无辣不欢的人来说,毛血旺不够辣,辣度完全不是和
川菜一个档次的。这里的菜基本都做了改良,比较适合上海人的口味,味道咱不说,就内容而言还是很
足的。在毛血旺里还见到了少见的鳝背,当然,牛肉、血、腐竹也没有少,盆子底下也没有过量坑爹的
白菜和豆芽,实属良心。
青豆泥园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