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基调: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
本次证监会集中出台四项监管政策文件,是吴清主席于两会经济主题记者会上提出“强本强基”“严监严管”监管思路后,实质性政策细则的迅速落地,为监管实践提供具体的规范指引,既体现了当前监管工作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不回避矛盾、直面问题,切实回应市场关切,同时重视系统思维、综合施策,注重形成政策的有机整体。本次政策文件以“强监管、防风险、促高质量发展”为主线,率先在
IPO发行准入、上市公司持续监管、机构监管
三方面完善具体政策措施,加大提升市场投资价值。
政策方向一:严把发行上市准入关,加大关注上市后盈利及分红。
《关于严把发行上市准入关从源头上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意见(试行)》贯穿发行上市全链条,突出各环节主体责任。证监会有关负责人于新闻发布会上也提到,对于上市门槛有更加严格的要求。
一是严防财务造假、欺诈发行,严审企业经营财务信息。
严禁以“圈钱”为目的上市,严审“伪科技”、突击冲业绩等问题;研究要求拟上市企业的有关股东在招股说明书中承诺,上市后三年内业绩出现大幅下滑的,采取延长股份锁定期等措施;强化对拟上市企业的客户、供应商、资金流水等方面的审核力度。
二是研究提高上市财务指标,从严审核未盈利企业,
要求未盈利企业充分论证持续经营能力、披露预计实现盈利情况,就科创属性等逐单听取行业相关部门意见;优化板块定位规则,实现多层次资本市场功能衔接。
三是引导资本健康发展,保护投资者利益。
从严监管上市前突击“清仓式”分红、高定价超募等情形;要求企业上市前制定上市后分红政策等回报中小投资者措施,并充分披露;加强拟上市企业股东穿透式监管,防止违法违规“造富”。
四是平衡投融,
综合考虑二级市场承受能力,实施新股发行逆周期调节。
五是大幅提高现场检查比例,使现场检查覆盖率不低于拟上市企业的三分之一,
同步增加随机抽取和问题导向的现场检查
;
同日发布的《首发企业现场检查规定》对现场检查程序增加了不提前告知直接开展检查的机制,强调处理标准要统一,对撤回企业“一查到底”,落实“申报即担责”。另外,新闻发布会特别提到深入开展发行审核领域腐败问题专项治理,适应全面注册制的权力运行特点,从源头上消除权力寻租空间
。
据
Wind
数据,截至
2024/3/15
,
2024
年
A
股市场共有
24
家企业
IPO
上市,
2023
年同期为
53
家;
2024
年以来,发审委
/
上市委
IPO
审核通过数量为
22
家,其中,
2
月
7
日以来暂无新增审核通过项目。
政策方向二:加强上市公司持续监管,强化财务造假/减持/分红/市值管理的监管。
结合《关于加强上市公司监管的意见(试行)》和新闻发布会的相关回答,梳理上市公司持续监管的政策要点如下。
一是严打五类财务造假。
构建资本市场财务造假综合惩防体系,重点打击五类造假行为:长期系统性造假和第三方配合造假,欺诈发行股票债券行为,滥用会计政策随意调节利润的财务“洗澡”行为,通过融资性贸易、“空转”“走单”进行造假的行为,侵占上市公司利益、掏空上市公司过程中的造假行为。
二是按照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全面防范绕道减持。
严格执行减持与上市公司破净、破发、分红等“挂钩”的规定;对通过离婚、质押平仓、转融通出借、融券卖出等方式绕道减持的行为严格监管;责令违规主体购回违规减持的股份并上缴价差。
三是加强现金分红监管,增强投资者回报。
对多年未分红或股利支付率偏低的,通过实施其他风险警示(
ST
)等方式加强监管约束;多措并举提高股息率;推动一年多次分红,引导优质大市值上市公司中期分红等。
四是推动上市公司加强市值管理,鼓励实施回购和回购注销,从严打击“伪市值管理”。
将制定上市公司市值管理指引,研究将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纳入企业内外部考核评价体系;推动优质上市公司开展股份回购,鼓励回购注销,
要求主要指数成份股公司明确股价短期大幅下跌等情形下的回购增持等应对安排
;鼓励企业通过可持续信息披露、股权激励、做好投资者关系管理等方式提升投资吸引力;支持上市公司通过并购重组提升投资价值,同时从严监管“借壳上市”和盲目跨界并购,坚决打击“炒壳”行为。
其实自2月以来,A股在减持、分红、回购方面的持续监管已在逐步强化。
减持方面,
Wind
数据显示,
2024
年
2
月以来(截至
2024/3/15
,以公告日计),
A
股大股东减持金额合计约
77
亿元,增持金额合计约
127
亿元,增、减持金额相抵之后,合计净增持约
50
亿元;相比而言,
2023
年
1-8
月,
A
股月均大股东净减持规模超
300
亿元。
分红方面,
近年来
A
股上市公司分红规模和积极性持续提高,
2023
年的中期分红公布预案较
2022
年同期提高了
64%
;截至
2024/3/15
,已披露
2023
年业绩预告的公司中,已有
137
家公司披露年报分红预案(含预披露),预案分红规模合计
747.6
亿元;分行业来看,截至
2024/3/15
,煤炭、银行、石油石化的股息率居前,在
4%-7.5%
之间。
回购方面,
据
Wind
数据,截至
2024/3/15
,
2024
年
A
股市场已有
1186
家上市公司实施股份回购、合计回购金额达
547.3
亿元,分别较
2023
年同期增长
227%
和
279%
,电子、医药生物、机械设备行业实施回购公司数和回购金额居前
。
政策方向三:建设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助力增强市场内在稳定性、提升投资者长期回报
。
《关于加强证券公司和公募基金监管加快推进建设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的意见(试行)》提出,到2035年,形成2至3家具备国际竞争力与市场引领力的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具体提出7个方面的政策措施。结合新闻发布会相关回答,市场或关注以下要点:
一是引导行业机构聚焦主责主业,落实金融服务实体“五篇大文章”
,适度拓宽优质机构资本空间,支持头部机构通过并购重组、组织创新等方式做优做强,鼓励中小机构差异化发展、特色化经营。
二是维护市场稳定健康运行
,督促行业机构注重把握长期大势,强化逆周期布局和投资行为稳定性,压实券商交易管理职责,提升不同类型投资者交易公平性,维护正常交易秩序。
三是提升投资者长期回报
,强化公募基金投研核心能力建设,摒弃明星基金经理现象,建设“平台型、团队制、一体化、多策略”投研体系,大力发展权益类基金,提升服务中长期资金入市的能力。另外,政策文件还对夯实行业合规风控基础、加强从业人员管理和廉洁从业监管、强化监管执法等方面作出部署。
政策方向四: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从IPO、并购重组、创投基金等方面加大政策倾斜。
证监会副主席李超在新闻发布会上特别就资本市场如何更好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作出回应,具体提出三方面政策倾斜:一是针对未上市企业,提升资本市场
IPO
对新质生产力的包容性、适应性和精准支持力度;二是针对已上市公司,支持其利用并购重组、股权激励等工具发展壮大。三是进一步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如发展创投基金,持续提升资本市场服务新质生产力的质效。
市场影响:我国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在加快推进,一方面加大鼓励分红回购以及加强盈利要求,另一方面严格法治约束,加大违法违规查处。各环节入手加大推动投资者市场转型,整体市场回报率有望长期提升。结构上,中长期更利好于三条主线:一是受益于分红改革及稳定回报的红利策略,关注分红规模和持续性相对占优的央国企和绩优公司,目前煤炭、银行以及石油石化的股息率仍相对占优;二是受益于提升上市公司质量政策下分化的经营稳健且良好治理的上市公司大盘白马;三是联动新质生产力发展,受益于可期成长性发展的数字经济TMT、先进制造以及生物医药。
风险提示:
1)宏观经济修复不及预期;2)金融监管政策超预期收紧;3)海外资本市场波动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