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对地方政府的雪中送炭之举。”一位光伏行业资深人士对此次并购的第一反应是这样的。
润阳发展的早期,有来自地方国资股东的强大助力。润阳股份的前身润阳有限注册地本来在苏州昆山,2020年5月变更到了盐城经济开发区,并更名为“江苏润阳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据悉,此举的背后原因是盐城政府为引进高端制造业,在资金和政策层面给予了大力支持。
早在2017年,润阳股份便获得来自盐城国资的2亿元投资,并于盐城经开区建设总投资15亿元的2GW高效电池片项目。目前,持有润阳股份19.48%、11.13%的第二、第三大股东悦达新能源、盐城元润,也均由盐城地方国资实控。
有消息显示,运作上市前,润阳股份获得的政府补助高达8.23亿元,接近8.54亿元的股权融资规模,而这8.5亿元股权融资中,政府平台投入4亿元。
如果润阳股份成功IPO,将成为盐城首家市值超百亿元上市公司,而盐城地方国资的实控体作为其第二、第三大股东,将收获20甚至30倍以上财务回报。2023年,盐城全年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是482.7亿元,这笔投资的回报一旦落定,对地方财政来说,意义可想而知。
但这场IPO最终无可奈何花落去,被“晒在沙滩上”的不只是润阳的实控人。几年间,润阳不断爆出欠薪、裁员、停工、被设备厂锁设备等消息。
润阳对通威的吸引力主要是什么?
通威股份在公告中提到,“润阳股份已建立5.5万吨工业硅、13万吨多晶硅、7GW拉晶、10GW切片、57GW太阳能电池和13GW组件产能,并适当布局部分光伏电站业务,形成了自上游工业硅到终端光伏电站完整的产业链,在生产成本、产品品质、品牌价值等方面具备差异化竞争优势,并在美国、泰国、越南等部分海外市场建设了富有竞争力的产能,能够满足海外市场溯源要求。”
光伏行业资深人士认为,这段话的重心其实在后面,通威控股润阳一下子延伸了自己的海外布局。
行业分析人士认为,此次对于润阳的收购完成后,通威将具备完备的东南亚硅片电池+美国组件产能,直接获得完备的对海外出口体系。
上述人士表示,根据测算,如果后续顺利获得IRA补贴,考虑30%双反税率加征后仍有望获得4美分/W盈利,帮助通威直接切入海外高盈利市场。
公开资料显示,截至目前,通威股份自身还未在境外设立过光伏产品制造工厂。而润阳不仅在泰国、越南等东南亚有数个工厂,更在美国兴建了组件厂,在美拥有1.5GW组件产能以及部分在建产能。润阳的主力组件产品RUNERGY在美国市场的市占率排名前五。
2023年通威公开表示要提升海外市场出货占比,但海外主流市场贸易壁垒盛行,困难重重,通威亟需海外产能支持。润阳需要活路,通威需要加快布局海外,双方似乎是天作之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