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整体数据较2023年走弱,销售在4季度出现边际好转。全年来看,地产投资降幅走阔,从2023年的-9.5%降至-10.6%,绝对金额下降至10.0万亿元。销售整体降幅也走阔,金额和面积分别从2023年的-6.5%/-8.5%下降至-17.1%/-12.9%。若按月来看,投资增速整体呈逐月回落趋势,而销售则有所改善,尤其在4季度。其他表现,如新开工、竣工等,走势均和投资类似,都出现了降幅走阔,且从单月来看,并没有和销售一样出现4季度的回升。
2021~2024年是房地产去杠杆的信用收缩周期,2024年开启的是实物的滞后周期。房企的收缩从2021年预售资金监管开始,在2024年政策出现调整,进入稳的宏观环境。作为滞后的实物周期,正常情况应该也会在2022~2023年开启,但由于2022年房企出现的停工现象,实物周期在2022年并没有进入顶峰,反而,将实物开支平滑至2022~2024年。我们预计,2024年是滞后于信用周期的实物周期,并仍将持续至2026年,因此,实物周期对地产投资等数据的拖累,仍然较大。例如,销售金额当前为9.7万亿元,较投资的10.0万亿元更低,由于销售金额是收入、而投资是成本,因此,实物的拖累幅度仍然需要关注。
价格是信用与实物相对关系的结果,并非实物供需的结果,而2025年在稳信用、缩实物格局下,价格信号将迎来改善。实物供需决定价格针对的是可以量产的标品,是在库存的作用下形成的定价机制,然而房地产为非标品,且带有土地高资本化率的金融属性,定价机制是信用供需和实物供需之间的相对变化。从基调来看,过去几年是信用收缩的速度快于实物收缩的速度,带来价格压力,那么,接下来一段时间,信用收缩速度放缓、实物收缩持续的背景下,价格的企稳概率在增加。
信用企稳的关键就在于地方发债用于债务置换和土地收储,而至于以换地、或者调规为代表的土地收储,则影响有限。换地和调规不涉及资金,仅仅是实物置换,对当前的格局并没有太多影响,也就不在我们的讨论范围内。真正需要关注的,是地方通过担保发债的形式来进行债务置换和土地收储,这种货币置换信用的开启,对稳定当前的信用格局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准货币投放的增加、信用的企稳,对资产价格将带来有利影响。2025年关注发债收储进展,将是最重要的行业变化之一,继续看好讲长期业务模式的成长型逻辑对应的公司。我们建议跟踪地方国企的变化。
风险提示:不扩信用背景下,价格企稳的压力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