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客公园微信号:geekpark
李志飞
「到底什么是人工智能,其实取决于你在跟什么人谈论。」出门问问的创始人兼 CEO 李志飞曾在一次演讲中说道。
过去的一年,李志飞的身影频频出现在了一些互联网大会和论坛上。作为国内人工智能(AI)领域的佼佼者,出门问问有不弱于很多 AI 创业公司的技术实力。而作为公司的代表人物,李志飞并没有过多地宣扬 AI 将如何「指数级增长」,将如何「颠覆我们的生活」,反而更愿意以问问手表、问问魔镜等产品为例,与大家分享出门问问在 AI 产品化上的思考。
2016 年从不缺少热炒 AI 概念的组织和人,但出门问问走向了一条更加扎实稳健的产品化之路。出门问问从信息到服务,从软件到软硬结合的「进化」,值得其他 AI 从业者借鉴和学习。
在 AI 的金字塔架构中,以深度学习、神经网络为代表的模型和算法是最为基础的部分,对于普罗大众来说也是最为「晦涩难懂」的部分;模型和算法之上,是环境感知、自然语言理解等应用层面的 AI 技术;而金字塔的最上层,才是跟普通消费者接触更为紧密的 AI 产品,例如各类语音助手、无人驾驶汽车等。
切入的层面不同,面对的群体不同,所展现公司形象自然也会有所区别。这也是为什么在很多人的眼里,出门问问并不是一家典型的「人工智能公司」,或者说看起来没有那么「神秘」。
不过,过去几年从做语音搜索(技术),做操作系统(软件),再到现在做软硬结合的工作(产品),出门问问在 AI 产品化上的进步是有目共睹的,其产品也正在离我们「越来越近」。
现在的 AI 产品化主要有两种普遍的方式:一是像 Google 那样,利用 AI 技术提升现有产品的使用体验,例如 Gmail、Google Translate 这样的产品。但这种重新「塑造」产品的背后需要海量用户的支持,因此不适用于创业公司。
另外一种是把 AI 作为技术 API 供给第三方,以核心方案提供者的身份进入 AI 领域。这也是当下大多数 AI 创业公司正在践行的路径。 出门问问目前在做的事情有些不同,它们更关注产品与人的关系,关注哪些设备适合成为 AI 技术的载体。
在早期阶段,出门问问花了很多时间去构建完整的 AI 技术,诸如语音识别、语义分析、智能推荐、垂直搜索、TTS(语音合成)等。接下来,出门问问先后发布了 Ticwatch 智能手表、Ticmirror 智能后视镜等 AI-empowered (基于 AI )的智能硬件,希望通过积累的 AI 技术来改变这些产品原有的交互、使用体验。
手表、后视镜这些产品看起来或许没有想象中的 AI 产品那么「酷」,但在李志飞看来它们却是现阶段 AI 成果最好的载体。通过这些「平易近人」产品,出门问问也摸索出了一条非常独特的 AI 产品化思路:
针对特定的场景进行优化,实现综合性的 AI 技术。出门问问想要自己面对消费者,而不是只去做单一的技术提供 API 给别人,靠着别人把用户量涨起来。李志飞在极客公园的奇点 · 创新者峰会上曾详细介绍过这个思路:
「一个『完整』的产品同样重要。我不能用 A 的语音识别、B 的视觉识别和 C 的 SLAM 拼凑出来一个产品。我们『全栈式』地研发跟 AI 相关的技术。从语音识别、语义理解、语音搜索,到语音合成、垂直搜索等都是我们在开发的。如果你要做一个 2C 的产品,必须要有自己非常综合的 AI 能力,才能把这个产品做好。」
在某一个产品的纵向进行深度优化,从最为基础的算法到最接近大众的硬件产品。比如智能手表从最首先做算法,然后做一个操作系统把这个算法加进去,最后再做自己的硬件——Ticwatch。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出门问问是 Android Wear 的中国官方合作伙伴,正是因为 Google 看中了出门问问在手表领域的垂直整合能力。
从商业的角度去考虑,单一的硬件品类,例如智能手表,它的发展空间是有限的,也不可能把 AI 的价值最大化,所以出门问问希望探索更多的硬件品类。
有了智能手表的成功经验,出门问问已经把相同的软件到硬件的思路复制到了车载设备上。李志飞在此前的采访中曾表示,适用于 AI 技术的产品应该有下面这些特点:
1. 符合语音交互的场景需要
2. 拥有除了语音外的多重交互方式(如手势、触摸、视觉)
3. 新兴的产品类别,足够「性感」
那么问题来了,在智能手表和汽车后视镜之后,出门问问的下一款 AI 产品是什么呢?这个问题很快就会有答案。
明年 1 月,出门问问的创始人兼 CEO 李志飞将会来到极客公园的 GIF 大会现场,与我们分享出门问问对于 AI 产品化的更多思考。如果你也对这个话题感兴趣,不要错过明年 1 月 13 日-15 日举办的极客公园 GIF 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