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独立鱼电影
电影从未如此有趣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四川大学学生资助  ·  我不想做风筝,我想做风 ... ·  2 天前  
四川大学学生资助  ·  我不想做风筝,我想做风 ... ·  2 天前  
中央戏剧学院就业创业指导中心  ·  引翼讲座 | ...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独立鱼电影

他拍出了让中国大部分知识分子都羞愧的电影

独立鱼电影  · 公众号  · 电影  · 2017-06-24 22:49

正文

在很多人心中,台湾第一导演,就是杨德昌


在鱼叔心中也是如此。


今年,是杨德昌导演逝世十周年


在刚过去的2017桃园电影节中,播出了一部纪念杨导的最新纪录片。


鱼叔今天就来聊聊这部电影——


《十年,再见杨德昌》



台湾新电影的开山导演之一柯一正评价杨德昌,他是影响台湾最大的一个导演,没有人可以超过他。


的确,他不止影响了台湾电影,也对很多台湾电影人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每一个跟过杨德昌的人,没有一个不曾受到过他的影响。


在这个纪录片中,采访了14位跟杨德昌有过合作的人。


他们中的很多人,都受杨导的启发而走上电影之路。


比如张震,陈湘琪,魏德圣……


金马影后陈湘琪,处女作就是杨德昌导演的《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



陈湘琪说,如果没有杨德昌,自己就不会懂得什么叫做影像表演


是杨德昌,教会了自己一种态度:


一种绝不妥协,无论如何,首要目标就是要把事情做好的态度。



杨德昌拍摄《一一》的时候,找过陈湘琪,但那个时候,她已经接演了蔡明亮导演的作品。


陈湘琪记得,那个时候还跟杨导说:


下一次,下一次我们合作。


说到这里,她哽咽了起来。



因为《一一》是杨德昌的最后一部电影


她再也没有机会和杨导合作了。


杨德昌给她写过一些字:


人生的路很长,一定好好好的走,多看一些风景,多想多思,把看的东西都消化成自己的。因为那些东西,对于一个人,很重要。


她没料想,说人生很长的杨导,在她心中几乎是一个不会倒下的斗士一样的人,居然在那么年轻的时候,就去世了。



她没能出演的《一一》,也成了杨导的绝唱



当然,不算那部还没完成的动画电影《追风》的话。


很多大导演,都是「暴君」


周星驰,李安,杜琪峰……


杨德昌也是。


《海角七号》和《赛德克巴莱》的导演魏德圣说,不拍片的杨德昌,和拍片的杨德昌,完全就是两个人。



他第一次见杨德昌的时候,导演对他很客气。


有礼貌,笑眯眯,一点都不像传说中的那个「暴君」


可进入片场之后,魏德圣就知道自己错了。


一旦不顺心,杨德昌就立刻摔帽子,摔对讲机,破口大骂。


三字经,五字经,什么都骂,连路人也要骂。


魏德圣开玩笑说自己那时候的工作就是被骂



张震在采访中也提到,拍完《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自己的性格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本来挺活泼外向的他,开始变得有些自我封闭



杨德昌在拍片的时候,为了让他进入小四的阴郁情绪中,故意在拍摄前,无缘无故的骂了他一通,然后把他关在小黑屋里,让他面壁思过一小时


才14岁的小张震,实在被吓到了,根本不知道自己犯了什么错。


面壁思过后,杨德昌把他从小黑屋里拖出来,就开拍。


张震脸上的的不知所以和惊恐万分,跟那场戏的要求,十分吻合。


那场戏很快通过,杨导十分满意。


这就是杨德昌调教演员的手段,有些「不人道」


尽管如此,张震还是说,自己一直都非常崇拜杨德昌



陈湘琪说,


杨德昌之所以这么容易暴怒,是因为他是一个绝不妥协的人,对艺术、对电影有着可怕的完美追求。


所以当别人跟不上他的节奏时,才会非常生气。



他不懂为什么那些被他骂的人,对拍电影这件事可以这么的「敷


更多的时候,他虽然是在骂别人,其实也是在骂自己

 

《搭错车》的导演虞戡平说,


一次在片场杨德昌发了火,自己打了自己一巴掌。



他在责怪自己,为什么不能很好的跟演员和工作人员传达自己想要的那种画面。


也正是杨德昌的这种挑剔,才能拍出让人钦佩的作品。


编剧小野说,像杨德昌这么有才华的人,在台湾再也找不到第二个了。



这从他执导的第一部电影, 《光阴的故事》就能看出来。



这部电影由四个故事组成,由四个导演分别执导。


上映之后,以焦雄屏为代表的台湾影评人,开始在报纸上给四位导演打分数、排顺序。


按照小野的话说:非常残酷,毫不留情的排顺序。


结果,杨德昌执导的《指望》,每一项指标,全部第一名


《指望》之所以能将少女对于异性的想象描述的那么真实,是因为杨导在拍片之前,做了大量调查。


他会采访很多青春期的少女,了解她们的心理。


虽然杨德昌的脾气很火爆,但他真的很会拍女孩子。


这一点,从《一一》中的两个少女中也可以看出来。



很多人都把杨德昌称为「台湾社会的手术刀」


他在电影里,永远是冷眼旁观,一点一点的为我们解剖他心中的台湾(主要是台北市)。


12次提名金马奖最佳编剧的吴念真,曾说过:杨德昌的电影,是在写论文。


一丝不苟、逻辑严密、绝对理性、足够客观。



论文当然不会那么有趣,因为电影,其实并不是为有趣二字服务的


他赐予了电影以批判的力量,足以让中国大多数的知识分子羞愧


只可惜,杨德昌在世的那些年,理解他的人并不多。


特别是台湾当时的电影创作环境,实在是糟糕。


所以,当《麻将》在柏林电影节获奖的时候,已经穷的叮当响的杨德昌,还自费一百多万请了很多人去柏林。



剪辑师陈博文问他:你已经没钱了,《麻将》差点都拍不成,为什么还做这么浪费钱的事。


杨德昌回答:


一定要这么做,一定要让台湾人出去看看,看看拍电影这件事在欧洲的地位是多么高。当你走上红毯的刹那,你会觉得多么自豪。


因为在台湾,电影已经没有地位可言了。


奇怪的是,杨德昌一边显得十分理性,甚至有些冷血;


但导演柯一正又说:他给我的感觉,永远都是个小孩,幼稚到极点



也是,一个热爱画画的人,又能成熟到哪去呢?


杨德昌的绘画功底,十分了得。



拍《光阴的故事》的时候,他的分镜脚本,是用画的。


每一个镜头,都跟拍出来的画面一模一样,连演员的表情都一模一样。


他曾给自己画过一副自画像,十分可爱。



这个可爱又严肃的导演,就这么走了,一走就十年。


然而,魏德圣在洛杉矶宣传《海角七号》的时候,去墓园探望过杨德昌。


他说,杨导的墓碑上,只有生卒年月份、一段经文、和两朵小花。




他说自己当时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感受。


这么伟大的一个导演,他创造了一个什么样的时代,可是他的碑文上,却什么都没有。


其实,杨导的伟大无需留在碑文上,因为他的电影会一直一直的流传下去。


导演柯一正在意大利贝沙洛影展跟一群意大利人看《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时,他还在琢磨,这一群外国人怎么看得懂台湾戒严时代的东西?


结果,三四个小时下来,没有人说话,没有人上厕所,全场一片安静。


结束的时候,全体起立,鼓掌三分钟。


杨德昌就是有这样一种魅力,一种把故事讲的深刻却不深奥的魅力,全世界都能看懂


杨德昌说过,自己最喜欢的电影,是费德里科·费里尼的《八部半》。



很巧,这个电影的名字,跟他一生执导的电影数量,是一样的。


正好是八部半。


他一生只为电影而活,有时天真,有时愤怒。


十周年了。


已然逝去,却从不曾远行


喜欢这篇文章的人也喜欢 · · · · · ·

不正常人类的爱情片,我推荐这两部半

一夜睡出真爱,这片甜到发齁

女神又裸了,但不是这部新片最大的看点

又一神剧,国产鲜肉们请看什么是神级面瘫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