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情况
受知识产权技术密集、专业门槛高等特点的影响,商业银行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主要依赖第三方资产评估机构对知识产权的估值,不同机构间评估结果差距较大,评估周期偏长,且评估费用较高,“评估难、评估贵、评估慢”现象普遍存在。建设银行认真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抓住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中的评估痛点,在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国家知识产权局指导下,于业内首创商业银行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内部评估方法(以下简称“内评法”),试点商业银行知识产权价值评估由“外部评估”转向“内部评估”、由“经验评估”转向“标准评估”、由“人工评估”转向“智能评估”,为科技企业办理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提供重要依据,进一步推动金融资源更多投向科技创新领域。
二、主要做法
(一)以国家标准为指引,以专利许可数据为支撑,创新商业银行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内部评估方法
前期,建设银行作为试点单位,积极参与科技部等十部门组织的科技成果评价改革试点工作,广泛吸收政府机构、科研院所、市场化评价公司等对知识产权的评价方法,在国家评估标准及市场交易数据的指导和支撑下,形成银行质押融资场景下对知识产权的价值评估方法。
1.以《专利评估指引》为指导,建立标准化的知识产权价值评估方法。2023年9月,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三部委联合编制推荐性国家标准《专利评估指引》,构建了一套科学、系统、操作性及可扩展性较强的专利价值评估体系,其中专门为质押融资场景下的专利价值评估设置了评估指标和相应参考权重,为银行创新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评估方法提供了依据。建设银行在《专利评估指引》的指导下,从专利的法律价值、技术价值、经济价值等核心要素出发,进一步构建形成建设银行内评法指标体系。
2.以专利许可数据为支撑,形成以市场价值为参照的价值评估基准。国家知识产权局定期发布的《专利实施许可统计数据》从许可合同数量、许可费支付方式、许可费金额、提成费率等多个维度,对在国家知识产权局备案的专利实施许可合同信息进行了数据提取和统计分析,为内评法估值定价奠定了扎实的数据基础。建设银行在此基础上,形成基于知识产权真实市场交易的定价基础,进一步保证了内评法估值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二)获批首家开展试点,多方指导下着力推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线上办理
经国家金融监管总局会同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复,建设银行作为首家商业银行开展试点工作,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业务办理过程中运用内评法确定押品价值,可不再依赖第三方机构出具评估报告,进一步提高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效率,为企业节约评估费用。
1.精心组织推动,多位一体督导
选取科技企业较为密集、科创氛围浓厚、科创政策支持力度较大的分行开展内评法试点,有序推进试点工作。一是建立联系人机制,组建专项工作团队跟进业务开展情况,在合规、风险可控的前提下研究优化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信贷流程。二是组织专项培训答疑,通过业务督导会、专题推进会等形式,围绕内评法业务要点、操作展示和经验分享等内容,组织开展培训。三是将知识产权质押纳入考核管理,试点期间开展知识产权金融服务劳动竞赛,并通过设立专项奖励等政策激励客户经理积极开展业务,营造积极包容的业务环境。
2.加强机构协同,推进融合发展
积极与各地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局、科技厅、工信局等相关主管部门加强沟通协作,一是及时了解最新市场情况与制度安排,汇报内评法试点情况,主动征求相关部门意见建议,及时修正并持续优化评估的方法、指标、系数和参照数据。二是从相关部门源头获取企业名单,并邀约企业进行押品评估。与相关部门合作,通过座谈交流、金融服务推介、沙龙活动等方式,走进科技企业、科技园区,推动内评法加速落地见效。
3.落实政策要求,全面推广内评法
在总结试点经验、持续完善评估方法的基础上,按照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关于加强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的通知》、国家知识产权局等五部委《专利产业化促进中小企业成长计划实施方案》等关于稳妥扩大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内部评估试点的政策要求,将内评法在全行全面推广。结合近期国家知识产权局、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联合下发的《关于在银行业金融机构全面开展知识产权质押登记全流程无纸化办理的通知》,能够从评估、质押登记环节解决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时间久、成本高等痛点难点,切实提升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活跃度,满足科技企业融资需求。
(三)秉承数字化发展理念,持续迭代智能化评估工具
为进一步提升知识产权内部评估效率,建设银行运用新一代信创技术,开发推出“科创雷达”平台工具,实现对科技创新金融数据的统一管理和整合,可对科技企业产出成果、科技含量、知识产权价值等进行量化、实时的评估评价,全方位了解企业科技能力,进一步提升为科技企业提供个性化服务的能力。
同时,加大前沿技术和智能工具运用,引入深度学习和自然语言处理等前沿技术,着手构建基于大数据的知识产权评估模型,能够分析市场动态、专利文本等信息,更精准地反映知识产权的商业潜力和价值。
三、工作成效
内评法降低了知识产权评估门槛,无需客户经理人工采集额外的数据,实时评估便捷高效,在全行推广后得到了广泛应用。截至2024年末,全行运用内评法累计评估专利40余万件次,累计估值金额近3000亿元。同时,内评法为银行准确识别具有科技竞争力和市场潜力的科技企业提供了有效方法,使得信贷资金更加精准地流向“真”科技、“硬”科技,助力科技企业将隐性的“知”产变现,转化为支持企业发展壮大的现金“资”产。在内评法的辅助下,2024年建设银行科技型小微企业贷款累计发放近2000亿元。
北京某科技有限公司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在椭偏仪技术研发方面处于行业领先地位,拥有相关专利18件。为持续开展产品技术研发、扩大市场占有率,企业急需大量资金,但由于缺少传统抵质押物,一度陷入融资困境。建行北京市分行了解情况后,第一时间上门提供服务,根据该企业轻资产、专利多的特点,制定“信用+知识产权质押”双模式服务方案,依托内评法,仅用两周时间就完成了从知识产权质押登记到贷款发放的全流程,为企业发展提供了资金支持。
四、经验启示
(一)国家金融监管部门、知识产权管理部门顶层制度先行,为银行创新知识产权金融服务提供了政策依据及创新动力。
(二)知识产权基础信息、专利实施许可合同统计数据等知识产权数据公开,为银行看懂科技、了解科技、服务科技创造了良好条件。有必要在依法、合规、安全的前提下,更大范围开放科技企业相关数据共享。
(三)数字经济时代,应当将数字化发展理念融入金融服务,以数据为关键生产要素,研发数据评价模型,解决资产估值标准化、准确性、时效性等质量和效率难题。
(四)价值评估仅为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一环,须推动质押登记、后续处置流通等全流程在线、高效,才能最大程度促进知识产权融通变现,实现“知产”变“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