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接地气本身不是什么好词。
不过我们要定义什么是接地气。因为这里其实有歧义。
我认为接地气这个词,在当前广义网络语境下可以有如下解释:
1. 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表达内容。换言之,通俗化。
2. 将与本国文化脱节的内容,通过本国文化本身自带的内容进行等价表达。换言之,本地化。
只要吐槽接地气翻译这个事儿,我们一般会先举出贾大天师的名作。
比如,《环太平洋》的『天马流星拳』。
比如,《黑衣人 3》里的两句诗。
然而如果要赞扬接地气,那大家就会举出某字幕组,尤其是秀恩爱那两位翻的各类美剧。例如 TBBT。
那么是什么导致了这种差异?看上去好像都是接地气,为什么一个被喷成狗,一个被捧?
首先这并不是外语水平不行,而是翻译水平不行。
为什么呢?
翻译本身是解读了原文,再用目标语言进行输出。而非单纯的转换。
所以如果要输出的话,你理解了原文不够,还要知道怎么更恰当地用目标语言表达。
而表达一个东西本身就要求有
语境
。
这个语境非常重要。因为信息发出者和接收者同时需要能够理解。同时在内容作品里,语境还需要和作品本身有强关联。
用例子说明,比如『天马流星拳』,贾天师和我们都知道这是什么,但这和作品毫无关系,甚至是雷人乃至于乱入的。
这也就是为什么你看一个老美穿唐装会略觉有趣,因为本身是不对等的,势必会造成异样感。
至于语境错乱的例子,我要喷台湾版炉石传说。
为什么?因为他把闽南话带进翻译里了。
召唤小鬼领主的时候它的语音是『卖擦啦』(闽南话『吵死啦』的意思)
……请问你不觉得你一下从魔幻世界跳回你的小岛
了吗?
所以这里要引申出一个问题就是,
翻译者本身对不同语境的理解能力,直接导致他的译文到底能不能对应不同作品的不同语境。
不好意思,我要继续用台湾的翻译当靶子。
我要先举一个『维护语境』的例子。
日本动画 / 漫画中,只要是不以真实世界为背景的作品,那基本上你看到他们作品里世界中的文字都是非文字的。
为什么?因为要把不同的世界隔开,让人产生信赖感,而不是觉得一会儿现实一会儿虚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