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天被一句话刷屏了朋友圈“有梦想谁都了不起”,这句话是网友对席嘉琪最多的一个评论!
前不久,席嘉琪登上了《快乐大本营》的舞台,和吴亦凡,PG One,Jony J 等同台演出。
这个还戴着红领巾的女孩,让何炅被圈粉说要向她学习,“严肃导师”吴亦凡都为她鼓掌到停不下来。
或许你会问席嘉琪是谁?
但是如果你是一位关注街舞的朋友,你一定知道这位2017HHI街舞锦标赛中国区popping总冠军,代表中国出征美国凤凰城,成为世界街舞锦标赛最年轻的四强选手。这个05年出生,年仅13岁的小女孩。
在她的微博主页简介里只有简单的一句话:“喜欢街舞的小姑娘。”
小女孩来自于单亲家庭,父亲在她童年时就离开了家!母亲带着嘉琪,打多份工!
为了缓解妈妈的压力,多一点时间陪她。刚上小学的嘉琪每天中午拿着塑料袋去捡瓶子,以此希望减轻因为要抚养自己而给妈妈带去的压力。
命运似乎总爱作弄人,就在她们的生活勉强安稳下来时,妈妈却被查出了癌症!原本窘迫的生活更加拮据!
为了节省开支,母女倆搬去了城中村一间30㎡不到的小房子里,每月租金300块,居住环境之恶劣可以想象!
但是,家境的贫寒,没有打击到母女二人,更没有熄灭嘉琪对街舞的热爱。妈妈同样非常支持她的爱好,特意帮嘉琪办了一张学费卡,存着自己攒下来的学习经费。
嘉琪的家到兴趣班,来回要5个小时,街舞老师却发现不论刮风下雨,每一堂课她都是最早来,也是最晚走的那名学生。
所有的努力与坚持,都化作丰收的果实。一年后,嘉琪拿下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次冠军。8000块奖金,对她来说是一笔巨款,她带妈妈去吃了一顿大餐,剩下来的都存了起来。
为了和高手交流学习,她经常去各地参加比赛,很快,这个起步晚自称很笨的小姑娘成了街舞圈的一匹黑马。
她拿下大大小小无数比赛的冠军,奖金不多,每次仅有400,800,但也足够贴补家用,“说好了要帮妈妈赚钱嘛。”
即便想分担家里的压力,嘉琪和妈妈却达成了一个共识,从不参加任何商演,她一直都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学习,街舞。
2017年,才12岁的她打败了所有的成年舞者,成为了全球最大和最高级别的街舞赛事HHI中国区的冠军!被举起手后,小姑娘自己居然懵了2333
同年8月份,她代表中国征战世界总决赛。
50多个国家和地区,4000多名世界顶级舞者,齐聚美国凤凰城,嘉琪是年纪最小的参赛选手。很多人都不看好她!
等到正式比赛时,她拿着一个粉色的保温杯就上台了,先是向台下深深地鞠一躬,乖巧的样子,丝毫没有斗舞的气势,但音乐一响,嘉琪就跟换了个人一样,爆发力十足,后台的参赛选手纷纷起立为她疯狂打call。
在比赛中战胜嘉琪的外国舞者Wonderbread(Popping 1on1 亚军)说:“她跳起舞来像一个洋娃娃!可爱活力,又不输气场!”
在最具权威和影响力的全球性街舞大赛上,跻身世界前四,席嘉琪这次是真的火了!
人民日报,央视等媒体纷纷报道她的故事,《12岁街舞少女获得全国街舞冠军,曾靠捡破烂维持她的梦想》,成了最热的头版头条。
出名后的嘉琪,却一点也没有改变。依旧每天三点一线的生活:上学、练舞、帮妈妈看店。
正所谓人怕出名……刺耳的声音亦随之响起。意外的是,嘉琪不因街舞冠军而骄傲,也不为了家境贫困而自卑。“我不在乎别人怎么看我的家庭,只要我把学上好,跳好我的舞,开开开心不做亏心事,就很好了。”
采访中,记者问了嘉琪几个问题。关于梦想,关于未来。面对镜头的小姑娘认真想了一会,突然不好意思地笑了起来:“我想买一双新舞鞋,因为我的脚开始长了。”
有梦想谁都了不起!
只有历经生活的淬炼后,方懂得,一切苦难都是加冕时的鲜花。
看过小嘉琪,想起6岁的快递男孩。人生不易,为何他们还能如此乐观。
当记者问道:你这么小,却要做成年人也不愿意承受的辛苦工作,孩子却笑呵呵得说:“不辛苦”。甚至说因为能帮颜叔叔,每天多送上30份快递而开心。
余华说:作为一个词语,“ 活着”在我们中国的语言里充满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喊叫,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
生活的苦难从来不吝啬佘于任何人
有些人却能将这份苦难化为力量
这个蹲在街角靠卖手艺的流浪男子,名叫尹利帅。人到三十没车没房,没有正经的职业和稳定的感情,只有父母焦急忧愁的眼神。
睡破屋,躲城管,风餐露宿,生活困窘,不知温饱。
喧嚣的城市,陌生的面孔,在人来人往的街角,他开始摆摊。即使生活窘迫,但他有热爱的艺术:剪纸。
凭借着一把剪刀,一张白纸,随手一剪,便是生动的侧脸,眼中所见,心中所念,转眼间都变成手下或简洁或精致的作品。
眼前的苟且,但他的生活从不苟且。贫瘠的生活,抵不住他努力追求梦想的样子。这些都呈现在了他的作品里。
当灯光亮起,普通的白纸忽而变换出万千姿态,尹利帅用沉默的双手告诉世界平淡无奇的纸也可以如此美丽。
看似柔弱的白纸,也可以建房造屋,装载满满的梦想。
梦幻的小镇,于灯火阑珊中勾起了无数人的童心幻梦。
看到这些作品,谁曾想到如此身怀绝技的男人,困窘到流浪街头。谁说苟且的生活里看不见梦想的样子?即使命运女神不曾现身,他们依然会花光所有力气不停努力。
在经历一年多的卖艺流浪生活后,尹利帅的事业终于迎来转机,网上渐渐有人下单买他的作品。
他希望有一天,能开个纸艺博物馆,或者做个展览,让梦想更好地延续下去。
没有谁的生活好过谁,现在的成功都是过往无人知晓的心酸和落魄的堆积。只是因为心中有梦罢了!
谁不是以疼痛取悦这个人世间
38岁的余秀华,是一个脑瘫患者,一个田间地头的普通女人,一个在不读诗的年代用诗句打动所有人的女诗人。
她从1998年开始写诗,迄今写诗超过2000首。2015年1月,随着一首名为《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的诗一夜“刷屏”,余秀华和她的诗歌一起席卷整个中文网络。
她的身上有很多标签:脑瘫诗人、农妇、残疾人……就是这样一个人,在割草、喂兔子、做饭、刮鱼鳞的农村生活之余,却喜欢用诗表达自己的孤独和欲望;
她说:诗在我摇摇晃晃的人间走动时充当了一根拐杖。
为什么写诗?余秀华写道:
当我最初想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时候,我选择了诗歌。因为我是脑瘫,一个字写出来也是非常吃力的,它要我用最大的力气保持身体平衡,并用最大力气左手压住右腕,才能把一个字扭扭曲曲地写出来。而在所有的文体里,诗歌是字数最少的一个,所以这也是水到渠成的一件事情。
于我而言,只有在写诗歌的时候,我才是完整的,安静的,快乐的。其实我一直不是一个安静的人,我不甘心这样的命运,我也做不到逆来顺受,但是我所有的抗争都落空,我会泼妇骂街,当然我本身就是一个农妇,我没有理由完全脱离它的劣根性。但是我根本不会想到诗歌会是一种武器,即使是,我也不会用,因为太爱,因为舍不得。即使我被这个社会污染的没有一处干净的地方,而回到诗歌,我又干净起来。诗歌一直在清洁我,悲悯我。
我从来不想诗歌应该写什么,怎么写。当我为个人的生活着急的时候,我不会关心国家,关心人类。当我某个时候写到这些内容的时候,那一定是它们触动了,温暖了我,或者让我真正伤心了,担心了。
而诗歌是什么呢,我不知道,也说不出来,不过是情绪在跳跃,或沉潜。不过是当心灵发出呼唤的时候,它以赤子的姿势到来,不过是一个人摇摇晃晃地在摇摇晃晃的人间走动的时候,它充当了一根拐杖。
不甘心平凡无奇的命运,又无法抗争,这时候需要找到出口。而诗歌是余秀华与世界妥协的方式。
世界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
和她相似的还有另一个人
2017年4月24日,育儿嫂范雨素讲述个人经历的《我是范雨素》在网上发布,阅读量迅速突破百万。(想要看全文的朋友,可以后台回复:我是范雨素)
“我的生命是一本不忍卒读的书,命运把我装订得极为拙劣。”这是文章的第一句话。
44岁的育儿嫂范雨素用冷眼旁观的语气在文中讲述了自己和农村家人的故事。有梦想当作家的大哥哥、智障的大姐姐、患有小儿麻痹的小姐姐,欠了一身赌债的小哥哥,还有一张嘴说话就“利口覆家邦”的母亲。
她以自己的疼痛取悦了整个世间。文章爆火之后,范雨素和她居住的皮村成为外界寻访和探究的对象,络绎不绝的采访和拍摄纷至沓来,她好像真的火了。
她的讲述也引发了人们对于农村征地、女性地位、社会分层等社会问题的探讨。有读者评价,那篇文章是一架航拍机,六七千字照出了中国的全景,所有的人都在里面照着。
面对社会的高度评价和关注,她却拒绝了大部分采访和活动,选择闭门不出,躲进了深山。辞掉育儿嫂的工作,在皮村8平米大的出租屋中全职写作。
范雨素的命运看似正在被重新装订,但她并不在意这种世俗意义上的改变。一场热闹过去,她仍然在城中村吃着六块钱一份的盒饭,在8平米大的出租屋中晒太阳、写书。
因为文字对满是苍夷的她而言,只不过是像呼吸一口新鲜空气,那是活下来的勇气和证明!
谁不是一边被生活所迫,一边在坚持梦想
罗曼·罗兰说:人们总是崇尚伟大,但当他们真的看到伟大的面目是,却却步了。成人的世界没有容易二字,绝大多数者成了逃兵。
九寨沟地震后,有人拍下了这动人的一幕。
人生再不易,困难再大,选择了迷彩,就选择了不一样的方向,最美的逆行是因为心中有梦。
继雨中湿透的外卖小哥、担心超时被差评而在电梯中痛哭的外卖小哥之后,1月18日,这个外卖小哥再次引发人们的热议。到医院送外卖看到烧伤孩子,这位小哥转身买回一箱橙子分给孩子自己的生活再苦难,但因为善心,好像整个世界都是温暖的。
这世上没有谁比谁过得容易。总有一些人比你承受着更多的痛苦。但那些心藏爱与梦想的人,总让人心生崇敬。
2014年,因为一张洗干净手才进图书馆的照片而走红的拾荒老人韦思浩,76岁了。因为热爱阅读,在苦行僧一样的生活之余,总是会来到图书馆学习。
看到他认真读报的样子,许多人都为他追求知识的精神点赞!
后来这位“拾荒老人”因出车祸,最终抢救无效去世。而他背后的故事才被真正揭开:老人,是上世纪60年代老杭大中文系的毕业生,他在退休前是中学的一级教师。
女儿在整理他的遗物时,意外发现了很多捐资助学的信件和证明。大家这才明白,为什么每月5000多元退休金的他,还要捡垃圾过日子,因为他把省下的钱捐给了寒门学子。
但所有受助的孩子或许至今都不知道韦老师的真实身份。因为他的捐助一直匿名,在所有的凭证和信件中,没有“韦思浩”,而是使用“魏丁兆”这个化名。
他将所有的收入都捐赠给了贫困孩子上学,对自己的生活极为苛刻。他住的房子有80多平,是多年前教育系统统一分配的,而房子里直到他离开人世还是交付时的毛坯房状态,没有任何装修,甚至连照明灯也是工地上的那种小灯管。房子内除了一张木板床外,没有任何家具,墙角还有几个塑料瓶。
除了拾荒捐赠,他在十几年前还签了遗体捐赠志愿表,捐献自己的遗体和所有可用器官。
直到韦老师离开,身边的人都感叹,退休后,有钱有房,他应该可以过得很好。
但一根竹竿,一双被泥染黑的白色运动鞋,两个口袋挑于肩后,成了他的主要生活。
但这位老人,已经在我们心里树立了一座伟大的丰碑!人生百态,有多少辛酸不忍言说,说也说不尽。
生活本身就是一场艰难的修行。
如果有一天你碰到了这些生活不易却还在咬牙坚持善心坚持梦想的人,这些为生而活的人。
请心怀敬意。
衷心希望你也是那个人!
————我是“别忘记点赞”的分割线————
留言跟鹰叔说说
你有坚持过做什么事情?
- END -
点击阅读原文领取年薪20万Off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