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华中地区某985大学 汉语言文学专业
保送院校:复旦大学中文系
排名:GPA和综合排名均前3%
英语:四、六级均580+
奖励情况:国家奖学金、校级奖学金、三好学生等
科研经历:仅一项校级科研项目;无发表论文;无重要竞赛
前期准备可长可短,对于一些一入大学就有保研目标的同学来说,大学的前三年或许都是准备期;而对于一些到了保研前夕才想着试试保研的同学来说,准备期就比较短暂而紧张了。但不管有没有保研的意图,上好每一门课,尽量取得较高的分数都能成为后来保研之战又或出国、找工作的筹码。在我看来,保研的前期准备中最为重要的是成绩,这是保研的敲门砖。
成绩在获得本校保研名额的考核中占比往往是最大的,在一些学校还会成为硬性标准,没有达到一定成绩标准的,即使其他方面很优秀,可能也没有保研资格。就申请外校而言,有的学校不一定特别关注综合排名,但每个学校都会关注成绩排名。因此在准备过程中应该认真对待每一场考试,尽量拿到一个较高的分数。
就中文系而言,其实大家分数相差并不是很大,在最后统计保研成绩的时候会发现可能排在你前面的人就比你高了一点点,但是不论保内保外,最后都是看排名,因此尽量得更高的分数吧。此外,值得注意的是,要弄清楚算进保研成绩的是哪些,有的学校会算上选修,有的则不会,可以自己提前看看往年政策公告或问问学长学姐,这样可以更有针对性。
除了成绩外,一些活动也会纳入保研评比中,这个也是因学校而异。但大部分有这样一些活动可以加分,首先是科研,加分随科研等级变化,如果有志于科研的话,可以多向老师请教,也可以向学长学姐咨询。然后是发表论文,就我个人经验而言,发论文是能够很好地证明自己的学术能力的选项,但是作为本科生,能发表质量很高的论文难度是很大的,能做到这一点的同学也不多,因此没有发表论文的同学也不必过于焦虑,当然这一点是就中文系的情况而言。
另外,一般竞赛也可以加分,文科类学生能参加的竞赛并不太多,一般语言类竞赛,像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省级语言类竞赛、还有一些征文比赛可以参加试试。如果学校认可一些校级竞赛,也可以尽量参加。另外还有一些实践活动也会成为加分项,比如一些学生会任职、志愿工作、实践获奖等。活动加分每个学校情况不尽相同,可以根据之前的情况来进行准备。
活动加分不是能够一蹴而就的,也不必太过介怀,大学三年,多参加活动并不是为了最后的一点加分,能够从这些活动中有所收获其实更为重要,而这些收获实际上也会帮助自己更好地实现目标。
保研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夏令营,一种是九月集中推免,考核方式一般都是笔试+面试。因此,在去参加夏令营或九推之前,是需要努力复习专业知识的。
中文系保研笔试各个学校的考试范围不太一样,这些都需要去官网查找,并且咨询一下学长学姐。就中文系而言,笔试可能是大综合,即所有语言类和文学类都会考;或者小综合,即语言类或文学类;再者可能只考所报考的专业,比如你报考比较文学专业,则试题只涉及比较文学的内容。另外还有一些学校只有面试,比如复旦、武大。集中复习是需要花费很多时间,也应该是效率最高的阶段,开始时间能早则早。
中文系涉及的内容太多,除了教材外,还应该去读原著和相关研究,阅读量很大,在平时就应该进行充分的阅读。另外,在复习时尽量全面,教材细节很值得关注,同时尽量看一些不同版本的教材。比如现当代文学,南大、北师大、人大等都有自己编写的教材。另外可以上各学校官网看看老师们的研究领域,也非常有参考价值。
保研最重要的除了优秀的成绩和专业能力外,也很需要注意收集信息。官网的通知、需要准备的材料、学长学姐的经验、与同学的信息分享等都很重要。建议在准备材料时专门做一个文件夹,分门别类地储存各种资料和讯息。也可以按照不同的学校来收集资料。
一般来说,这些信息值得注意:夏令营时间、要求寄送的材料内容及时间、考试范围(复习内容)、学长学姐的经验、本校保研材料的截止时间、九推各学校时间(有可能有冲突,需要进行取舍)、往年保研真题等。另外还需要注意的是交通时间,这也不可忽视。
经过前期准备后就开始正式进入保研阶段了,按照我自己的情况来说是分为这样几个阶段的:夏令营、准备材料、九推。
夏令营是在暑期,不少学校都会开设夏令营,但其实中文系并不太多,而且汉语言文学专业和汉教专业同属于文学院,但是却并不一定都会开营,像是北师大有汉教的夏令营,但是却没有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夏令营。据我了解,汉语言文学专业开设了夏令营的有:南京大学、中山大学、山东大学、四川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学校。夏令营的考核形式一般也是笔试+面试,获得优秀营员后,一般拿到本校保研资格就算是正式保研成功了。
我夏令营只报考了一所学校,但是材料初审就没过,因此没有什么经验。但是其实可以多报一两个学校试试,如果成功当然开心,如果不成功也可以为九推积累经验,本人九推时就比较紧张,面试情况比较一般。
九推材料和夏令营材料有很多相通之处,如果准备过夏令营的话,九推材料就相对简单一些。但是还是应该根据不同学校做出修改,最好提前进行准备,尤其是个人陈述和能够突出自己学术能力的材料。个人陈述最好多修改几次,表述应诚实地展现自己,不能过于夸张甚至失实,因为老师也有可能就个人陈述提一些问题。同时也要懂得展现自己的优点,尽量做到最完美的状态。
一般来说,需要的材料有:个人陈述、推荐信、成绩证明、科研竞赛、发表论文等证明材料。如果没有其他证明材料的话,其实可以考虑选取一篇写得比较好的论文作为证明材料,这一论文可以是平时的课程论文,但是一定要质量比较好,最好请老师们指导一下。
有的学校也要求寄送相关论文,北大及人大中文系都要求寄送论文作为材料审核之一。另外,有的学校也要求网上申请,因此最好提前准备好一份电子版材料。
九推建立在前期准备上,一旦材料通过得到复试资格,就正式进入考试状态了。如果九推申请了好几个学校的话,那么最好提前安排一下交通住宿,我九推的时候人大下午面试完的第二天上午就是复旦,时间非常着急,如果不是提前找好了复旦附近的住宿点,第二天很可能会迟到,因此交通住宿也是不可忽视的。
然后就正式介绍一下人大和复旦九推考试的情况。
人大的考核分为笔试和面试,其考试内容就是报考专业的内容。
我报考的是现当代文学,因此考试也是这一内容,没有其他内容。试题分为两个题型,一是名词解释,分别是“《且介亭杂文》”“左联”“《棋王》”,这些名词解释并不太难,也不生僻,但是也并不是教材中会非常详细介绍的,而且有两道都是作品,可见复习时需要注重细节,而且作品的阅读也很重要。另一个题型就是论述题,共有两道,分别是“闻一多的文学史贡献”和“当代小说中的青年人形象”。
上午笔试完后稍作休息就开始下午的面试,面试是单独面试,大概有八九个老师在一个办公室里围坐在一起,然后学生进去,进行简单的自我介绍后就开始抽题目,首先抽的是专业问题,只有一个,然后就进行作答。
根据自己和其他小伙伴的情况来看,题目不会重复,涉及的内容也比较广,有谈作家的、也有谈文学史的、也有谈文学流派的。抽题就比较看运气了,有的正好是自己会的,有的就可能不太清楚,因此复习时尽量全面一点比较好,避免面试时遇到什么都说不出来的情况。
然后老师就会开始自由提问,其实即使是抽的题目,老师也会根据你的回答延伸一些其他问题。自由提问的内容一般是问有没有写学年论文,写了的话就具体展开,没有写的话就会问打算怎么写,或者是毕业论文的想法之类。专业问题回答完后就是英文面试,人大的英文面试是抽一张纸条,上面有一小段英文,朗读后翻译出来即可,英文单词没有太难的,都比较常见,但是句子比较长,冷静下来尽力翻译就好。
复旦的考核只有面试,也是单独面试。复旦面试时间较长,每个人都是20分钟,而且老师很多,所有专业的老师都坐在一个大会议室里,进去的时候先是英文面试,老师会和学生聊聊天,难度也是随机的,有的英文面试真的很难,一般是比较文学专业的学生,也有比较日常的对话。
然后会根据英文面试的一些内容转到中文面试,但是这个也是看老师,内容也并不一定和英文面试相关。中文面试也是只问所报考的专业,内容比较发散,老师会根据你的回答不断地问下去,面对追问,我自己还是很紧张的,出来后都不记得自己说了些什么。
事后回想,觉得老师追问内容里的难点是细节性的地方,这些细节不是作品里的细节或是一些教材的叙述,而是某些文学研究里某些基本的定义、概念等等。另外老师还会问到自己的见解,因此面试时除了一些教材上的话,也一定要体现自己的思考和见解,不能局限于教材。
在结束所有的考核后我就开始焦急地等待结果了,结果出来得很快,在做好决定后,等正式推免系统开放后进行填报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