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真的又被国考人数震惊到了。
报考人数达到 341 万,比去年增加 40 万,
竞争最激烈的岗位,报录比达到 10665:1
。
还记得去年竞争最大的岗位还是三千人抢一个,好家伙今年更夸张了,一万人抢一个。
昨天国考成绩公布,今天公布分数线出进面名单
,相继登上微博热搜,有人欢喜有人愁。
如今,
留学生们纷纷涌入考公战场
,比起职场上的飘忽不定,那稳定的“铁饭碗”简直香翻天。
想必每个考公人最关心的就是,
院校和专业是否能得到认可?在考公时是否会受到影响?选择什么样的专业在考公时最吃香?
今天这篇文章就给大家讲清楚,关于留学生考公的一切,同时根据不同的岗位方向给你推荐申请的专业。
虽然前段时间有地区限制留学生参加选调,
但进体制内的方式并不少
,大致可以分为国考、省考、事业单位,前两个考取的相当于是行政编,去事业单位一般是根据不同的性质考相应的事业编。
一般来说,
国考的含金量最高
,行政编>事业编,因为国考进入的一般是机关单位,待遇好之后晋升道路也会更明朗,当然考事业编也不错,大多都是技术岗。
不管是考哪一个逻辑都是差不多的,且都不能保证一次上岸,所以也会有两手抓、多手抓的情况。
很多同学担心海外留学背景难考公务员,其实考公与留学并不冲突,甚至留学生在这方面还有
学术背景上的优势和相关政策的偏向
。
而且你在留学申请时,考的
雅思托福成绩
还能作为报考竞争力之一。
根据之前《海外留学人才就业发展报告》数据,海外留学生毕业规划首选中,
17.73% 选择了考公务员
。智联招聘关于留学生就业意向调查显示,有
74.4%
的留学生认为海归群体中存在着“考公热”现象。
虽然考公确实有很多优势,相较于去找工作更稳定,但也不能忽略考公的难度。
考公前:
“快哉快哉,小小考公,可笑可笑”,“申论 85 分+,行测 75 分+手拿把掐”……
考公时:
“睡不着,睡不醒”,“可怜弱小无助”……
与此同时,你考他考大家考,竞争激烈是必然的,并且与你一起竞争的还有很多来自其他各地名校的留学生,
要想把海归的光环发挥到最大
,下面这个部分就将给大家介绍
怎么在留学中把优势发挥到最大,如何去选择专业。
海外硕士的专业和项目可谓是“应有尽有”
,有交叉学科,比如生物信息、数据分析、商业分析等等,也不差缝合专业,比如数字化学、地球能源与机器学习和数据科学等等。
其选择可比想象中的更重要,这关系到你回国后是否能够成功认证为正确的专业,在报考公务员时,
你的专业能否报考你想去的岗位。
其实留学对于进体制内来说是“退可攻进可守”的选择
,打个比方,你本科是学的小语种,但是你想考公,小语种的专业选择太少或没有你想选的岗位,就可以去留学换一个专业再回来考公。
举个棕榈学员的真实案例,英语专业的 L 学员,因为想考中文相关硕士,所以申请了香港教育大学的“
中文语言与文学教学硕士
”,这样
回国就可以认证为“中文大类”,很利于考公。
但也会出现在留学前没有前瞻性考虑,而导致在报考时出现没有对口可报岗位,只能报“三不限”,还有在考事业编的时候,可能也会出现二级学科名称不对的情况。
图源 小红书
所以说,无论你是选择国考、省考、事业编哪种编制,都需要在申请前结合每年单位招聘的需求表或各类信息,去对应专业类别和代码来选择。
为便于大家了解哪些专业适合考公,棕榈君根据近年的国考、省考招生简章的专业要求,
给大家总结了最适合留学生去向 Top 3 编制
,大家可以做个参考。
可以说国考很多岗位,都很适合商科人报考,而且这类单位和岗位,都会更偏爱留学生。
统计国家公务员局所发布的《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 2025 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招考简章》,其中专业一栏中,出现最多的专业就是
“经济学类”
,一共出现了
4927 次。
建议留学要申请商科的同学,最好选择的专业是:
工商管理学、统计学、应用经济学、理论经济学、会计、资产评估、金融等
,这些是可选择的报考岗位较多的专业。
商科人要进体制内,
可以去到的地方也比想象中的更多
:央行、税务局、中央办公厅、审计局;监管机构,像银保监会、证监会、地方金融管理局;国家发改委的
国民经济综合司、经济运行调节局、财政金融和信用建设司。
25 Fall 棕榈学员 X
offer:港大、新国立、NTU 等
在拿到的众多 offer 中,我最后选择了去
新国立的
应用经济学专业。
考虑到回国可能会考公考编的问题,我提前了解了一些公务员和事业单位招聘岗位的专业要求,
应用经济学的可选机会还是比较多的。
以北京市各级机关 2025 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职位计划表(普通职位)为例,在筛选了硕士及以上和应用经济学两项条件后,
既有财政局、商务局、人力资源社保局、发改委等市区级机关,也有部分街道基层单位
当然,在考虑专业合适的前提下,也需要去考虑院校,
比如选择 QS 和软科排名更高的院校会更有优势。
去年上海税务局公示的名单中,共有
35 个
有留学背景的同学,
录取港中文的同学非常多
,总共
有
88%
的同学是来自 2024 QS 世界大学排名前 100 院校。
谁还在说文科不好的,这文科可太好了。
新传、马哲、汉语言文学、法学,真正的体制内统治者专业出现了。
尤其是法学,仅次于经济学类,成为岗位要求专业中第二多的专业。
由于需要招录大量法学类专业人才,负责涉法、法律法规、行政诉讼等相关工作。每年需求量巨大,甚至供不应求。
学法的同学只要过了法考,
基本相当于半只脚踏入了体制内。
招录部门有像公安局、发改委、教育部、检察院、法院、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等等。
点击查看大图
图源
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25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招考简章
如果要说文科留学生要进体制内,那么申请以下这些专业会更容易:新闻与传播学大类、社会学、汉语言文学、法学大类、国际关系、各类小语种等等。
专业细分并非关键,关键在于毕业留服认证时能够认证到
专业大类
,举个栗子,你申请的是项目叫“MSc in New Media”,但在认证时可以成功认证在“新闻与传播学”下,就可以报更多的岗位。
留学给了大家更多选择不同专业的机会,
如果你所学的专业过于小众,或者过于专精,那么你也是某种意义上的天选体制内人。
不仅可以选择参加国考、省考,也可以选择考取事业编,国考岗位也会为一些专业专门开放,比如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博物馆学、军事学、水生生物学、兽医等。
虽然小众专业不如大众专业有更多的可报考岗位,
但胜在对口,竞争并不会那么激烈。
25 Fall 棕榈学员 Sopia
offer:UCL 顶尖博物馆学项目
虽然博物馆学在中国算是比较小众的专业,但今年热度也在上升。
后续我读完研回国可能会选择博物馆的展览部门或社会教育部门工作,还可能去文物交流中心从事跨境展览和境外展引进工作等。
其实不难看出博物馆学后续就业方向有很多,而且基本都是需要考编的,进体制内的工作,很稳定。
如果是后续想进体制内的同学,可以考虑申博物馆相关专业。这些单位每年都会对外招聘,对专业和学历的要求高,尤其是做博物馆研究的工作通常需要研究生及以上学历。
留学生考公务必把准备 Timeline 拉到申请前!
申请前准备,这样在毕业后考公才不会出现一系列专业复核失败等问题。
1、提前查询查询招录 List:
国考官网可以下载到具体的招考简章,上面的招录相关信息非常详尽:
🔗http://bm.scs.gov.cn/pp/gkweb/core/web/ui/business/download/gkdownloads.html
值得注意的是,招录机关具有相关要求的最终解释权,也就是说万一你的专业名翻译对应不上,可以直接打电话向意向单位咨询确认,并不是所有单位都刻板的“一刀切”。
省考同理,需要去各省的政府官方网站下载上图这样的“职位表”来对应查看~
根据意向职位限定的专业范围,查看各留学地区是否有对应的专业,设立了哪些相关项目;
同时,结合自身的实际背景,整理适合申请的院校清单,详细查看具体项目的入学要求,据此来做留学准备~
留学期间护照(含所有留学期间的签证记录及出入境记录)原件及复印件
其他相关材料,如成绩单、毕业证明等(具体要求可咨询留服中心)
需要注意的是毕业时间与考试时间,一般来说考试时间是 11-12 月,出成绩和面试消息是 1 月,根据最新的官网说明,今年报考是 2023 年 1 月 1 日到面试前取得留服认证即可,也就是说两年内都可以参加,
在时间其实还是相对有优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