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 年 4 月,非典疫情席卷全球,造成极大恐慌。
多省市
中小学全面停课,
多地
改变
以往的
考试执行顺序,以适应特殊时期。
满城的白口罩、隔离封闭的居民楼、一夜之间建立起来的小汤山医院
一时间、市面上出现板蓝根、白醋抢购潮
……
都成了那一代人永远的记忆。
2003 年非典时期的上海南京路(图虫创意)
随着 6 月 20 日,全国最大的非典定点收治医院小汤山医院最后 18 名患者出院,非典疫情危机逐步解除。
此事件后,我国大幅度增加卫生防疫经费投入,建设各级疾控中心,特别是农村地区。
恰逢抗击非典 16 周年,我们和丁香园的读者们,聊了聊那段 16 年前的经历。
作为抗击非典最前线的医护人员,他们或许有着比之普通大众,更为深切的记忆。
1. 一直为曾战斗在
非典一线
而自豪
@zhouxincan1 男 湖南怀化
神经内科 丁香园站友
这是 2003 年非典时期,我在医院的发热门诊留下的唯一一张珍贵照片。
图源 @zhouxincan1 丁香园论坛
当时和我一起发热门诊一起奋斗过的同僚们,如今有的已经成了所在领域的专家,也有的成了业务副院长。时间过得真快啊。
我一直为自己曾经战斗在非典一线而自豪。
2. 非典爆发时
家人曾劝我辞职
@来之则安 男 广东汕尾
消化内科 丁香园站友
2003 年正好是我毕业的第二年。非典爆发时,我正在某三四线城市的一家诊所上班。
每天上班必带三层口罩,但接诊到发热咳嗽的患者时,也还是忍不住感到担心。
家人考虑到疫情凶险,也要求我辞职待业。
当时的我年轻气盛,觉得既然学了医,就必须得从医。
如果这次因为「非典」辞职,那下次遇到「特典、经典、飞典」等是不是都要辞职?
那我干脆改行得了。
我知道父母这么做是出于对孩子的爱护与关心,但我依然不想放弃自己的职业。
最终非典疫情过去,我也还在当医生。
3. 只能模糊地记得
那阵子妈妈一直不在
@肿瘤坏死因子Y 男 陕西西安
临床医学生 丁香园站友
我是临床医学生,妈妈是内科医生。
2003 年非典爆发时,我 5 岁。只能模糊地想起那阵子妈妈一直不在,是姥姥、姥爷天天送我上幼儿园、给我做饭。
长大后才知道,那一年妈妈去了疫区。
最后妈妈能平安归来,真要谢谢神仙保佑。
感谢所有曾像我的妈妈一样负责任的医护人员,能在当时第一时间赶往疫区,奔赴一线。
但愿世间人无病,何妨架上药生尘。
4. 大部分时间顾不上害怕
只想争分夺秒赶快救人
@社区侯医生 男 河北邢台
内科 丁香园站友
非典真是经历一次,永生难忘。
那一年我刚从医学院毕业,在医院实习。院长一声令下「全面隔离,全面消毒,马上设立发热门诊,发热病房」全院职工齐动员,忙得不可开交。
当天下午,我们就收了 2 个发热的病人。刚毕业的护士都不敢给他们打针,护士长以身做则,勇敢地去了。
一天后,医院隔离了,不让我们回家了。
又过了一天,院长说需要医护人员前去一线,自愿报名。
刚毕业的我不知道哪来的勇气,也许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就自告奋勇地报名了,顿时科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接二连三也有好多同事报了名。
我穿着隔离衣,戴着隔离帽、眼镜,就这样踏上了一线。
有时心里也会感到紧张,但是大部分时间什么也顾不上想,只想着争分夺秒,赶快治病救人。
在这样的状态下过了七天后,我终于回家了。
妈妈看着我流下了眼泪,她什么也没说,只是默默地竖起了大拇指。
5. 当时的药品市场很乱
但医院里没乱
@尘埃里花开 男 甘肃平凉
药师 丁香园站友
当年我刚毕业,我们医院这边虽然偏僻,但关于非典的消息和感染疫情都传播得太快,一夜之间全国恐慌。
那天晚上 9 点,突然有个护士给我打电话,希望我想办法帮她弄一箱板蓝根。
我还不了解怎么回事,就报告了主任。主任去药房看,才发现大半夜取药窗外已经排起了长队,都是来取板蓝根的人。
我们立刻给药品公司打电话,那边说板蓝根已经缺货了。
那晚的板蓝根才 1.3 元一包,
第二天一早,市面上的板蓝根已经被炒到 10 元一包,我们医院还是 1.3 元一包。
但限制真正需要的人才能开,且每人限开 1 包。
主任说,不能发国难财,也不能协助不良份子发国难财。
后来,国家出了统一药方,我们科所有人几个夜晚不眠不休加班地称药,免费发放。
累,但无怨无悔。
当时社会上的医药市场很乱,但医院没乱。
6. 瞒着父母去了一线
之后每次打电话,都要问我在哪
@良子2ZOI 女 湖南长沙
丁香园站友
那年刚开始的时候,长沙的非典并不严重。
当时我只知道医院新开了发热门诊,心里还偷偷想着,我要是没得病又被陪离起来,就不用来医院上班了,那该多好哈哈。
没想到几天后就让我如愿了,我被派往长沙的非典前线一一安沙非典医院,开始了长达三个月的隔离生活。
出发去前线之前,我没敢告诉父母,是偷偷摸摸去的。
后来,因为我在非典前线入党,刚好被湖南卫视报导了。
母亲在电视上看见在党旗下宣誓的我,哭得唏哩哗啦。
那次之后,父母再也不「相信」我,每次打电话给我,总要先问一句:你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