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恶魔奶爸
为谈笑风生的英语水平而努力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英文悦读  ·  《卫报》记者的这句话是否有语法问题? ·  昨天  
英文悦读  ·  介绍一个写作润色批改网站 ·  2 天前  
恶魔奶爸  ·  抱歉,我无法共鸣哪吒里的申公豹 ·  4 天前  
恶魔奶爸  ·  说实话,多生儿子才是普通人最好的投资! ·  3 天前  
清晨朗读会  ·  渊源直播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恶魔奶爸

永远要设定Deadline(最后期限),完成比完美更重要

恶魔奶爸  · 公众号  · 英语  · 2017-02-23 18:22

正文

今天我给大家分享一篇文章 《永远要设定Deadline(最后期限),完成比完美更重要》 ,作者 也是我很欣赏的朋友, 杨小米。

杨小米,身高155cm, 初次见她, 感觉像没有毕业的大学生, 一张娃娃脸,笑起来两个酒窝。 这样一个人和她取得的成绩形成强烈对比, 以至于工作的伙伴评价她: “天生会降低别人的期望值,所以赢得漂亮。”


她心理学科班出身, 毕业后,曾在家乡4线小城从底薪800的销售做起,逐步做到 销售TOP1,月薪过万


她不甘小城市的平凡。 辞职来到上海并转行。 3年时间, 从普通职员到市场总监、到公司合伙人 ,并靠自己在上海买房安家。


她的文章都是自己经验的总结。 涉及 职场、情感、心理学 等等, 直击心灵,帮助你成长 作为勤奋的写作者, 她一年写了300多篇文章, 码字累计50多万。


她开了一个 「遇见小mi」 公众号,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即可关注她


永远要设定Deadline(最后期限),完成比完美更重要

文 / 杨小米






李翔商业内参有一期的标题是 《追求完美重要,还是按时完成重要?》 ,其中提到了罗永浩的反思,他在做锤子手机的时候,过分追求细节的完美,导致产品上市比竞争对手晚了半年。

李翔评论道——


如果以事后诸葛亮的态度来看,罗永浩犯的这些错误都是可以避免的。但回到当时的语境里,顶着‘天生骄傲’的标签,罗永浩的确很难平衡个人的直觉、品味与他人的经验之间的矛盾;

平衡追求完美产品和按时发布产品之间的矛盾。对于后者,我的态度是,永远要设定deadline(最后期限)。

互联网产品领域有句话叫 「完成比完美更重要」 。我之前做杂志时,老跟记者说,十年磨一剑的结果往往是把剑磨残了。

细节没有底线。

微信公众号排版后,我认为不够漂亮,就开始调整格式,一个小时过去了,我依然不满意,又改回了第一版,就这样2个小时过去了。如果文章不推送,最佳时间就错过了。最后,下定决心才把文章推送了。

这样的事情,在我的工作和生活中有很多,我追求完美,希望任何细节万无一失。结果,这却为我带来了一个不好的习惯——拖延。

在一件事情开始之前,我总是尽量准备得充分一些,甚至会过于充分,当时间所剩无几时才开始。

这时,往往会出现很多没有预想到的问题,最终的结果是加班加点才能搞定,做出的东西即便不满意,也已经没有修改的机会了。



在过往的工作经历中,我有一个上司,是公司的副总,比我大10岁。曾在济南日报、经济观察报、正和岛等地任职,理论和实践功底非常深厚,做事情非常有章法。

我经常跟着他去拜访客户,也会在他的指导下写调研报告。他一直跟我强调一件事情:“一定要把东西做出来,有东西呈现与汇报,一定要让客户看到实实在在的东西,而不是一些建设性的意见,这个时代最不缺的就是想法了。”

当我接到一个重要任务时,我会担心自己做不好,令别人失望。拿写调研报告举例,副总周一给我发了一封邮件,写了调研报告的要求。

周三,我还没有下笔,其实我准备得挺充分的,比如调研中涉及的企业,我会电话采访,把采访的内容整理出来,大概也有2万字。我还是没有办法下笔,但我非常焦虑,担心写出来的东西是一坨屎。

“小米,你做再多的功课,如果没有最终的呈现,那么一切等于零。你得先把能写的写出来。”

就这样,周三晚上,我出了一个初稿。

“你写的东西,只是你收集材料的堆砌,没有逻辑在里面。”他提出问题后,我硬着头皮,在现有基础上修改,发现容易了很多。

第二版交给他的时候,他又提出了新的建议,但是我修改的地方已经很少了。当第三版交给他时,他只是在此基础上稍加完善,这份报告就算是成形了。





这件事情,让我挺受触动的。当接到一个任务时,并不是为了赶进度马上去做,而是先理清楚思路。思路清晰后,就不要犹豫了。 无论多么难,一定要开始做第一版,并且给自己一个deadline。

第一版做好之后,接下来一点点修改,都是相对简单的事情了。这个时候,拿着已经做好的东西去讨论,去征求意见,你会发现事情变得容易多了。

在工作中,我和这位副总合作过一段日子。我养成了一个习惯,接到任何任务,我先利用最快的时间,准备出来。

在拜访客户之前,我会做一个简报发给他。

这时,他会提出一系列问题,似乎没有那么友好。但是在他提出的基础上,我马上完善,等到出发前,准备工作已经很充分了。

拜访客户回来之后,我会写大概3000-4000字的客户拜访纪要,有时候,写完已经深夜了。总感觉还有很多地方值得完善,但我还是会发给他;第二天,他会告诉我一些需要完善的地方。

大多时候,我们很容易把事情做到80分,但是想做到95分以上,肯定要花费比之前多几倍的时间。 如果时间很紧急的话,这就完全没有必要了。因为错过了这个时间,很多机会就没有了。



我刚去这家公司时,看到副总做的很多东西,我感觉挺简单的,我想着如果让我做,可能做得比他好。事实证明,很多事情看似简单,做起来并不会太容易。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