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7日,梦百合家居董事长倪张根通过个人社交平台,发布了一部关于梦百合美国官司的纪录片,引发广泛关注。
“历时7年的漫长官司,胜利来之不易。回首过往,这一路充满了无数的坎坷与艰辛。”
倪张根在视频中感慨道,“作为一名中国人,我感到无比骄傲,我们赢得了这场意义非凡的官司。
这不仅是一场胜利,更是中国企业出海征程中,赢得世界尊重的典型范例
。”
近两年,出海火了,越来越多的企业拼到了海外,他们不再满足于产品出海,而将新的锚点放在了更进一步的品牌出海。
当众多企业在品牌出海的路上艰难摸索时,作为家居行业的海外先锋,梦百合不仅实现从产品到品牌、供应链、渠道的全面出海,更在一场旷日持久的跨国官司中,为中国企业赢得了尊严。
历时七年,没有硝烟的战争
从梦百合对外发布的公告可知,这场旷日持久的美国官司始于2017年,梦百合与美国进口商BENJAMIN FOLKINS(下文称“本杰明”),因子公司CBD的股权退出问题对簿公堂。
倪张根在短视频表示,
这堪称现实版的“农夫与蛇”
。
2008年,倪张根与本杰明一见如故,相谈甚欢,于是两个人一起投资,双方在美国成立了一家公司叫CBD,负责梦百合产品在美国的销售。
倪张根通过梦百合旗下子公司出资5.5万美元,持有55%的股权,本杰明出资4.5万美元,持有45%的股权。
随着生意做大做强,重感情的倪张根向本杰明提供一个优厚条件,CBD公司赚的利润,先给本杰明6个点,剩下的再按照股权去分。
2016年,梦百合通过子公司,用100万美元购买本杰明持有的CBD10%的股权。
意外的是,过了几个月,他扬言要退出CBD,
且要求梦百合用300多万美元买下其手中余下的35%股份(市值仅108万美元)
。
更没想到,2017年,本杰明一纸诉状把梦百合和倪张根告到法院。对方的要求荒诞不经,所有人都认为,梦百合在这一场官司中必胜无疑。
未曾想,2021年,一审判决结果——
梦百合被判需要支付给本杰明高达406.89万美元的股权退出款,比他本人想要的还多!而且还有2000万美金的巨额“惩罚金”!
这一判决明显带有偏向性,折射出彼时对中国企业的不公正对待。
倪张根火了:我没有做错任何事,谈何“惩罚”?
发起动议,申请再判!
2022年,法院再判,
“惩罚性赔偿金”降至约1100万美元
。
对倪张根来说,这不是钱多钱少的问题,而是这无凭无据的“惩罚”和“赔偿”,让判决法院的歧视与不公昭然若揭。
倪张根态度始终坚定——“他不道歉,我们绝不和解。”
再审不行,那就上诉。
经历了曲折的动议、上诉后,倪张根终于在2023年底迎来转机。
过往判决撤销,案件发回重审。
判决撤销,无异于给初审法官的判决打上了“瞎判、乱判”的标签。
而案件重审,加上已经拉扯六七年的资金投入,可能会使本杰明自己面临破产的危机。
2024年11月,本杰明给倪张根录了道歉视频,言辞诚恳,希望能够与倪张根庭下和解,把自己从破产的边缘解救出来。
是乘胜追击,还是豁达大度地网开一面?
倪张根选择了爱和宽容,和本杰明和解了
。
毕竟由始至终,倪张根争的就是一口气,为出海企业争的一口气。
当他得到了想要的公平和正义,当他对外证明了中国人的信誉,他也就能从商业的角度去做决策了——从商业角度来看,此时和解,对双方都是有利的,再打下去,挣钱的只有律师。
不远万里,硬刚不公的判决
倪张根坚持上诉的决策,不仅是倪张根“不争馒头争口气”的倔强,也是对公平与正义的追求,更是对中国企业的责任心。
上诉成功之前,很多人劝倪张根和解,至少和解了就不用支付巨额“惩罚金”。
倪张根果断拒绝了:
赔钱事小,但认下了这个“惩罚”,就等于对外承认中国企业错了
,中国企业在美国的场子里欺负美国人,中国企业的信用和名声都会被拖累。
他深知,若轻易屈服于不合理的判决,不仅梦百合将失去声誉,更会让歧视与偏见演变得更加激烈,让更多的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变得更加举步维艰!
他的坚持无疑是艰难的,不为人所理解的。
一面支付着高昂的律师费用,一面势单力薄地面对着不公的判决,巨大的心理与经济压力让倪张根一度“不能呼吸”。
每一次开庭,倪张根都会不远万里,亲身到场。
疫情期间,
为了飞到美国开庭,他不得不飞到东南亚中转
,还要面临严苛的核酸检查,其中艰辛可想而知。
“我们在(中美)环境里面做生意,有文化的冲突,还有现在的这种政治的冲突,又苦涩地认为说我要保持中国人那种讲信用的东西,就要比别人吃更多的苦。”
倪张根在他的视频里说,“我相信正是因为我们有这种进取心,才会一代人一代人地在往上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