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是一个谜。
ICO火爆时,它像一瓶让垃圾项目香飘千里的万金油,一对纸糊的巨型翅膀。
ICO熄火时,它又被这种饱受争议的数字融资方式拖累,陷入舆论的泥潭。
换个角度看,这还是第一次由“大事件”驱动,全民科普区块链。
真伪涤荡时,不少读者都私信我们,希望能推更多的客观解读。
今天就是一篇关于区块链底层技术的推文,写于之前游历美国硅谷这座科技梦花园之际。
Tom Ding是硅谷区块链技术的研发者之一。
他没有一脸大胡子。为了更贴近嬉皮士造型,他在一身蓬松的七彩布衣外,特地绕额头一圈绑了一根流苏。
穿这种灯笼式的垮裤走在硅谷那些宁静小城里有点太过浮夸,但此刻是在黑石沙漠。
燃烧了半个硅谷的火人节(Burning Man)正在鸟不拉屎的内华达州举行。
(深受极客热爱的Burning Man现场充满乌托邦气氛)
这个平时最大爱好是和一班密码学大咖争论技术的“85后”,正搂着一只紫色的“太空猫”塑像拍照。
许多像他一样的极客都被这个节日吸引。他们暂时撇下代码程序,到这里经受8天的生存考验和一场荒诞美学的盛典。
显然,他们的骨子里满是一种与传统世界背道而驰的理想主义——从近期中俄美三个大国对虚拟货币的强监管态度看,去中心化的区块链本身也是他们的精神图腾。
“我们在做的是第三代比特币。”面对一堆用塑料软棒搭建的“丛林”,学了八年武术的他一边抬腿去踢,一边对45区说。
就好像那里有一个必须穷尽力量去对抗的怪兽。
传统世界就是这头“怪兽”。
由于处在技术的早期阶段,目前全球还没有诞生任何一个现象级的区块链应用项目。这让许多人不得不扒开云里雾里的术语,以求一窥技术的真相。
难以大规模商用其实和区块链底层技术的不完美有关。
在Tom Ding的类比中,有效提升了效率的以太币可以视作第二代比特币,但它的性能和安全性远远不足以支撑一个互联网那样的世界级存在。
区块链想成为下一代互联网,依然渺茫。
目前每秒钟仅可以处理6.6个比特币的交易,单个区块大小只有1M,现有的解决方案大多是扩容区块大小。
“尴尬的是,一些热门ICO,投资人的钱都打不进去,如果只停留在这一代技术的区块优化,没办法将交易量级从几笔变成无限笔。”在Tom Ding看来,人类未来最需要的区块链拓展形式,应该是可以无限增加节点和服务器。
另一方面,电力损耗也成了挖矿的原罪——至少在那些更关心“未来生态”的硅谷极客们眼中,这违背了区块链的初衷。
“现在挖矿消耗的电力相当于丹麦举国,极度破坏环境。”Tom Ding告诉45区(ID:block-45)。
还有一个现有底层技术难以回避的问题,是黑客的“窃取”成本。45区(ID:block-45)了解到,现在链上还缺少自净化的治理方案,如果黑客盗走了一大笔比特币和以太币,就只能被迫选择分叉,成为稳定币值的一大杀手。
Tom Ding构想中的第三代比特币是DFINITY,目前正在做的第一代系统性能将达到3-7秒的最终确认性,比现在的以太坊快100多倍,计算吞吐量约是以太坊的25-50倍。
45区(ID:block-45)获悉,和DFINITY类似梦想的项目还包括EOS, Tezos,Qtum,NEO,Aeternity等,都在试图通过不同的方式突围区块链的商用困境。
其中,Tezos获得了硅谷风投教父Tim Drapper的站台,EOS曾创下ICO金额纪录,Qtum今年8月初的计算并发速度是207笔/秒。
但这距离互联网级别的体量还是相去甚远。
全球最大的支付卡VISA的官网信息显示,VisaNet早在2013年的测试中,就实现了处理每秒47000笔交易。
“有些或许可以跑出很高的性能分数,但会牺牲安全性。”Tom Ding告诉45区(ID:block-45)。
“可以把比特币想象成一个巨大的奖金池,黑客发现bug的诱惑太大,在很多国家ddos攻击很难定性,都是利用木马来攻击,很难溯源,网络层、密码学层、用户层和区块链本身的共识系统都可能被攻击,黑客偷走几千万美元的虚拟货币,放在交易所上,通过黑入手机二次验证就可以提币。”他这样解释。
如何在最大程度确保安全的前提下,保证最多的节点数量,成为第三代比特币的未解难题。
还有几句今天推文的题外话,我们每篇文后附上的二维码是我们的社群加入方式,如果想要关注我们的公号,请点击标题下方的“45区”并保存订阅。
虽筚路蓝缕,但向理想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