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读者
《读者》杂志官方订阅号。 中国人的心灵读本,全家人的精神纽带。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周刊  ·  名校做文创,卖得越来越贵 ·  2 天前  
新周刊  ·  这么听劝,他做什么都会成功的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读者

名家 | 余世存:时间知道我们该如何安顿自己

读者  · 公众号  · 杂志  · 2017-05-22 19:58

正文

也许你的时间只是冰冷的数字,

尚未真正开始。



余世存,这位有点儿呆萌的,被称为「国民先生」的文化大神,终于愿意走出书斋跟大家聊聊时间了。而这时间里的奥秘与智慧,由他讲,最适合不过。


余先生被俞敏洪称为最具有独立思考和人文情怀的思想者,也秉着文化人对自由的追求,在精神的世界开疆拓土,讲历史尘埃里的边角料和奇人物,一本本成书成册,《非常道》、《大民小国》、《中国男》《家世》等著作,每经面世,引无数看官疯狂下单。



也曾被窦文涛调侃为“著名的邪教专家”。几年前逃离北上广,去往大理隐居,才发觉自己真正生活于天地之间,反思城市生活的快节奏,总是理性到丢失了“时间”的触感。于是研读传统文明,给老子著书立作,为《易经》添加注脚。



余先生聊点鲁迅胡适孙中山是专长,喷些扎克伯格和都敏俊更是日常。思想比出的书还要厚的余世存觉得,做学问可不是在自己的圈子里逞威风,而得要创造更好的作品,让追求知识的小伙伴们都能get到有趣的智慧。给酸腐的学术之风去去腥,用一阵清新之风,让古人的智慧和时间的奥秘拂面而来。


“我的野心是以古喻今,让现代人安顿好自己。节气不是传统,它是活的,到现在还能起作用,对我们的生活是很好的参照系。”


“国民先生”余世存,于5.21小满起,每逢节气和节气之后的“一候”,在视频付费产品《时间知道》里为你解读时间和节气,与你一起平整土地,在夏秋时光里,感受时间的变幻。以耕耘当下来代替成长,慢慢来等待秋天的收获。


以下:《时间知道》发刊词






发刊词|时间知道我们该如何安顿自己


——余世存


一.知识爆棚 我们都是知识人


人类的知识总量正日益告别分离的纸书媒介,移居到一体化的移动互联网上来。现代人类可以迅速从这些即时的知识库藏里获得想要的知识,这是我们人类世代积累而提供给当代后世的福祉。知识大规模下移,正使得每一文明个体都成为知识人,成为知识、信息的提供者、搬运工和消费者。

 


在这个空前剧变的文明转型中,人们获得知识极其便捷,日益移居到虚拟的移动互联网上。一如传统文明中的小农生活,其生存所需不出门前的一亩三分地或租借拥有的三十亩地,生存的半径不出方圆十里;今人赖以生存的知识信息,也多半不出自家的朋友圈,不出网络上的几个熟悉的网页⋯⋯

 

这种状况使得当代人有相当多人处于知识社会的小农状态,现代小农式的知识人,也如此机智,他们看待别人一针见血,看待自己都茫然有失。这应了先哲的观察: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了解别人的堪称机智,了解自己的才叫聪明智慧。


 

  二.知识易得,智慧难求

 

知识易得,智慧难求。

 

在知识付费时代,这一现象更加突出了。对于不了解的人类知识,现代人既可以在网上搜寻找到,也可以付费获得。

 

但是智慧却跟人相去更为遥远。人们在现代社会生活,为政治、经济、文化乃至知识演进的各类现象所裹挟,人们离大道,离智慧相去日远。虽然先哲一再强调,与其提供黄金玉石宝马,不如提供智慧;但先哲也明白,智慧是提供不出来的,智慧真能提供的话,那么父传子就没有问题,就不会有官二代一类的活宝,富二代一类的二世祖了。




如何获得人生社会的智慧?其实有一个最为简单的办法。中国文化对智慧的获取之道隐藏在“智”字这一汉字的书写之中,那就是,知日者智,知道时间的人就是有智慧的人。自古以来,中国人都把日者、传天数者等这些观察和研究时间的人称为伟大的智者。

 

但现代人恰恰忘记了时间,这不仅指现代人没日没夜地消费、享受,更指现代人的时间意识单一化、数字化、标准化、外来化。现代人很少知道时间的多维丰富,很少知道自身的时间跟天文时间的关系。一句话,现代人少有知道时间,现代人少有智慧。

 

因此,在文明和自然的演进里,只有时间知道,现代人类的福祉如何,报应如何,智慧几何。现代人如要获得智慧,做当代的“知日派”是不二法门。

 

  三.时间的智慧给我们的加持

 

虽然现代人有上述追求智慧的困境,但我们在日用而不知的生活仍有智慧的加持,仍有自己对时间的不曾省思的感知。我曾经给朋友举过一个实例,几个人在一个小镇上一本正经地讨论知识、时政、国际事件一类话题,争得面红耳赤,不可开交,人人都自负才智,自以为是,党同伐异,结果只能是彼此受伤,不了了之。但在晚上,他们在歌厅里,又手拉手唱起了“让世界充满爱”;在早上,他们在微信群里,又彼此互道早安。

 

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案例。这些小农式的现代知识人仍没有完全忘记时间,他们仍堪称生活的智者,他们仍有爱。是的,知道时间不仅可得智慧,也可得到爱,成全爱。

 

我曾经为孔子可惜:如果他把「礼失而求诸野」这句话,进一步阐明为,「时失而求诸野」,该多么牛气啊。是的,我们的时间丢失了,紊乱了,怎么办?到空间的边缘地带找回来。朝九晚五、早上睡不醒的城里人,只要到乡野去生活两天,就会按时醒来,精力充沛。

 


  四.只有时间知道那些变化中不变的东西


三代以上,人人皆知天文。

 

曾经的中国人几乎个个都智慧,个个都了解时间。我这些年对时间乃至时间史的研读使我确信,时间是我们现代人最需要研究和把握的对象。人类对01,0和1的把握打开了一个移动互联世界,对时间,时和间的把握是什么,我们还远远不清楚。

 

我对节气时间的解读也日新又新,就在我的《时间之书》热卖的时候,我对节气的观察仍在继续,其中一些收获仍证实了传统与现代的关联。如在清明节气期间,发现寒食习俗跟革命后的“忆苦思甜”运动异曲同工。如在立夏期间,发现天地通泰与人间不通泰的屈辱相映成趣,等等。我们今人在节气时间里的应对之道,在春分秋分夏至冬至里的言行,比起先民先哲的功德,也没有超出多远。

 

我们知道自己跟前人、先民和历史相比,有翻天覆地的变化;只有时间知道,这些变化中有不变的东西。了解时间,能让我们更好地把握自身,把握文明。

 

(点击图片购买)

 

  五.走出书斋,分享时间里的生存智慧

 

因此,对当代小农式的知识大众来说,从节气时间里获得生存的智慧是一个方便法门。中国节气申遗成功时,我说过,这意味着中国人贡献文明社会的时间真正开始了。我现在更确信,现代人的时间也自此真正开始了。

 


我在很多地方跟人交流节气时间时,不少人提到他们当地的节气习俗和自然物候。每一个节气都意味着一些生物的诞生、成长,也意味着另一些生物的死亡。我曾经想过,要是大家把这些本乡土时间里的知识集中起来,本身就是了不起的人人闻见即得的智慧。


因此,在多媒体希望我走出书斋,以新形式向大家介绍节气知识时,我愿意接受这一挑战,跟大家分享我的心得,也希望更多人从时间的流逝里变成知日派,成为文明社会的智慧一族。

 

想成为生活的智者吗?想让自己的时间真正开始吗?来参与《时间知道》吧。


余世存

2017.5.19


来源:微信公众号"指针朝夕UP"

(ID:zzzxup)

编辑:辛巴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