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邃宁静的海底,一只雌性章鱼在珊瑚中觅食、与石斑鱼合作捕猎,她熟知这片海域的每一处角落,也懂得如何和那些穿着奇怪装备、用探究的目光打量她的入侵者和平相处。然而,不久之后她消失了,仿佛从未在这片海域出现过……
这是短篇电影《章鱼母亲》的故事,它用了不到7分半钟的时间,讲述了一位“章鱼母亲”的一生:为了防止自己和孩子被打扰,她用碎石块为自己搭了个不大的洞穴,这个洞穴却成为潜水员们眼中的“打卡圣地”。他们一次次挪开洞口的石块,用手电照射这只等待分娩的雌性章鱼,而她只能在闯入者离开后,继续寻找新的石块,遮挡自己的藏身地。
这部作品是国内首支HUAWEI手机拍摄的海洋题材类纪录片,也是第五届“华为影像·金鸡手机电影计划”获奖作品之一。2024年11月16日,“华为影像·金鸡手机电影计划”表彰仪式暨主题论坛在厦门举办,以“XMAGE,影像力量—共创之力”为主题,本届大赛共收到了来自全球创作者的超5000部作品,其中62部作品入围角逐,最终包括《章鱼母亲》在内的13部作品获奖。
透过这一部部获奖作品,我们看到了手机电影正在经历从单纯的日常记录到深度人文关怀的转变,也看到了在技术的加持下,关于手机电影、关于影像表达的下一站。
相较于其他影像艺术,手机电影往往意味着更细腻的个人化视角与更生活化的表达。《章鱼母亲》由海洋纪录片导演黄心驰拍摄,他也是一位水下摄影师,曾在全球各地的海洋中工作,捕捉到了许多难得一见的海洋生物和自然景观。
这是一部让人印象深刻的佳作,短片中,章鱼母亲并没有消失,她只是躲到了一个安静的地方,静静地为分娩做准备。成为母亲的那一刻,它的生命也正式进入倒计时。作为海洋题材类纪录片,它没有简单地停留在“记录雌性章鱼一生”这个层面,而是进一步表达对其他生命的尊重,映射母爱的伟大以及表达城市与海洋的关系,呼吁人们同自然和谐相处等核心思想。
《黑河》则是一部高概念科幻片,在万亿年后,宇宙冰期的到来使得人类不得不丢弃实体,将意识以粒子的形态存储,寻找新的家园。
在一片记忆碎片中,记录着放弃实体前夜,一对人类夫妇最后的对话:“生命的意义是什么?”“如果不能拥抱、不能触碰彼此,这样的活着,与死亡又有什么分别?”“人为什么不能坦然接受死亡?”
人究竟因何为人?藉由这部高概念影片,作者对自己,也对观众发出了疑问。这个问题或许永远不会有答案,但寻找思考答案的过程,本身就具备意义。
而剧情片《好着呢》,它的故事并不复杂,却巧妙地采用了以“扫地机器人作为第一视角”的方式讲故事,很新颖,也很具备当下性。
这是一对很典型的母子——母亲常年独居在家,她很孤独,希望有人陪伴;儿子为了事业打拼,每周回家一次已经是他的极限。
为了分担母亲的操劳,儿子买了一台扫地机器人。一开始母亲很抗拒,觉得是在乱花钱,很快她发现扫地机器人出故障就意味着儿子会回家,她又将其当做“召唤”儿子回家的工具。一次视频时,母亲无意窥探到儿子在职场中的不得已,于是她走向另一个极端,凡事自己动手,绝不叫儿子上门,直到突发疾病晕倒在厨房里。
这部电影诙谐幽默,又不乏人文关怀。它关注到了空巢老人的现象,却没有把问题归咎于某一方,母亲和儿子都爱着彼此,只是“爱一个人也是需要方法的”。在影片的结尾,儿子决定接母亲和自己同住,母亲却执意带上扫地机器人,它是这段母子关系的见证者,也是参与者。
今年,本届大赛的13部获奖作品,题材多元、风格各异,既有充满幻想的魔幻设定,也有聚焦边缘群体的细微记录。创作者们通过影像进一步挖掘生活的力量,把真切情感传递给观众,同时兼顾艺术性与人文关怀,让人看后有所思也有所得。
华为终端BG手机产品线副总裁李昌竹,在“华为影像·金鸡手机电影计划”表彰仪式暨主题论坛上,提到“生活化是手机最大的特质,很多热点问题已成为我们创作的素材,精彩就在我们的身边演绎,故事正在附近发生”,在技术力的加持下,创作者们用手机构造更精致的镜头语言,把这些生活中一闪而过的片鳞碎甲,以影像的方式记录并传递,手机电影的艺术边界被拓宽与再定义。
早在2017年,谢飞导演就曾表述过“视听写作的时代到来了”的观点。2019年,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与华为手机合作开辟手机电影的评选独立单元,鼓励更多专业电影人和普通用户使用手机进行影像创作。
今年是“华为影像·金鸡手机电影计划”的第五年,大众对手机电影的态度,也从不解未知到积极参与其中,手机电影正在展示它蓬勃的生命力。
它鼓励各种奇思妙想的迸发。比如《风送晨曦来》,它的人物关系很简单,只有“我”和突然出现的神秘小女孩。它的内核又很丰富,通过黑白与彩色镜头,构建了现实与幻想两条时间线,小女孩其实是“我”因病去世的妈妈的化身,这是一次穿越时空的告别,也是“我”的一场梦境。
它能拓宽专业电影表达的空间和意义。以三个孩子为主角的《过家家》,通过孩子的演绎去探讨家庭暴力以及原生家庭对亲子关系的影响。
纪录片《在城市边缘长大》,把镜头对准了早慧的打工子弟——初三学生颜庭斌,他对生活有着超乎年龄的洞察与成熟,会说出“如果你干成了自己想干的事,在生命的终点我认为你是没有遗憾的”,这样对成年人都有所触动的话。
这两部影片之所以让人印象深刻,与孩子们自然不做作的演绎有直接关系,在手机面前,任何人都能轻易地卸下防备。
它希望人人发声去表达。正如华为今年宣布的“XMAGE 共创计划”,鼓励全民参与到手机电影的创作中。
这对有志于电影行业的普通人、影视专业的年轻学生以及青年导演无疑是件好事,他们可以用更低的成本与更少的时间,展示自己的影视专业能力及思想。
在这届大赛的入围作品相关数据中,有这样一组数字很值得关注——高校赛道投递作品数占比达56%,这说明手机电影这种影像艺术形式,更能够满足年轻创作者天马行空的创作灵感,使用手机影像创作正在成为他们重要的自我表达方式。
剧情片《注意》,导演张浏浏尚是一名在读研究生,他将镜头对准自己,拍摄下了至亲的重疾和生命不可避免的衰亡,全片仅有一个人、一个空间,却巧妙展现了爱与想象力的浪漫。
如今,大量的年轻创作者参与其中,也使得“华为影像·金鸡手机电影计划”这一IP变得更年轻化、创意化,“年轻人的奥斯卡”标签正在逐渐形成。
当然,任何一种艺术形式,曲高寡合都不是一件好事。“华为影像·金鸡手机电影计划”的意义不只在于对年轻从业者的培养,更多的体现在了普通人对生活记录的价值上。
只要有一部手机,人人皆可成为自己生活的导演。大众影像创作时代的到来,让电影不再是独立于生活之外的艺术,而是生活中的一部分。知名导演李少红从创作的角度进一步肯定了手机电影,“移动影像技术让影像艺术不再是高居于象牙塔之上,而是栖身于随处可见的枝头。创作者们用镜头记录世界,实现自我表达,传递温暖与力量”。同时她表示,“在移动影像技术创新发展的加持下,未来手机电影将会涌现出更多‘敢创新’‘有想法’的好作品,推动电影行业进一步繁荣发展”。
手机电影打破了传统创作的边界,创作的过程也是我们再度认识、反思自己生活的过程。同样,这种对生活的再认识与反思,又在反哺艺术创作,赋予其更强的生命力与感染力。就像这13部获奖作品一样,他们对准的群体、讲述的故事,很多就发生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来源于生活的创作,才有着更加触动人心的力量。
“电影,是造梦的艺术”。如果说,以前的我们总是把电影当成一种“束之高阁”的艺术,那么现在,只要有手机,人人就都可以“做梦”,怎么做、做什么,取决于你自己对生活的观察与思考。
而手机之所以能够成为创作和表达的最佳工具,与技术的创新沉淀有直接关系。从“光机电算”到“软硬芯云”,还有HDR Vivid菁彩影像技术,让创作者从拍摄到剪辑再到呈现,都可以感受到真实自然的视觉效果。华为影像XMAGE以技术创新助力用户记录影像力量,使得手机电影的质感得到了全面加持,同时可以满足创作者多元的个性化表达。
再回看“华为影像·金鸡手机电影计划”,从诞生至今的五年,是技术包裹着艺术不断上升、创造更多可能性的五年。像《章鱼母亲》这类海洋纪录片,在过去创作者只能藉由大型专业设备的帮助进行拍摄,但这些设备的存在,本身就可能对海洋生物产生干扰。
而导演黄心驰这次拍摄所使用的华为Pura 70 Pro+,以独创的旋动伸缩镜头结构,实现了在极小的可用空间中带来超大的进光量,如此才能在尽量减少干扰的情况下,记录下章鱼母亲不断搬运石块为分娩做准备的一幕。同样的,XD Motion运动引擎打破了手机只能拍摄静止或低速运动物体的现状,它成功捕捉到了雌性章鱼在珊瑚群中觅食、与石斑鱼群一同捕猎的画面。
影像艺术变得人人可触碰,技术不再是阻碍梦想的壁垒,进一步拓宽着移动影像的边界。而被拓宽的边界,又在回向反哺移动影像领域的发展,为技术的发展指明方向。这一点,通过这次的13部获奖作品也能得到验证,它们之中有颗粒感强的胶片复古风格、也有宏大瑰丽的未来创想,这些都是通过一部手机实现的。
在纪实之上,透过影像,也能窥见创作者心灵深处的情感、思考、想象。华为一直鼓励,每一个人都能大胆地用手机进行表达,去展现生活的温暖、人性的美好、向上的力量,这种纯粹的、普世的情感和价值观,也构成了当代全世界共通的影像文化。
随着手机影像技术的不断革新,视频创作迎来了井喷式的发展。手机电影则完成了从纯粹记录生活,到实现艺术表达的进阶转变。未来,“华为影像·金鸡手机电影计划”还将继续打破手机电影创作的边界,以共创之力让记录和创作变成一种常态,持续推动全球影像文化发展,让影像力量继续传递感染更多用户。
当下,屏幕前的你我,都能于光影中窥见生活的肌理与艺术,拍下一部属于自己的电影。
策划丨三联.CREATIVE
监制丨沈艺超
微信编辑&设计排版丨高旭芹
作者丨卡卡
图片来源丨华为
*文章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
欢迎转发到朋友圈,转载请联系后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