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北大青年CEO俱乐部
北大校友创新创业创造服务平台
51好读  ›  专栏  ›  北大青年CEO俱乐部

金京浩:跨境出海,中国科技企业的日本机遇

北大青年CEO俱乐部  · 公众号  ·  · 2024-09-29 18:00

正文



金京浩,黑龙江人,日本贸易振兴机构(JETRO)投资咨询总监,欧美同学会留日商会顾问、《中国企业全球化报告2020》(CCG智库)日本篇撰稿人,译著有《可视化4.0》、《动机革命》等,日本埼玉大学硕士。

目前在JETRO东京总部培训,近8年以来,金京浩在JETRO北京代表处负责面向日本推介中国科技企业、协助中国企业赴日注册公司、协助日本大公司与中国科创企业进行合作对接等业务,在这期间深度访谈的中日企业超过500家。

1997年至2003年在日本留学和工作,曾在日本的商贸公司,中国的制造、投资咨询等领域的外资公司工作十多年。

编者按: 日本贸易振兴机构(JETRO)是日本政府为促进贸易和投资设立的官方机构,长期致力于促进日本与海外之间的贸易与投资,曾经服务过全球两万多家企业进军日本市场,其中包括几百家中国企业成功落地日本。金京浩作为北京代表处的投资咨询总监,多年来奔走于中日两国之间,见证了中国企业出海日本的历程和成果。9月20日,他在北大青年CEO俱乐部主办的跨境出海系列沙龙第二期活动中,就“中国科技企业的日本机遇”这一话题,分析了当下中国企业出海日本所面临的产业机会,并详细介绍了日本贸易振兴机构能为中国科技企业提供的支持。



中国北京与日本东京的直线距离不到3000公里,空运快递最快3天就能送达。相对于欧美等国家,与中国一衣带水的日本这个邻国,在地理位置、文化、科技实力等方面,都体现出鲜明的优势。因此很多企业把日本当做出海的“修炼道场”,通过在日本打磨好产品与服务,再向欧美和东南亚等更广阔的市场出击。


哪些行业潜藏机会?

金京浩指出,日本拥有很多全球领先的科技企业,制造业基础实力很强,但面临着高度的老龄化,面临劳动力严重不足,以及产业转型、科技应用没能得到充分发挥等众多问题,这恰恰为中国科技企业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他举了几个例子。

第一,数字化转型相关的产品及企业服务。

近年来,日本在数字化基础设施方面加大了投资力度,加快建设数字化政府,推动各个行业的数字化,因此在数字化转型、IT解决方案等方面产生了巨大的需求空间。金京浩举例说,诞生于深圳的思维巡航(MindCruiser),是一家面向全球的SaaS公司,它以企业对会议纪要整理的需求为切入点,向日本市场推出语音转写类效率工具Notta,迅速获取大量企业用户并长期位居日本AppStore 日区畅销榜前 10,短短几年就实现了10倍增长。金京浩还介绍说,很多大企业对于虚拟科技提高效率、节省成本感兴趣。

第二,人工智能、机器人、创新材料。

在建筑及生产行业,人工智能可以辅助产品设计、品质管理的实施、设备的远程操作,助力节能减排;在交通及物流运输领域,人工智能可以应用在自动驾驶、送餐、货物配送及仓储管理的自动化;在教育领域,人工智能可应用于远程教育、辅助判卷等方面,减轻教师负担;在老年人康复领域,辅助爬楼梯的机器人,防止摔倒、防止褥疮、防止走失的产品,可随时监测脉搏、心跳、睡姿的自动监测技术,以上这些领域日本各界有很多需求;在智能家居领域,扫地机器人、体验更好的消费类电子产品等都很受欢迎。金京浩介绍说,2019年以来,机器人、人工智能、新材料等创新领域不断有中国科技企业进军日本市场。今天,在日本媒体上,经常可以发现中国科技企业的身影,他们的产品得到了日本消费者的广泛认可,像DFA Robotics、Robot Bank这样的企业已经向日本市场导入了几千台中国服务机器人。

第三,电商及娱乐。

日本的电商市场规模近几年不断扩大,一些演艺娱乐公司和部分艺人对虚拟演艺活动的需求也比较大。金京浩在协助中日企业对接合作的过程中发现,虽然日本在上述领域有很强的竞争力,但中国的科技企业不仅有技术优势,而且产品性价比高、使用案例丰富、服务好、响应速度快,能灵活地应对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因此在日本市场存在很多机会。

金京浩强调,无论企业的出海方向是什么,想在日本市场打好基础,一定要重视售后服务。有不少日本企业对于中国产品感兴趣,但非常担心出了问题后的维修、更换可能影响长期稳定的使用。


如何更快更稳地扎根?

如何获取更多日本资源?如何快速开拓日本市场?如何节省成本?针对这些出海企业特别关注的实际问题,金京浩从多个角度提出了建议。

第一,优选政策友好的地方城市。

金京浩特别建议中国的科技企业进军日本时,不要只盯着东京、大阪这些大城市,更要多多关注政策友好的地方城市。目前有30多个日本地方政府在中国各地设有办事处,神奈川县、爱知县、福冈市等不少地方政府针对海外科技企业进军日本市场推出了各种便利政策和补助金,而且当地的房租、人员工资、日常消费等方方面面的成本都低于热门大城市。此外,这些城市也经常举办丰富的活动,印制企业名录,积极为外国企业和日本企业开展合作提供便利。在补助金金额方面金京浩举了个例子:“前段时间我们重点服务的一家北京的医疗科技企业,获得了最高达到2000万日元的政府补助金。”

第二,积极参加国际性大型行业展会、论坛。

在东京、千叶等日本各地经常举办Innovation Leaders Summit(ILS)、日本电子高新科技博览会(CEATEC)、Japan Open Innovation Fes(JOIF)等有助于出海科技企业收集最新科技动向、寻找合作伙伴的展会活动。在东京举办的多个国际性展会中,金京浩欣喜地看到多家中国企业的展位。比如,神策数据基于其在发达国家市场积累的丰富案例,在日本推介他们的数据分析服务。金京浩认为,年轻创业者在这类大型展会中,可以发现本企业在技术、产品、解决方案方面的优势,看到自身和日本企业之间存在的差距,思考在日本发展的机遇。

第三,找对引路人。

金京浩强调,中国科技企业出海日本,想少走弯路、少踩坑,一定要找到引路人。比如,JETRO这样的日本官方机构、行业协会、高校、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咨询公司、投资公司,以及日本当地的企业家、行业专家等等,都能为中国科技企业实现0到1的突破提供不同程度的帮助。他举例说,有一家长期在日本线上线下销售中国产品的在日华人经营的商贸公司非常乐意帮助医疗器械、美妆产品、电子产品等领域的企业开拓日本市场;还有一家IT方面的上市企业拥有几百家日本客户的网络,他们也非常愿意帮助中国科技企业进军日本市场。

提出建议之余,金京浩总结了几条成功出海日本的中国企业共有的特征。

首先,他们往往在出海之前,已经与日本的企业展开了合作,获得了认可。其次,他们通常是作为先驱者抢先布局发达国家市场,在来自中国大陆的竞争者不是很多的情况下获得了市场和客户,也进行了人才储备,产品和服务得到了一定的磨合和提升。此外,金京浩特别强调了文化相融的重要性,他建议,企业关注技术层面的合作之余,还要深入了解日本的文化和商业习惯,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融入当地市场,行稳致远。

演讲接近尾声时,金京浩向科技创业者们推介了日本贸易振兴机构(简称JETRO)。该机构在帮助日本企业开拓海外市场的同时,也帮助国外科技企业进入日本市场,可以为有实力出海的科技企业提供一系列免费服务,比如,提供市场调研报告、临时办公空间、推荐优质的服务供应商,部分重点服务企业还可以得到协助寻找销售渠道等服务。作为圈内小有名气的“ 中国科技企业出海日本的摆渡人 ”,金京浩真诚地欢迎大家向JETRO的网络和服务“借力”“借势”,最后他建议中国科技企业记住:“ 到日本做生意先找JETRO,talk to JETRO first ”。

—精彩回顾—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