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是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批复强调,北京要加强“四个中心”功能建设;优化城市功能和空间布局。坚定不移疏解非首都功能,为提升首都功能、提升发展水平腾出空间;严格控制城市规模,到2020年,常住人口规模控制在2300万人以内,2020年以后长期稳定在这一水平,城乡建设用地规模减少到2860平方公里左右,2035年减少到2760平方公里左右。
批复提出,北京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硬约束,切实减重、减负、减量发展,实施人口规模、建设规模双控,倒逼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城市功能优化调整。北京市社科院副院长赵弘认为,减重是指要通过产业调整,淘汰能耗高、污染重的企业,转移部分制造业,让北京的产业结构“轻”起来,降低首都发展对资源的消耗。减负是指要围绕首都四个核心定位,继续剥离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减量则是要从量上控制北京城市发展规模过大的问题,划定北京城市发展边界和人口规模红线。
围绕“四个中心”功能建设,北京进一步明确了未来的发展方向。其中,在产业发展方面,要大力加强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更加注重依靠科技、金融、文化创意等服务业及集成电路、新能源等高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支撑引领经济发展。聚焦中关村科学城、怀柔科学城、未来科学城、创新型产业集群和“中国制造2025”创新引领示范区建设,发挥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作用,构筑北京发展新高地。
批复指出,北京应当着力治理“大城市病”,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
坚持公共交通优先战略,提升城市公共交通供给能力和服务水平,加强交通需求管理,鼓励绿色出行,标本兼治缓解交通拥堵,促进交通与城市协调发展。
要加强需求端管控,加大住宅供地力度,完善购租并举的住房体系,建立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努力实现人民群众住有所居。
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着力攻坚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全面改善环境质量。加快海绵城市建设,构建国际一流、城乡一体的市政基础设施体系。
批复指出,科学配置资源要素,统筹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推进城市修补和生态修复,实现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做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城市特色风貌塑造。构建涵盖老城、中心城区、市域和京津冀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体系。加强老城和“三山五园”整体保护,老城不能再拆;通过腾退、恢复性修建,做到应保尽保。
批复明确,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发挥北京的辐射带动作用,打造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加强与天津、河北交界地区统一规划、统一政策、统一管控,严控人口规模和城镇开发强度,防止城镇贴边连片发展。
与河北共同筹办好2022年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促进区域整体发展水平提升。聚焦重点领域,优化区域交通体系,推进交通互联互通,疏解过境交通;建设好北京新机场,打造区域世界级机场群;深化联防联控机制,加大区域环境治理力度;加强产业协作和转移,构建区域协同创新共同体。
批复指出,北京要全方位对接支持河北雄安新区规划建设,建立便捷高效的交通联系,支持中关村科技创新资源有序转移、共享聚集,推动部分优质公共服务资源合作。这也划定了北京支持雄安发展的产业范围。
国家发改委城市中心综合交通规划院院长张国华介绍,对于一个新区来说,要想发展成功,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与主城区有高效便捷的联系,这样才能互动起来。其中主城区主要是指北京,当然也包括天津、石家庄等城市。这些城市的主要产业发展好了,才能更好地服务于整个京津冀地区,所以要求有高效便捷的交通体系,要解决和北京新机场、天津港口的高效互动;内部上要建立高效的轨道交通系统,特别是高铁网、城际轨道网、市域铁路网等。雄安新区无论内外的联系发展肯定要以轨道交通为主导。
规划科学是最大的效益
中共中央、国务院27日批复《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首都城市规划建设高度重视,标志着新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成为首都发展的法定蓝图。
2014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北京时指出,城市规划在城市发展中起着重要引领作用,考察一个城市首先看规划,规划科学是最大的效益,规划失误是最大的浪费,规划折腾是最大的忌讳。今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考察工作时再次强调,城市规划在城市发展中起着重要引领作用。
新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以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考察北京发表的重要讲话为根本遵循,放眼京津冀广阔空间,结合国情市情,汲取国际经验,集思广益、反复讨论、几经修改、科学决策,把是否符合首都城市战略定位作为检验规划的根本标尺。
规划科学就要坚持“高起点高标准”。新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的理念、重点、方法都有新的突破,对全国其他大城市治理“大城市病”具有示范作用。北京不仅要成为依法依规制订规划的典范,更要成为依法依规执行规划的标杆。
随着党中央、国务院批复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各类详细规划和专项规划的编制要与总体规划严格对标,防止随意调整规划,杜绝变形走样,面目全非。
总体规划时间跨度长达近20年,要求严格遵循规划的刚性原则,坚决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一任接着一任干、一锤紧着一锤敲,确保一张蓝图施工到底。当前,要尽快建立多规合一的规划实施及管控体系、城市体检评估机制、实施监督问责机制等,为总体规划实施砸实第一夯,把伟大祖国的首都建成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国首都、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
来源 :综合经济日报、新华社、21世纪经济报道、每日经济新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