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投资人说
投资人说致力于寻找具有匠人精神的投资人,多角度呈现投资人所看到的世界,经常关注我们你可以获得充满趣味的思维启迪,还有接地气的创投方法论。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点拾投资  ·  企业家精神,是对中国股市长期乐观的根源 ·  6 小时前  
信息平权  ·  能投资是好事 ·  昨天  
信息平权  ·  能投资是好事 ·  昨天  
产业互联网大视野  ·  【独家】已有30家产业互联网及软件SaaS企 ... ·  昨天  
创伙伴  ·  张兰挣扎 ·  2 天前  
独角兽智库  ·  DeepSeeK:核心标的推荐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投资人说

心元资本 · 郑博仁:来自台湾的天使如何使用三层壁垒法优选初创项目?

投资人说  · 公众号  · 科技投资  · 2017-06-13 19:36

正文

分享趣味的思维启迪,接地气的创投方法论

点击题目下方蓝字关注 投资人说


题图:心元资本创始合伙人 郑博仁先生


郑博仁,不到40岁,已经在投资圈混迹十余年。这位来自台湾的天使,投资项目分布在硅谷、台湾、中国内地等地,是为数不多跨两岸三地的天使投资人之一。业界也流传着他的「识人的三层壁垒」,那么他是如何运用他的法则来选择投资项目的呢?

素材来源: 好贷金牌顾问

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违者必究!



1

机缘巧合进入投资界



2000年,我大学毕业后创业,做了款防止企业机密资料外泄的软件。4年后,我感觉已经很难再规模化,于是果断退出。


我本来计划去美国读MBA,机缘巧合认识了一位风险投资家。这位投资人新成立了一支4000万美金规模的早期基金,就是台湾C2。我被任命为中国内地负责人,期间作为A轮投资人,我投资了9158、中文在线、139信箱等项目。


2009年,C2决定不再继续往下做,我也面临选择。要么去大基金做合伙人,要么做一些自己更有热情的事情,最终我选择了自己做天使投资。


我刚开始做天使就投了阿狸、孔明社交、微云等项目,后来遇到了AppAny公司,主要做第三方数据平台。但当时我刚做天使,钱不多,错失了这个项目,也成为我最大的遗憾,「如果能做一个规模化的平台,AppAny这样的公司从一开始就不会错过。」这也就促使我考虑通过基金的方式去做天使投资。


随后我成立了心元资本,六年投资超过90家初早期新创项目,今年3月还新成立了两支共1.2亿美元的创投基金,发展速度势不可挡。


我希望跟这个创业者之间有自己的朋友链接,这能给我的判断再提供一层保障。



2

识人的三层壁垒



好多人说我投资小心谨慎在业界是出了名的,但这是有缘由的。因为我做投资十余年,见证了好几拨「风投变疯投」的过程。 「2006年博客大热,几亿美金投进去,结果死了一大片;2010年LBS和团购火了,洗牌过后又死了4900家。」


目睹了一次次投资行业的大溃败后,我觉得投资项目不是最重要的问题,真正考验投资人能力的是如何做好投资的「风控体系」。


我识人有三层壁垒,即就是:圈子熟人、自身爱好和地域不同诉求。


1.壁垒一:熟人圈子


「早期投人」已是业界共识,我给自己设置的第一个 风险壁垒」就是熟人战略。我希望和这个创业者之间有自己的朋友链接,这能给我的判断再提供一层保障。


「人的个性是多样化的,你要有各种方法去了解他。」


比如,我在国内投资的项目里有30~40%是清华系创业者,久而久之,一个清华系的圈子就构筑起来,在这个圈子里能很容易地找到熟人去侧面了解某个创业者的方方面面,例如他的经历、他的特长、他的风格、他的能力等等。


由于之前着迷于迪斯尼卡通的影响力,就投了徐瀚所绘制的阿狸卡通的文创产品数百万人民币。


阿狸的表现也没有让我失望,没多久绘本销售量就突破百万本,还推出了游戏,在北京开设实体店面。2013年阿狸获得数千万人民币B轮投资,产品覆盖绘本、动漫、游戏等领域,现在已成长为国内著名动漫公司。


当然,我平时也会看陌生人的项目,但这通常是我在吸收资讯,最终见面的创业者还是我自己的第一层关系或第二层关系。


2.壁垒二:项目是否和创业者爱好相吻合


都说爱好是最好的老师,一个创业者把自身的爱好融入到创业项目中,其自带的激情将成为最好的动力。我自己就喜欢专注在早期阶段,所以我认为能做成事的创业者一定都是从自身需求或爱好出发来创业的。


当创业者遇到坏情况时,他的爱好和热情会帮助他坚持下去。相反,如果眼前的事情不是创业者最想做的,那么遇到挫折他就很容易想到放弃。


因此,我识人的第二层壁垒是,看创业项目和创业者的爱好是否有关联。 这样的创业者肯定天天自发地琢磨这个问题,恨不得投入10倍的热情。


例如,我之前投资的智能硬件Zepp。这是一个主打体育领域的可穿戴设备、软硬件结合和动作捕捉技术服务商,目前Zepp的产品覆盖高尔夫、棒球、垒球和网球4个项目。Zepp凭借在科技和体育领域的优势,着力发展数字体育。


他的创始人韩铮就是一个极度热爱运动的人,每天把看ESPN视为生活中的一部分,如果哪一天因为有事没看,就总会觉得缺了什么,有点小郁闷。正是因为这种对体育的热爱,韩铮才会主动积极地去了解,去深挖,去发现别人没有看到的商机。


再比如,2014年,心元资本投了40多个项目,其中「淘世界」是我的得意之作之一,其创始人是陈丹丹。


我是陈丹丹最早的天使,刚刚认识陈丹丹时,她还是个从德国留学回来的小女生,是购物的狂热爱好者,有「赚10块钱花20块钱的热情」,创业前就打理着自己的时尚博客,将自己的逛街心得、所购商品都一一展示出来,因为品味独到,视角时尚,所以她拥有了一大批忠实粉丝,天天跟着陈丹丹买东西。


后来因为越来越多的粉丝希望陈丹丹能够帮他们购买某些商品,特别是奢侈品,于是她又自然而然地做起了代购,当时主要代购爱马仕包,规模不大,但陈丹丹做得非常投入,甚至亲自上阵做模特。从陈丹丹的发展轨迹我们会发现,其实她顺其自然地走在了网红之路上。


接触了几次就发现陈丹丹是一个把爱好体现到极致,又极富激情的人,而且非常聪明,学习能力强,因此直觉她能做成大事,就热情鼓励她投身移动互联网海淘创业,甚至亲自帮她想办法解决物流等以前不熟悉的问题。


而陈丹丹果然没有让我失望,「她是我见过的学习能力最强的CEO,淘世界才做了一年,每次见到她,听她讲起移动互联网来,都是头头是道,有理有据,就像已经在这行业很久了一样。」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爱好为创业者所产生的推动力不可限量。


反之, 如果一个要做设计的创业者生活形态很邋遢,或者做汽车的人不懂车,再或者做电商的不喜欢购物,这就非常有问题了。


因此,我在投资前必须确定这个创业者是发自内心地热爱这件事,我不喜欢听到「我看好这个市场,觉得这个领域将大有机会」这一类的豪言壮语,理智中没有丝毫的热爱,「市场是会变的。」


3.壁垒三:看好本地人项目


在什么地方投资,就要投什么地方的人。这也是我投资的第三层壁垒。


我不会在中国投海外创业者,在硅谷也极少投华人团队。除了在美国创业的Zepp,因为其创始人韩铮是技术派,看重的是其技术和资源优势,我的其他项目基本都投资给了本地人。


虽然,我没有太多投资领域上的局限或偏好,但我很关注本地的项目,认为这样更具操作性。



3

偏爱不听话的创业者



在我的投资逻辑中除了以上三大王牌法则外,我还特别喜欢那些不太听他话的创业者。


「要走出来就需要强悍一点的性格。」只要我认定了这个创业者,即使他刚刚拿到融资半年,就突然改弦更张换了方向,我也相信他能成事,这当然首先是基于我的「熟人策略」,我认为自己看好的人有能力去快速发现市场的变化,只要人押对了,他再「不听话」,也是有他自己的道理。即使有人认为这样的创业者不靠谱,我也会一如既往地支持他。


我对创业者的态度和号称硅谷独狼Steve Anderson非常相似,那就是给了你投资,我就会100%信任你!即使你发现自己走错了要改变目标时!


当初Instagram的创始人接受了Anderson的投资,但却在4个月后准备放弃原来的目标重新开始,而Anderson的回答非常干脆,支持!我相信你们,你们去干吧!而且他甚至还专门为自己所投资的创业者留出足够的时间去试错。


我喜欢有勇气去做破坏式创新的人,这样的创业者能够把事情想得足够大,而不受局限,可以破坏现有的产业链或创造一个新的产业链。


更被业界所传颂的是,哪怕最后陪着创业者一起失败了,再站起来时,我仍然愿意挺他,「很多人都创业了四五次才会成功」,当然一再力挺的前提是「从这次失败中你要学到东西,如果没学到东西就说明你不适合创业。」


所以,即便是创业者犯了错误,在我和创业公司之间也不会有太糟的事情发生。「不可能有100分的团队,但能沟通的团队就可以进步」,我不会给创业者某些压力或暗示,当你和创业者之间的关系变成你对他有压力时,他就会害怕告诉你坏消息。



4

投资风格:不干涉创业者「内政」



在投资圈里常常出现的一种状况是,「我投了你,你就是我的员工了,那你为什么这个月的报告不拿给我看?」「这个指标怎么没有达到我预期的50%?」「我投了你,你的事就是我的事,你得让我知道每个决策细节。」


类似这种投资人强行干涉创业者内政的故事情节在一些创业项目中频频上演,这其实对双方都是巨大的折磨,我认为这是不对的,同时我绝不会这样去做。


和投资前的小心翼翼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投资后,我习惯把创业者当成自家人,会给予极度信任,早期创业者不管有多少经验,还是需要不断尝试,甚至有限度地犯错,进而调整未来的发展路线。所以投资人要有耐心,不能一看到创业公司稍有失误就横加干涉。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