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达生物制药集团,一家致力于研发、生产和销售肿瘤、自免、代谢、眼科等重大疾病领域创新药物的生物制药公司,于
2022年8月10日
宣布:
其重组抗白介素23p19亚基抗体注射液picankibart(研发代号:IBI112)在中国中重度斑块型银屑病受试者中的一项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II期临床研究(clinicaltrials.gov, NCT 05003531)中达到主要终点。
此项研究(CIBI112A201)旨在评价不同给药方式下picankibart治疗中重度斑块型银屑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共纳入250例受试者,按1∶1∶1∶1∶1的比例随机接受50mg(第0,4周各给药一次,之后每12周给药一次),100mg(第0,4周各给药一次,之后每12周给药一次),100mg(第0,4周各给药一次,之后每8周给药一次), 200mg(第0,4周各给药一次,之后每12周给药一次)picankibart或安慰剂。
研究总周期52周,研究主要终点为第16周时达到银屑病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soriasis Area and Severity Index, PASI)改善≥90%(PASI90)的受试者比例。
截止
2022年8月初
,共245例受试者(98.0%)完成主要终点16周的访视,236例受试者(94.4%)完成了28周访视。
-
有效性方面,第16周,picankibart各剂量组受试者实现PASI90的比例较安慰剂组均显著增高,达到主要终点,接受picankibart治疗可使52.0%~54.9%的受试者实现PASI90,实现PASI75和PASI100的受试者比例较安慰剂组也有显著增高(p值均小于0.001)。截止28周的研究结果,展现了Picankibart长期疗效上的优势,接受picankibart治疗可使61.2%~72.5%的受试者实现PASI90,78.4%~88.0%的受试者实现PASI75,最高可使40.0%的受试者实现皮损完全清除(PASI100)。
-
安全性方面,picankibar总体耐受性良好,较以往临床研究未发现新的安全信号。整体安全性特征与其他IL-23p19单抗药物相似。最常报告(发生率≥10%)的治疗期不良事件为上呼吸道感染,严重程度为轻中度。
-
此外,与安慰剂组相比,接受picankibar各剂量组治疗的受试者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LQI)均较基线显著提高(P值均小于0.0001)。
此临床研究结果显示,picankibart 50~200mg每12周或8周给药均可显著改善中重度斑块型银屑病受试者的皮损和受试者的生活质量,展现了长给药间隔下的显著疗效。
值得关注的是,在16周首要终点评估时,受试者仅接受了二次给药,显著少于其他同类别生物制剂,并且在达到16周主要研究终点后,Picankibart各治疗组受试者的疗效仍在持续改善(截止28周),展现出了长间隔给药的后发优势。
该研究为期52周(一年),
2022年8月初
,安慰剂组的受试者已接受IBI112治疗,研究的给药与随访仍在持续进行中。研究相关完整数据将在未来学术会议或同行审评学术期刊上进行发表。
该研究的主要研究者、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张建中教授
指出:“银屑病是一种终身罹患的疾病,对患者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都有巨大的影响,而目前传统治疗效果并不理想。我们很高兴的看到受试者在picankibart治疗中重度斑块型银屑病II期临床研究中获得显著的临床获益和生活质量改善。同时,picankibart在长给药间隔和长期疗效方面也展现出了优势。我对其即将开展的III期研究取得成功充满信心和期待,希望它能为中国银屑病患者提供更多的选择。”
信达生物制药集团临床开发副总裁钱镭博士
表示:“picankibart在中国中重度斑块型银屑病受试者中的II期研究达到主要临床终点。picankibart展示了作为IL-23p19新一代靶点药物在长给药间隔以及疗效长期控制上的明显优势,年度给药次数预计仅需5-6次,相对于当前主流市场药物年给药频率(7-16次),展现出实现兼顾疗效,安全性与更友好治疗方案的巨大潜力。据悉,国内市场上尚无由中国企业自主研发的IL-23p19靶点药物,picankibart的II期临床研究结果令人振奋,疗效和其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使我们深受鼓舞。基于此,我们充满信心,并将尽全力推进picankibart在中重度斑块型银屑病患者III期临床研究的展开,并将基于定量药理学等科学考虑对III期中的给药方案实施优化,以期进一步改善疗效,同时在该研究中也将同步实现自动注射装置的使用,争取早日为中重度斑块型银屑病患者提供更便捷、友好和疗效确切的治疗方案,真正实现将可及性良好且高质量的创新生物药惠及广大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