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号称“捅过7亿人嗓子眼”的男人又回来了。
这一次,他不再穿着防护服,而是西装革履地坐在高铁商务座上,对着镜头调侃:“
我得举报我自己高消费
。”手机屏幕前,数万网友看着这个曾日进斗金的“核酸大王”,在限高令下依然谈笑风生,评论区炸成了烟花现场。
“限高令” 引发的轩然大波
2月10日,一则消息震惊全网:深圳市核子基因科技有限公司及其法定代表人张核子,
因在劳动争议案件中未履行20万元给付义务,被法院采取限制高消费措施。
这一事件瞬间点燃舆论,让曾站在核酸检测风口浪尖的“核酸大王” 张核子,再次成为公众关注焦点。
几年前,给全国7亿人做核酸,赚的盆满钵满,然后被传追上风口搞预制菜的张核子,竟然连20余万都拿不出来?很多吃瓜群众表示不理解。
有网友就表示:
又是核酸检测,又是预制菜的,捞了那么多,还不知足吗?
戏剧的是,深圳南山区法院的限高令文书墨迹还未干,张核子的抖音账号就更新了。
2月12号元宵节这天,张核子和助手在抖音个人账号,发布了一条自己乘坐高铁商务座的视频。回应此前深圳市南山区法院对张核子个人和公司采取的限高令。
该视频中,张核子还特意将镜头转向了「商务座」服务台,在成功坐上高铁商务座后,张核子和随行人员谈起了被报道的限制高消费的事。
张核子转头看了下商务座座椅,问道:「这限高了吗?这个就是高消费啊,我得举报我自己高消费,也就是说,张核子实名举报张核子高消费……」
这个精明的商人完成了对公众智商最赤裸的挑衅。
不过,被限制高消费的新闻,很多官媒都下场报道了,而且这个被限制高消费的信息,也不是媒体编造出来的,而是实实在在的法院公布的生效了的法律文书,是公布在官方平台的。
但整个视频中,张核子未直接回应被限制高消费的事。最后只是表示,这些内容,最好让它一直留在那里,让时间去证明一切,有些是非曲直,事件可以证明一切,真英雄、假英雄,让历史去评述。
张核子这一举动,引发了网友们的怒火,纷纷表示法院限高令对于资本家和普通人是否区别对待生效,并在视频评论区下面喊话深圳南山区法院出来解释,有人表示这太无法无天了。
事实上,最近关于张核子的热搜可不少。
例如:员工发开工红包、新业务瞄准保健品、直播带货销售额为0等等……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每次热搜下方的评论区都出奇的一致,网友们纷纷直言“
不义之财终反噬
”。
从曾经的风光无限到如今的限高困境,张核子的商业版图正面临严峻挑战。
风口收割者,
镰刀永不眠
回溯过往,张核子在疫情期间可谓风光无限。旗下核子华曦实验室承担超7亿人次核酸检测,核子华曦的蓝色帐篷在各大城市如病毒般蔓延,他也因此被称为“核酸大王”。
穿着防护服的张核子站在某检测点,对媒体说出那句载入商战史的名言
:“我们不是在赚钱,是在替国家分忧。”
分忧的代价是兰州实验室误报阴性导致疫情扩散,是济南分公司让保安冒充采样员,是深圳机构伪造检测报告。天眼查数据显示,核子基因三年内违规23次,累计罚款不足其单日营收的零头。当普通人因误检被隔离失去月薪时,张核子正赚的盆满钵满。
疫情结束后,张核子试图转型,在当下这个时代,流量就是一切生意的根本,而张核子的
生意版图可以说四处开花
。
比如在上面发文支持之前就进军预制菜,比如打着“让人类再延长10年寿命”的旗号涉足短视频领域,更是建立了几十个直播带货矩阵号,几乎是哪个行业有赚钱前景,哪里就有张核子的身影。赚钱永不眠,在核酸大王这里被演绎的淋漓尽致。
比如在2023年,张核子成立武汉核子农业,试图在预制菜与农业领域开拓新的市场,并注册了 「九谷益圣」商标,预制菜业务也不知为何,没有进展,随后回应称,该公司主要专注功能性大米种子。
此外,张核子还在积极布局进口保健品业务。相关视频内容显示,核子基因或为日本WAKI制药的中国总代理。项目推介会现场的橱窗里,摆放有WAKI益生菌、斯里兰卡五层龙属(控糖产品)、Reveur洗护用品等。
从核酸检测到功能大米,从日本保健品到直播带货,张核子的商业版图像一张精心织就的网,每个网格都写着“刚需”二字。只是这次,再没有防疫政策为他托底。
有网友直言:“我对预制菜没意见,但对张核子搞的预制菜有偏见!”
就像三年前没人想到棉签会成为生意,现在谁又敢保证功能大米里没有“科技与狠活”?
这种频繁跨界、急功近利的操作,被解读为“赚快钱”的惯性思维,公众对其转型动机充满怀疑:
“从‘捅嗓子眼’到‘捅预制菜’,他只想捅破消费者的钱包”。
消费者用脚投票的力量,正在重构商业世界的规则。
纸质报告可以粉碎,但刻在7亿人记忆里的棉签,早已筑成永不坍塌的审判台。
试图洗白却遭集体抵制
曾经,张核子试图通过短视频来重塑个人形象,回乡祭祖、捐款母校、分享创业故事,表演式洗白。
然而,他的这些举动并没有得到公众的认可,评论区一条高赞:
“互联网是有记忆的,你的创业故事我们早看腻了!”直接把张核子的创业之路打入谷底。
事实上,公众的不买账本质上是
对“劣迹企业家试图用流量覆盖污点”的集体抵制。
从张核子的动作来看,其频繁活跃于社交媒体,或许目的也是希望能和网友建立直接沟通的平台,打造新的人设。然而这条路,现在看来,对于张核子来说,异常的难走……
俗话说,互联网没有记忆,但对张核子这事儿,大家的记忆可深刻着呢。他的跌落,不只是个人的悲剧,也给所有想追逐风口的企业敲响了警钟。在市场里,追风口本身没错,但要是没有可持续的商业模式和正确的价值观,就算一时成功,那也只是沙滩上的城堡,一点风吹草动就可能崩塌。
深圳这座城市记住了太多故事:记住过华强北的造富神话,记住过腾讯的QQ企鹅,也记住了核子华曦的蓝色帐篷。当资本的游戏从棉签转向大米,从试剂盒转向保健品,普通人终于看清——
某些人所谓的“商业嗅觉”,不过是把民众的生存需求做成饕餮盛宴。
我们或许改变不了镰刀的方向,但至少可以让口袋里的钢镚儿说话。毕竟在这个魔幻现实主义的商战剧里,每个消费者都是手握遥控器的观众。
希望以后那些想走歪路的企业都能醒醒,别再把消费者当傻子。只有实实在在做事,本本分分赚钱,才能赢得大家的信任和尊重,这样的企业才能长久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