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城市文化软实力
软实力是文化、制度和意识形态吸引力体现出来的力量,关系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以前老话讲,人管人累死人,制度管人烦死人,文化管人管灵魂。
张维为教授论述,1949年新中国的建立,解决了“挨打”的问题,30多年改革开放,解决了“挨饿”的问题,那么未来30年,要解决“挨骂”的问题。其实这就是文化软实力建设,要在文化创新力、文化渗透力和文化感召力等方面拿出真功夫。
●打破“资源诅咒”
经济学上有个理论叫“资源诅咒论”,即越是资源丰富的国家,从长时期观察,其经济增长比资源贫乏的国家要慢。典型的例子如阿根廷。
19世纪初阿根廷与美国的人均GDP不相上下,阿根廷的人均水资源、耕地和牧场等资源位列世界前茅,但今天美国的水平远超阿根廷,人均GDP是阿根廷的10倍。
这个理论用在文化上可能同样适合,中国文化里好东西实在数不胜数,以至于我们对一些太常见的东西反倒视而不见。这些年韩国申遗费尽全力,申遗成功的泡菜、端午祭和拔河等都和中华文化有千丝万缕的关系,深深刺激了国人的神经。韩国人甚至说,豆浆的原产地在韩国。而我们可能认为拔河、火炕、豆浆等都不是“文化”。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文明历史灿若星河,几千年来延续不断,还直接影响了周边许多国家,这是好的方面。但是我们缺少逆向思维,没有仔细想过一些不好的封建文化残余仍在影响着我们的进步,五千年的历史包袱压在肩上,使你喘不顺气,迈不开步。
环顾一下当今的影视剧,要么是上朝的古装片,要么是上房的武打片,从《步步惊心》、《甄嬛传》到《芈月传》,一部又一部的片子都是向后穿越,很少往前穿,反映的多是宫斗戏。
老百姓发牢骚,电视台的真人秀节目,有从“全民相亲”到“全民唱歌”再到“全民打牌”的嫌疑。
国人骨子里有种性格叫“好大喜功”,老子天下第一,认为这个世界上许多最早最大最好的东西都是我们弄出来的,实际上这是一种“纪念碑思维”,阻碍了创新发展。
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的“主题演绎”费了好大功夫,然而最终“纪念碑思维”烙印也很深。英国馆会后拆除了,但是其“里程碑思维”的创新理念久久让人赞许。英国馆有个好听的小名,叫“蒲公英”。我们想一下什么植物的种子可以飘洋过海,是带着小降落伞的蒲公英的种子。
世博会是英国人发明的,世博会本身就是一颗文明的种子,通过它将英国的工业革命传向了全世界,2010年这颗种子来到古老的中华大地生根发芽开花。
世博会后英国馆被拆除,主办方将建筑物外墙上24万根亚克力管子里贮存的各类植物种子取出,种植到国内上万所大中小学校园里,英国人传承的理念不言而喻。难怪当时于丹接受央视记者采访,说拍摄“蒲公英”这个“种子圣殿”拍到手都抬不起来,太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