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电商行业
新浪微博电商草根第一大号@电商行业 旗下公众账号。电商业内第一影响力!最值得关注的电商类微信大号,电商最新资讯、行业深度观察、内幕小道、实战干货。每日推送!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电商报Pro  ·  SHEIN有大动作,比拼多多Temu还要猛 ·  9 小时前  
电子商务研究中心  ·  申报通道开启!《2024年中国涉农电商“百强 ... ·  9 小时前  
蛋先生工作室  ·  2025年2月13日鸡蛋收盘价 ·  16 小时前  
电商报Pro  ·  马云回国,干了件大事 ·  昨天  
51好读  ›  专栏  ›  电商行业

德国的强大,在小学教师的讲台上就决定了!再度被震撼!

电商行业  · 公众号  · 电商  · 2017-06-06 22:05

正文

来源:VC/PE/MA金融圈


最近,很多家长都在看一篇文章《没有人会告诉你,你的孩子没礼貌》。

在中国,没有谁会告诉你,你家孩子没有礼貌,但是所有人都会讨厌你的孩子。

——我们把这种“不说”当成了一种礼貌,自己的孩子自己教。

这不禁让我想起了另一个故事——

跟一个德国朋友出去,路过郊区的一条小河,看到一个小孩在钓鱼,旁边却放着两根钓竿,德国朋友不高兴地走过去,问道:“怎么有两根钓竿?”(德国规定钓鱼一个人只能用一根钓竿)

小孩回答说:“跟同学一起来的,他上洗手间了。”(果然不一会,上洗手间的孩子回来了)

德国朋友继续问道:“有执照吗?”(德国规定钓鱼要有执照的)

两个小孩赶紧掏出执照:“有呢,你看。”

“带尺子了吗?”德国朋友又问道(德国规定钓鱼要有尺子,钓上来的鱼不到规定的尺寸要放回去)

“带了带了。”两个孩又连忙掏出尺子来。

“哦。”于是德国朋友就走开了。

一旁的我很奇怪,不知道朋友为什么要管那么多,“那两个是你家亲戚的孩子?”

“不是。”

“你朋友的孩子?”

“也不是。我不认识他们。”

“什么?不认识?怎么可能呢?那人家干嘛要听你管教?”

“教育是整个社会的责任,孩子是德国的未来,我们每个德国人都有责任随时随地进行教育。 德国朋友说。

我沉思良久,想到一个景象:走在中国的大街上,你敢大声地喝斥那些不认识的孩子,教他们怎样做吗?

在德国期间,我一直思考着这样的问题:德国社会何以文明,德国人在全球何以受到普遍的尊重?通过了解和体验德国的教育,我们似乎找到了部分答案。

在很多人看来,德国战后之所以能崛起,与他们“严谨”、“勤奋”的民族性格密不可分。

而人们通常认为,德国这种高素质的民族性格,则得益于对教育的重视。

正如美国黑人民权运动领袖马丁 · 路德 · 金说的那样:

“一个国家的繁荣,不取决于她的国库之殷实,不取决于她的城堡之坚固,也不取决于她的公共设施之华丽;

而取决于她的公民的文明素养,即在于人民所受的教育,人民的远见卓识和品格的高下。这才是真正的利害所在,真正的力量所在”。

德意志的胜利,在小学教师的讲台上就决定了。

据说,普法战争结束之后,普鲁士大获全胜,普鲁士元帅毛奇说,德意志的胜利早就在小学教师的讲台上决定了!

在德国,中小学教师的职业有非常不错的收入。据政府的相关统计,德国政府支付给中小学教师的工资为人均国民收入的2倍多。

德国中学教师人均年税前收入超过45,000欧元,与德国一些著名的跨国公司职员的人均年税前收入相当,与其他一些行业相比,中小学教师属于名副其实的“中高收入阶层”。

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之间,教师的收入也有一定差异,但不会很大,至多为30%左右,因为德国社会最不能容忍的是不公正,这种价值取向已渗入他们的血脉,积淀成为一种民族文化。

放眼整个世界,德国中小学教师的收入高于除瑞士以外的其他工业化国家而高居全球第二。在职业属性上,德国的中小学教师属于国家的公务人员,受不解雇的保护,无失业之虞,而且每年还有两个很长的假期。

这么好的收入待遇,使得德国中小学教师任职资格的门槛也随之提高。在我国,大学本科生或硕士生、博士生都可直接到中小学应聘任教。 在德国,情况要复杂得多,你若想成为一名中小学教师,至少要过三道“关口”。

德国禁止学前教育?怎么可能!

首先想说一下关于网络上经常看到的“德国禁止学前教育”这种说法。

德国的孩子并不是在上学前天天傻不啦叽的就是玩,而德国人对“学”前教育有自己的理解,孩子们也会学一些东西。

他们的书包不比我们的小。

比如幼儿园时: 老师会教孩子们如何乘坐公共交通回家,如果遵守交通规则,在公共场合不可大声说话,甚至是如何进行垃圾分类等遵守社会秩序的教育。

而如果孩子对某类学科,比如音乐、艺术或体育感兴趣,他们是有权利在一些学校或机构进行学习的,甚至有些是免费的。

在德国有一本有关儿童教育的书,十分流行,叫Struwwelpeter蓬头彼得,以很多荒诞诙谐的故事,来告诉孩子们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他们最注重孩子的性格、品德培养,很多好习惯也是因为从小家庭教育的结果。

比如自理能力: 如饮食、睡眠、排泄安排、自理能力训练。

比如规则意识: 盛入自己盘中的食物一定要吃光;必须先吃完饭菜,才能吃零食。

比如爱心: 很多家庭会在家中养小动物、如小狗、小猫,让孩子亲自照料小动物的过程中,懂得体贴入微地照顾弱小生命。

比如坚强: 孩子摔倒后,只要不是很严重,父母不会马上去帮忙,而是让他们学会自己站起来。

比如尊重: 告诉孩子要尊重别人的隐私。德国父母很多不会在未经过孩子同意时去翻阅孩子的东西。

比如礼貌: 德国父母在寻求孩子帮忙时会说bitte(请),之后会说danke(谢谢)。

比如理财: 德国父母会非常严格的控制零用钱数量,会让孩子做些简单的家务以获得零用钱,避免不劳而获。

比如承担后果: 有一个德国母亲对自己总是起晚的儿子说“很遗憾,我不能开车送你去学校。这得怪你自己,你可以选择是放弃早餐,还是迟到。”

比如承担责任: 有严厉的德国家庭,如果孩子忘了把脏衣服放进洗衣袋,他还得继续穿脏衣服。

比如诚信: 德国家长首先会以身作则,并经常会告诉孩子,要遵守约定,不能轻易誓言,答应过的事情,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做到。

比如自信: 德国家长非常重视自己孩子的自信培养,哪怕是一点点的进步,家长都会给与更多的鼓励和赞赏,因为他们知道孩子从小的自信来源是父母。他们也绝不以成绩的好坏去否认自己孩子在其他方面的优秀。

比如合作: 在德国无论是家里还是学校,都会有意的去为孩子们组织一些集体活动。因为在德国有这么一句话叫做:一个人的努力是加法,一个团队的努力是乘法。

来看看他们长大后的好习惯:

看书: 德国人经常手里拿着一本书,在地铁上,玩手机的人少,看书的人多。在德国如果你留心能看到各种大小的书店,而书店里永远都有不少的读者。纸质的书籍在这个电子社会当中,似乎在德国仍然流行。德国人有91%在过去一年中至少读过一本书,23%年阅读量在9到18本之间;25%年阅读量超过18本。

礼貌和谦让: 礼貌和谦让其实是一种宽广的心态。有一次在德国高速上遇到事故,两排车并为一道,因为有急事,一个在我左方的车主动放慢让我先过。如果你在人多的时候坐地铁,你也会发现,站在门口的人会主动先下车,让后面需要下车的人下车后在重新上车。

准时: 大多数德国人都能遵守规定好的时间,这里说的准时并不单单只德国人,还指德国的公共交通,在没有意外的情况下,每辆地铁、公交车都能按照时刻表的时间准时到达车站。

注重家庭: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