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豆瓣读书
在这里,让好书遇见你。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京报书评周刊  ·  我的学生在课堂上写了一首情诗 | 重新遇见语文课② ·  昨天  
蓝钻故事  ·  三十岁后,越活越年轻的好习惯,请逼自己养成 ·  14 小时前  
单向街书店  ·  【单向历】2 月 21 日,宜静止 ·  昨天  
凤凰网读书  ·  戒掉爱情之后,我发现也没那么糟 ·  昨天  
十点读书  ·  168元/2瓶捡漏!华熙生物贵妇眼霜,3周淡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豆瓣读书

“折扣优惠买一头吹气的小胶鲸鱼/分期付款买一角海景”|豆瓣一周新书精选

豆瓣读书  · 公众号  · 读书  · 2025-02-21 08:00

正文

👆关注并星标 豆瓣读书 遇见更多好书
*封面图来源:爱德华·霍普《海边的房间》( Rooms by the Sea, 1951)



本周豆瓣一周新书精选上榜了10本新书:


《座头鲸来到香港》《守夜》《G.H.受难曲》《邪恶的幸福》《特莱庞的爱情》《如何捉鼹鼠》《毕加索与科克托》《鲁迅<摩罗诗力说>注释·今译·解说》《符号学讲义》《制作》




01

《座头鲸来到香港》

作者: 梁秉钧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出品方: 雅众文化
副标题: 梁秉钧五十年诗选
出版年: 2025-1


香港诗人梁秉钧五十年诗歌精选。本书分为13个小辑,包括“青果”“形象香港”“游诗”“大地上的居所”“莲叶”“中国光影”“食事风景”“游戏”“物咏”“游艺”“古籍”“问候”和“颂诗”,涵盖了他在不同创作时期的主题和风格。此外,收录有著名诗人黄灿然的后记,可为读者了解、欣赏梁秉钧及其诗作提供丰富的背景资料。本书不仅是梁秉钧诗歌创作的总结,也是香港现代诗歌发展的重要见证。



豆友@cosimo

也斯并未想要抛开一些固有的身份与记忆印象,他在这里讲故事,描绘风景。游荡的身影。他的诗更像寄出的明信片,带着一种伤感,等待回应。想邀请大家一起来参与,填补这种距离,建立联系,甚至质疑。到达这里,等待你去发现和想象,这就是他的希望。




02

《守夜》

作者: 北岛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品方: 活字文化
副标题: 北岛诗自选:1972-2022
出版年: 2025-1


北岛亲自选编的诗集,时间贯穿1972年至2022年。2007年,北岛在即将步入六十耳顺之年时开始着手筛选一生写作,几十年的诗歌生涯留下140首的《守夜》。这其中,既收录了北岛早年震撼无数人心的代表诗作,也收录了诗人在异国他乡游历时,身处困顿以及艰难的语言转换中以母语凝炼而成的作品。此外,本书还收录了北岛最新创作的自传体长诗《歧路行》重要选章。编完《守夜》后,北岛开始挑战长诗,期间因病三年无法写作,从动笔到完成,前后历经十一年的岁月。《歧路行》每个章节都是一个高度浓缩的信息胶囊和时空迷宫,是已至“从心所欲不逾矩”之年的北岛对个人命运和当代历史的回溯。



03

《G.H.受难曲》

作者: [巴西] 克拉丽丝·李斯佩克朵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品方: 99读书人
原作名: A paixão segundo G.H.
译者: 闵雪飞
出版年: 2025-1


巴西当代作家克拉丽丝·李斯佩克朵小说作品。G.H.是生活在里约热内卢的富有的女雕塑家,家中女佣辞职后,白色墙壁上留着一幅用黑炭涂抹的画:一个男人、一个女人和一条狗。细细打量后,G.H.从画中读出了黑人女佣对自己的憎恨。愤怒中,G.H.打开衣柜门,看见一只蟑螂,又迅速关上,蟑螂被压成两截。凝视着还在挣扎的蟑螂,G.H.属于人的一面开始分崩离析……



豆友@Re:Re:Erised

跌入“深深的无序”中探险。深入对立面、拆解坚实的支架是克拉丽丝·李斯佩克朵的拿手好戏,而且她极有可能是在不经意间完成的。她敢于失去形状。女主人公是一位雕塑家,雕塑通常是有形、有边界的,书中处理的心理状态却是形状的破碎和消失。当下的时空化作虚无,摇摇晃晃无法固定,溢出边界。女主人公的体验关乎稳定内核的碎裂、平静感的消散。她(或许还有作者)进入一种近乎原始的状态,在模糊不清的混沌中缓慢接近本质。




04

《邪恶的幸福》

作者: [丹麦] 托芙·迪特莱弗森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品方: 野spring
译者: 李思璟
出版年: 2025-2


丹麦作家托芙·迪特莱弗森短篇小说集。本书收录迪特莱弗森极具代表性的两部短篇小说集《伞》和《邪恶的幸福》,聚焦作者生命中的母题:童年经历、家庭关系、婚姻生活、女性生活;以手术刀一般精准的笔法、精心挑选的细节、冷静克制的文风,展现困于婚姻制度和情感关系的人类处境。



豆友@歪歪歪

托芙到底是从哪里收集到了这么多的瞬间的呢?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一直在想。可能因为之前读过她传记的关系,总觉得她的小说里隐约带着自身的影子。小时候的她与长大以后的她交织在一起,变成她故事里的每个人。这些故事们没有宏大的叙事,激烈的冲突。它们是未被留意的心绪,是我们对自己说“算了吧”的那些时刻,是希望,期待与快乐倏忽而逝的那一天。它无法对他人言明。你要怎么去谈论这些事呢。要如何聊起心里反复出现的那把伞,如何提及那天看到的山脉是什么感受,为什么黄昏的凉意像斗篷一样笼罩着我们,平静与绝望是怎样的堆叠成一个解不开的谜语和一件无法避免的事。托芙的文笔干净,清淡的仿佛叙述一个琐碎的日常,而我们知道,这底下全是惊涛骇浪。如果喜欢《哥本哈根三部曲》的话,最后一篇会有惊喜,它会告诉我们生活以外的另一个故事。




05

《特莱庞的爱情》

作者: [澳大利亚]帕特里克•怀特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品方: 99读书人
原作名: The Twyborn Affair
译者: 李尧
出版年: 2025-2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帕特里克·怀特小说作品。小说中的三个看似截然不同的故事分别发生在“一战”前夕的法国小镇、“一战”期间的澳洲平原,以及“二战”期间的伦敦,描述了尤多西娅·特莱庞、埃迪·特莱庞和伊迪丝·特里斯特颠乱的生活经历。随着故事的展开,读者才发现上述三人其实为同一人。



豆友@索马里

马上入库,算是编辑生涯过手最奇特的小说之一。【小说的灵感源于澳大利亚冒险家赫伯特·戴斯·墨菲和母亲的一段对话,赫伯特自称是母亲的女儿伊迪丝,他母亲说自己很高兴,因为她一直想要一个女儿。而身为探险家、间谍的赫伯特去欧洲探险时也身着女装,化名“伊迪丝”。帕特里克·怀特于1974年从作家巴里·琼斯处听说了这段对话,后写出《特莱庞的爱情》。】




06

《如何捉鼹鼠》

作者: [英] 马克·哈默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品方: 惊奇
原作名: A Life in Nature: Or How to Catch a Mole
译者: 王知夏
出版年: 2025-2-10


本书是一部当代自然写作经典,也是一本科学捕鼹指南。十六岁那年,马克·哈默只带着一个背包离家出走,踏上了徒步之旅,开启了居于自然的一生。多年后,马克在威尔士的乡村安了家,做起了园丁和捕鼹人。同鼹鼠打交道的奇特经历则让他熟悉了这一神秘生物迷人的生存之道,知晓了与其有关的种种迷思。回首过往,在行将退休之际,他决定写一部作品,谈一谈乡村生活、四季流转、独处的意义、人生的目的。



豆友@麒麒先生

太有意思了這本書。中文書名為「如何捉鼴鼠」,初到手以為是什麼先鋒派小說呢,翻開⋯⋯真的是捉鼴鼠。然,原書名〈 A Life in Nature or How to Catch a Mole 〉,在緩緩細說鼴鼠的故事之外,有另外一條脈絡’A life in Nature’,’Nature’同時做「自然」與「本性」解,這是對自我之內省與對自然之傾慕。兩條脈絡交纏前行,終止。這是一位悲憫卻從事殺戮行業的孤獨少年的天鵝之歌。




07

《毕加索与科克托》

作者: [法] 克洛德·阿尔诺
出版社: 上海远东出版社
出品方: 新行思
译者: 杜蘅
出版年: 2025-2


本书是法国作家克洛德·阿尔诺于2023年出版的最新作品,以十个篇章讲述了毕加索与科克托横跨整个二十世纪的友情。这两位各富创造力的艺术家性格迥异:毕加索是惯于保持沉默的天才画家,而科克托是热爱社交生活的作家、诗人和电影导演。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两人在震动了整个欧洲的巨变中相知相识,开始了他们延绵五十年时间的紧密友谊。



08

《鲁迅<摩罗诗力说>注释·今译·解说》

作者: 赵瑞蕻
出版社: 南京大学出版社
出品方: 南京大学出版社·守望者
出版年: 2025-2


《摩罗诗力说》是二十六岁青年鲁迅的战斗檄文,推介欧洲的革命浪漫主义,意在为当时的文学、国民和国家引入一股革新的精神和力量。这篇以文言写就的辉煌文论,引述大量多语种文献,涉及古今中外众多典故,既丰富又古奥。本书是赵瑞蕻先生为《摩罗诗力说》所做的注释、翻译与解说,以深厚扎实之功,逐字逐句精心注解,疏通涵义,自问世起即受人称道至今。



豆友@易易

老先生注解颇下功夫,而且功在真诚,知之为知之。略有不知出处者,实际却无出处,可左转对照日本学者材料考对照。二十六岁的鲁迅俨然是革命青年模样,既怀古而又上征,批判重实利而要求撄人心,确是一篇激昂的檄文。但正如鲁迅自述的一样,文章长而又多怪句子和生凑,后学研读其译介摩罗诗人的意义已然不大,注重其总论及最后要旨即可。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