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我们去年推出的“哈佛商业评论·管理必读”系列的三本书吗?它们分别是《大师十论》(The Essentials)、《什么造就了领导者》(On Leadership)和《自我发现与重塑》(On Managing Yourself)。
“哈佛商业评论·管理必读”系列代表了《哈佛商业评论》多年来所有经典文章的最佳阵容,是所有商业领袖在每个管理问题上的必读之作。书中的理念多年来曾帮助无数企业在全球市场获得竞争优势。
这套丛书的英文版由哈佛商学院出版社编辑出版,英文原名是Harvard Business Review’s 10 Must Reads ,直译就是《哈佛商业评论十篇必读》。丛书分门别类地精选了过去几十年刊登在《哈佛商业评论》上的经典文章。这些文章经历了世界各地读者长时间的研究和实践检验,是公认的全球商业管理的经典之作,饱含了超越时代的管理智慧。
书中每篇文章都出自《哈佛商业评论》资深编辑们的充分讨论与精心选择。文章对现实世界的相关性与影响力、观点的清晰与适用性,以及每个结论背后的研究与论证质量,都是文章入选的标准。同时,我们也确保这些文章覆盖了几乎所有的管理话题。
2015年,由哈佛商学院出版社(Harvard Business Review Press)、中信出版集团和《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联合推出了上文提到的三本书。2016年,我们再次推出三本,分别是《重塑战略》(On Strategy),《引爆变革》(On Change Management)和《团队竞争力》(On Managing People)。
《引爆变革》(点击书名,一键购买)
《团队竞争力》(点击书名,一键购买)
这些文章在《哈佛商业评论》发表之后曾诞生无数全新的理念,但经由这套图书回到源头,你会发现重温经典是多么意义重大:有些状况已今非昔比,有些问题则一如从前,还有些做法曾误入歧途。
无论文化与技术如何变迁,人性始终不变,而管理的本质终究是人的发展与成长。也正因为如此,这些文章得以在时代巨变中始终绽放着智慧之光。
下面与大家分享著名经济学家、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钱颖一为“哈佛商业评论·管理必读”系列丛书亲自撰写的序言。
钱颖一|文
成立于1908 年的哈佛商学院与三个名字紧密联系在一起:MBA (工商管理硕士)、案例教学以及《哈佛商业评论》。可以说,这三者构成了哈佛商学院的精髓。相对应的是,哈佛商学院在商界的影响力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人才培养,主要是通过MBA和案例教学;二是知识的创造和传播,主要通过《哈佛商业评论》杂志。
在哈佛商学院成立之前,美国已经有商业管理的本科教育(1881年起源于宾州大学),也有商业管理的研究生教育(1900年起源于达特茅斯学院)。而哈佛商学院在1908年首创 Master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MBA )这个学位,并把它推向全球。
哈佛商学院的MBA教育以案例教学为主,最早是从法学院的司法案例教学中受到的启发。实践证明,案例教学是MBA教育的有效方式。MBA和案例教学已经在中国的商学院中深入人心。
哈佛商学院的第三个精髓是1922年创刊的《哈佛商业评论》。这本杂志是连接教学、研究与管理实践的桥梁,是近一百年来在商业管理实践中影响力最大的一本具有学术性的期刊。
我在1990 年获得哈佛大学经济学博士。虽然哈佛商学院与哈佛主校园相隔一条查尔斯河,但由于哈佛商学院与哈佛经济系联合举办的“商业经济学”(Business economics )博士项目(迈克尔·波特就是从这个项目毕业的博士)和经济系博士项目第一年是在一起上课的,所以哈佛商学院与经济系有密切联系。
2006年我担任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后,从2006年到2011年的五个学年期间我有幸担任哈佛商学院“院长顾问委员会”(Board of Dean’s Advisors )委员,使我有机会比较深入地了解哈佛商学院的方方面面。在我担任哈佛商学院院长顾问委员会委员期间,我在2008 年参加了哈佛商学院建院一百周年的活动,特别是经历了那年开启的MBA 课程改革。2009年,清华大学经管学院聘请哈佛商学院原资深副院长麦克法兰教授(Warren McFarlan )担任学院案例中心联执主任,至今产生的英文案例通过哈佛商学院发布已达44 篇。
《哈佛商业评论》发表在商界产生巨大影响力的兼具思想性和实践性的文章,其中一些文章后来扩展成影响力更大的专著,比如INSEAD (欧洲工商管理学院)W·钱·金教授,最负盛名的那本《蓝海战略》一书,就是基于最初发表在《哈佛商业评论》上的一篇文章逐步完成的。正是根据这篇文章的分析框架和论述要点,金教授衍生出更丰富的内容,形成了这本轰动全球管理学界和企业界的名著,成为哈佛商学院出版社迄今最畅销的一本管理著作。
更不要说哈佛商学院自己的两位著名教授迈克尔·波特和克莱顿·克里斯坦森了,他们那些关于战略、创新的最重要的管理思想,均是首先以文章形式发表在《哈佛商业评论》杂志上,然后才延扩为专著的,成为商学院教师、学生和企业家管理者的必读内容。
一个特别的例子是已故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他应当是迄今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文章数量最多的作者,并通过这些文章阐述了一整套管理思想,也据此形成了十几本专著,重新定义了管理学,影响了几代人。德鲁克既非哈佛商学院教授,也非出身其他美国名校,但是一位终生贴近管理实践的学者。他不在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却在《哈佛商业评论》这个平台上如鱼得水。现在有一个普遍共识,那就是如果没有《哈佛商业评论》,德鲁克的管理思想就可能被湮没或被忽略。正是因为《哈佛商业评论》汇集了过去近一个世纪的全球商业管理思想的精华,所以才定义了现代管理学,这其中是有一定道理的。
《哈佛商业评论》不同于商业管理类的学术期刊,也不同于商业新闻杂志。学术期刊关注的是学术严谨性,重要的是理论和经验数据的系统性和科学性,但由此可能会牺牲实践相关性。而商业新闻杂志追求时效性和可读性,不仅缺乏系统性,而且也不精于深度和广度。
《哈佛商业评论》另辟路径,首要关注的是商业管理实践的相关性,同时力求探讨问题的深度和应用的广度。商业管理既是科学,也是艺术。商业管理实践的知识和智慧,很难从学术刊期刊中获得,更难从新闻杂志中获得。正因为这样,《哈佛商业评论》的定位,才成就了它今天的地位。事实上,《哈佛商业评论》的内容已经成为全球所有商学院共享的知识宝库。纵观全球,至少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任何一本杂志在管理实践中的总体影响力可以超过《哈佛商业评论》。
这套丛书所精选的大师经典之作包括迈克尔·波特的《什么是战略》、西奥多·莱维特的《营销短视症》、罗纳德·海费兹的《领导适应性变革》、罗伯特·戈费的《你凭什么领导别人》、比尔·乔治的《真诚领导力》等。这些文章虽然写于多年前,但是由于企业经营的本质中总有不变的方面,因此这些经典文章对广大管理者依然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可以说是常读常新。
不过,我在此需要提醒中国读者在阅读这套丛书时要注意以下三个问题。
第一,在中国从事商业管理教育和培训的读者或者经过系统商业管理学习的企业家对于这套丛书中的一部分内容可能并不陌生,尤其是彼得·德鲁克、迈克尔·波特、克里斯坦森和钱·金等管理大师们的名篇。不过,在中国经济和企业进入“新常态”的今天,重读这些经典会获得新的启示。而对于那些新进入商业管理学习和新进入管理实践的读者,这套丛书堪当必读教材。
第二,虽然经典的管理智慧超越时代,但是某些具体的理论、框架、模型会随着技术、制度和竞争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在新的全球化竞争时代和互联网技术改变的商业与管理实践中,管理理论也需要与时俱进,比如波特教授的“五力竞争模型”如何在互联网时代进一步发展,就值得研究和探索。
第三,整套丛书几乎没有文章或案例直接谈及中国市场或中国公司。这并不奇怪,因为中国经济和企业的崛起不过是最近十几年的事,中国企业的管理实践基本上还没有反映在管理学的研究成果上。中国的商业实践与管理经验需要进入像《哈佛商业评论》这样的商业管理知识与见解的主流大本营。这或许是《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的编辑们以及中国高校管理学院和商学院的教育工作者们的共同使命。
经过30 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经济已经进入“新常态”,大多数行业已经不能再简单依靠粗放式的方式发展。因此对于中国企业家和企业管理者来说,更高层次的管理挑战就在眼前。谁能更虚心好学,了解更丰富的管理智慧和商业思想,谁就更有可能在变化的市场竞争中占据先机。未来能够生存发展的企业,必然也必须是管理最好的企业。
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这套管理经典丛书是所有试图在未来市场竞争中胜出的企业家必读的管理精华,亦是致力于全球发展的中国新一代管理学院和商学院教师及学生们最需要扎实学习的基本管理思想和思考框架。在我们终将超越这些成果之前,让我们先做到耳熟能详,头头是道,举一反三。
值得欣慰的是,这样一套优秀的管理丛书的中文版是由哈佛商学院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和《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三强联手,可谓是最佳组合。它们发挥各自在行业的优势,确保了图书的品质和权威性。衷心希望这套图书能够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